专访悠络客沈修平:AI+零售将会“爆炸式增长”!

2020年11月25日22:56:07 科技 1328

专访悠络客沈修平:AI+零售将会“爆炸式增长”! - 天天要闻

AI+零售究竟会是怎样的碰撞?我们先来做个体验。

顾客进入一家门店,销售导购能清晰的通过手机前端信息,知道到店顾客是新客还是熟客,顾客在店内消费过哪些产品,消费力如何,顾客逛店路线及感兴趣的商品。结账时,只需人脸识别,就可核实会员身份,顾客快速买单。这是在疫情戴口罩情况下,人脸精准客流准确率都可达90%以上。

另一边,顾客去餐厅就餐,挑选好可口的饭菜,将菜盘放入结算台,“只需三步最快三秒的AI自助智能结算”,能快速完成支付。

这些都是在第二十二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上,悠络客的智慧零售和智慧餐饮带给我们的实际体验。

而带来这些体验,是悠络客一路到今天已经跑了11年,一直发展到AI领域的头部,虽然不易,却建立了行业壁垒,也为行业的发展树了标杆。我们专访了悠络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修平,发现其背后的核心密码。今天,我们通过几个关键点来解读。

专访悠络客沈修平:AI+零售将会“爆炸式增长”! - 天天要闻

(悠络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修平)

1

         引爆点。

      零售业数字化已成为必选题

《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指出,2019年,数字中国总指数增幅继续保持在73.2%的高位,代表中国数字化水平在持续增长。普华永道最近发布的报告也称,疫情正在推动中国零售业数字化转型。

我们认为,数字化在这个节骨眼上迎来了一个“拐点”。但对于这个赛道的玩家来说,要抓准这个节点很难,背后是长期主义的投入。而悠络客无疑是跑在前头的。

在沈修平看来,他等来了一个引爆点。“11年的发展我们把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互联网化。我们扎根计算机视觉领域,把摄像头上云。第二个阶段:产品化。通过摄像头帮助客户做数据采集,做分析,做管理。第三个阶段:AI技术突破。商业场景更多需求,需要AI技术去实现它。”

事实上,AI的商业应用到目前仍处在萌芽期,很像2000年左右时期的互联网,但20年过去,互联网对今天的商业环境产生了巨变。而AI对零售业的改革也会是历史性的趋势。未来这个市场也会出现指数级增长。

现在摆在品牌商/零售商眼前的是,数字化已经是必选题。但要如何选?怎样才能在拐点期取得先手优势?这要从传统行业的“痛点”出发来思考。

2

         全场景渗透。

      解决客户需求的根本是降本增效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突破40万亿,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即使今年受疫情影响下, 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达到了311901亿元。新消费在带动整个零售业快跑。

我们看到各个板块中,鞋服、化妆品、家居等等,这些年都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速。但我们在接触的大部分的传统零售企业中,特别是一些连锁门店经营企业,他们做数字化转型往往只是更多工具的各自应用,没有精准数据打通,更别谈数字化决策。

沈修平表示,传统零售行业的痛点是,原来的收银数据、CRM等数据分析的维度不够多,跟消费者之间还没有完全打通。通过AI技术帮他们解决困难点,比如引流,营销,管理,人货场等问题。

但同样存在一个挑战,商家的需求其实非常多样性。如鞋服、餐饮和美妆从品类和场景需求上都很大差别。如何才能做到全场景渗透?

悠络客根据场景需求将“模块化产品”做深。我们的产品会有很多的应用模块,各个模块它可以适应不同行业的场景需求。我们产品的架构底层是一个视频云,把多点的智能摄像头全部把它连到一个平台里面。中间层是一个数据采集,输出各种类型全面的数据。应用层模块化,未来可能几百个模块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需求。形成一个三层级的产品模式。沈修平表示。

不仅自己需要面对品牌商/零售商家,为了让AI能更好的融合场景,悠络客还与深度行业服务的ERP、CRM等细分化的服务企业合作。沈修平介绍,通过paas平台输出给合作伙伴,我们做生态链,让他们去快速推进市场,他们自己能把我们的产品,技术迅速带给我们的用户,让他们使用起来。目前腾讯、用友、海信等都是悠络客的合作伙伴。

在我们看来,其做生态链的方式,一方面能深度渗透服务不同行业,同时能加快其扩张的步伐。与生态合作伙伴的关系越牢固,其扎根市场的稳固性就越强。

我们从成绩上来看,悠络客业务目前覆盖鞋服、餐饮、医药、汽车、快消、饰品美妆、地产物业、美容美发等多个行业。累计签约客户门店数165.6万家,同时有2000+家服务网点铺设全国。

3

3轮驱动。

      数据、算力、算法同步走

“云经济学”之父乔·韦曼乔.韦曼认为,新零售是一场技术驱动为主的变革,软硬件技术对于今天的零售业非常重要(包括仓储机器人、跟踪系统、推荐算法、用大数据进行营销和零售的分析等)。

专访悠络客沈修平:AI+零售将会“爆炸式增长”! - 天天要闻

AI对于智慧零售的实质应用会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来看下整体的流程,从消费者过店(数据统计)-进店(精准导购)-逛店(行为路径)-热区(商品推荐)-结算(刷脸支付),全交易流程依靠的是数据、算力、算法,给到前端销售和后端决策最精准高效的信息依据。

比如通过人脸精准客流精准统计门店过店客流、进店客流、停留时长、进店转化率、成交率等关键信息。

通过AI算法记录、分析顾客逛店路线及坐标,勾勒出店内的热点区域和路径,帮助门店发现货架区域、商品与顾客的关联价值,指导门店经营。

同时,悠络客LBS选址基于腾讯生态日均LBS定位 1100亿次,覆盖10亿终端的超级大数据,指导品牌商/零售商进行精准选址。

而效果如何?沈修平举例道,国内某知名的鞋类品牌,全国有7000家门店,应用视频云解决巡店问题,把督导工作放在线上,大量节省巡店成本。应用悠络客的人脸设备做客流,能有效解决店员导购转化率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悠掌柜来解决如拼单现象等收银舞弊问题,每个月每个门店可以大幅减少损耗。

我们了解到一组数据。围绕着零售业的人、财、货、场,悠络客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包括降低损耗最高达到85%,效率提升最高超过200%,营收提升了22%等。

4

4个价值点。

      数据、算力、算法同步走

在结合我们对新零售领域的洞察来看,悠络客实际上还在4个价值点上构建品牌商/零售商未来的竞争力,包括数字化门店、货找人、私域流量、极致效率。

数字化门店。目前动辄上百万一个门店装修,都还是传统装修。未来的门店,我们叫科技装修。这块的投入应该会逐渐增大。沈修平表示,假设一个门店的AI投入10万,按全国两千多万的门店数量计,都有2万亿的市场。而且这也是大的趋势。

我们特别注意到,很多快速成长型的企业选择悠络客,如泡泡玛特、书亦烧仙草等,门店数都在快速增长,它们也都在做数字化门店的投入。

货找人。以往的商业模型都是人找货。其逻辑是消费者有需求了再到实体门店/电商平台购买。未来是货找人的模式,正是基于AI的数字化能力,能让货精准匹配到消费者,并促成转化。

私域流量。而数字化驱动能给企业挖掘到更多潜在客户,并有效对老客户进行管理和激活,提升复购。特别对于当下私域流量的建设,悠络客实际上还充当了运营者的角色。

极致效率。以往分散的ERP、CRM等系统,通过AI技术,在云平台上实现从前端到后端,各个组织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全面数字化打通,不仅在运营流程上效率全面提升,从市场到决策之间的路径,也更加高效。

而对于未来的战略发展。沈修平的眼光放在2块:

一是,不断做大市场。未来3-5年会加大扩展合作客户、合作门店到几百万级,营收向数十亿级进发。二是,我们了解到,悠络客在2013年披露了KPCB的A轮融资,此后,曾陆续获得包括腾讯、东方富海、理成资产、中昌数据、招商局创投等国内多家顶级机构投资, 2018年初悠络客完成C轮融资,同年,悠络客的C+轮获得了腾讯投资的再次投资。资本市场的加码也让其在这条赛道上跑的更快。

写在结尾。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AI+零售一定会双螺旋发展。数字化作为血液,融入到“人货场”的各种应用场景中,其打破了原有的零售逻辑,正在重构商业模型。数字化将带动零售各业态呈指数级增长。

而悠络客扮演的是“主攻手”。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 天天要闻

长安与东风重组新进展:朱华荣称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

2月9日,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同步发布了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的信息。长安汽车的控股股东是兵装集团,而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是东风公司。随即,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这两家汽车央企将合并重组,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 天天要闻

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送考下乡,2025年考驾照不难了

电动车加强管理以后,要求机动车类型的车辆需要持证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驾照却受阻,一方面有年龄的限制,另一方面偏远山区考驾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龄限制放宽10年,同时推出送考下乡服务,还进一步的降低考驾照的费用,2025年起考摩托车驾照不难了。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 天天要闻

从“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到昊铂HL,看懂广汽科技日

发布会以技术切入,并全程围绕安全展开。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率先登场,宣布2025年四季度将正式上市支持L3级智能驾驶的车型,他同时强调面向自动驾驶时代对智能驾驶技术、整车安全架构以及突发风险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冯兴亚提到了“广汽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 天天要闻

关税大棒下,最受伤的车企出现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刚挥出,尚未吓退“外敌”,却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拥有玛莎拉蒂、Jeep等14个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车企斯泰兰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国工人,关闭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家工厂,北美生产线陷入瘫痪。几乎同一时间,捷豹路虎宣布暂停对美出口一个月,奥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