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观点:DeepSeek如何抹去硅谷优势,蒸发美国市场1万亿美元?

2025年03月31日14:40:33 科技 2486

美国创新,中国迭代。这句格言——或其不那么客气的版本“中国模仿”——主导着关于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相对优势的诸多讨论。按照这种说法,美国站在技术前沿,开创引领世界经济走向的突破性产品和服务。中国则吸收这些理念并加以发展,推出更廉价的版本。外媒观点:DeepSeek如何抹去硅谷优势,蒸发美国市场1万亿美元? - 天天要闻

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一陈词滥调多年来似乎确有其事,中国企业难以与资金雄厚、人才济济的美国科技巨头匹敌。但今年一月,一家中国初创企业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

总部位于杭州的深度求索(deepseek)——严格来说甚至不算科技公司,而是对冲基金高瓴资本(high-flyer)的衍生企业——发布了“推理”大语言模型r1(llm),其性能与几个月前openai发布的o1旗鼓相当。r1不仅看似横空出世,还兼具惊人创新性与极低成本。据深度求索透露,其前代模型v3的最终“训练周期”仅耗资600万美元——用前特斯拉ai科学家安德烈·卡帕西的话说,与美国部分竞品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投入相比,“简直是预算笑话”。

这则新闻的影响巨大:随着r1飙升至最受欢迎下载榜单首位,大型科技公司的投资者陷入恐慌,导致英伟达和微软等科技股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等业界领袖公开表达了忧虑,甚至考虑转向开源模式——正如深度求索所做的那样,公开其模型并允许修改,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低估了中国在开发这些尖端突破技术方面的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chinai》通讯作者丁杰弗里表示。

美国的不安与中国的高兴形成鲜明对比。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在2月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获得了一个令人艳羡的席位——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等杰出人物同席。比亚迪等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美的等家电企业正争相将深度求索的模型整合到自家产品中。

在中国悲观情绪弥漫之际,这无疑是一剂乐观强心针。"深度求索(deepseek)单枪匹马就能以政府永远无法企及的方式重振经济,"咨询公司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科技政策负责人保罗·特里奥罗表示。

但deepseek只是中国蓬勃发展的ai领域中众多参与者之一,许多美国ceo对此视而不见。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tiktok母公司)等科技巨头发布的ai模型,在推理基准测试中已超越西方产品。而新一代规模较小的“ai小龙”正通过移动应用、ai代理和机器人,将中国高性价比且高效的ai技术应用于现实世界。

与此同时,投资者已迅速回流至中国科技股。追踪香港上市科技企业的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35%,领涨个股包括阿里巴巴、开发文生视频ai模型kling的快手,以及助力华为制造ai芯片的中国“国家队”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

尽管投资者对深度求索的横空出世感到意外,但长期观察中国经济的人士对此并不惊讶。人工智能可能成为又一个中国凭借“快速跟随”策略实现技术对等甚至领先的行业。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已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国电动汽车助力该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甚至非中国品牌的电动车也依赖中国电池驱动。在无人机、机器人及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国企业已跻身全球领导者行列。

一些西方ceo对这些成就嗤之以鼻,将其归因于政府补贴、知识产权盗窃、走私和违反出口管制。但事实证明,使中国能在各种技术竞赛中保持竞争力的因素既持久又强大: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热衷于模仿外国竞争对手;人才储备深厚;以及一个能够充当支持者和啦啦队的政府。

经济学家、《中国新玩法》作者金刻羽解释说,中国的创新者可能更专注于“量身定制的问题解决”,而非美国那种“突破性、系统性思维”。但这种有针对性的“足够好”的创新方式,使中国能够大规模生产价格亲民的技术产品,即使像深度求索这样的企业已接近技术前沿。当西方商业领袖还在为如何承担ai进步的巨额成本发愁时,中国可能很快就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售它们梦寐以求的产品。

快速反弹

就在两年前,中国似乎注定要在人工智能领域远远落后。2020年,北京发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旨在遏制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部分政治领导人认为该行业既过于强大又不够负责。随着北京围绕数据隐私实施更严格的法规,一度稳定的中国科技企业ipo浪潮戛然而止。

2022年openai推出的chatgpt让中美在ai领域的差距更为明显。随后发布的中国本土产品llms普遍表现不及chatgpt——即便是在中文环境下运行。与此同时,美国的出口管制阻止了中国企业获取英伟达的ai芯片,而这些芯片对训练和运行llms至关重要。

丁指出,2024年秋是叙事转变的时刻。"你开始看到差距在缩小,"他说,尤其是在开源领域,"中国企业开始优化更小规模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更高效地训练。"

与此同时,中国的ai行业孵化了一波又一波的新创企业。最初是“小龙”——如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这类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公司,它们吸引了全球目光。当焦点转向生成式ai时,关注度转移到了“ai四虎”——百川智能、月之暗面、minimax和智谱ai。如今,它们的光芒被最新一批“龙”所掩盖:六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初创企业,其中包括深度求索。

阿里巴巴的故乡杭州是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的温床。“它远离北京的优势避免了各种官僚程序;靠近上海的好处是可以接触到国际资本和人才;由于阿里巴巴、网易等企业的存在,这里还有极其强大的人才库,”人工智能咨询公司proem创始人邵嘉玲解释道。阿里巴巴本身一直是开源创作者的推动者:在开源ai社区huggingface上按性能排名的前10名llms,都是在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模型上训练的。

在这座城市备受瞩目的新兴企业中,有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展示跳舞机器人、吸引数亿观众目光的宇树科技;打造了2024年最畅销电子游戏之一《黑神话:悟空》的游戏科学工作室;以及专注于3d渲染的"空间智能"公司manycore。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为何能如此迅速地迎头赶上?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市场规模庞大。邵岭指出,当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微信平台运营商腾讯向用户提供deepseek的llm服务时,deepseek的用户基数实现了重大飞跃,这家初创公司随即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头之一。

政府在决定如何利用这一规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政策、法规和补贴,全国各地的官员创建了一个“国家协调”的创新体系,私营部门往往会围绕该体系的重点展开行动。政府扮演着“啦啦队长”的角色,特里奥洛表示:“当梁文锋与政府官员会面时,那是一个信号。”确实,那次二月的高层会议释放了中国deepseek的热潮:首先,中国电信公司接受并推广其llms,随后科技和消费类公司纷纷效仿,最后地方官员也跟进。

讽刺的是,美国对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可能反而加速了中国的创新。“资金从来不是我们的问题;先进芯片的禁运才是问题所在,”梁去年对中国媒体表示。多年来,由于制造商可以从海外购买更优质的芯片,中国芯片行业一直难以起步。但经济学家金指出,美国的贸易限制“动员了整个国家去追求尖端技术”。

电信巨头华为目前处于中国先进芯片供应链的前沿。其升腾ai芯片——尽管性能仍不及英伟达——正被深度求索等初创公司用于"推理",即在ai模型训练完成后在实际场景中运行。

最后一个要素是人才:中国的大学正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充满热情的工程师,供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挖掘。尽管深度求索的部分工程师接受过西方教育,但特里奥罗指出,“梁文锋走出去招募了这些顶尖人才——他们是没有西方经历的年轻人,并非来自麻省理工或斯坦福。”他补充说,首席执行官们“对中国二流、三流甚至四流大学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感到震惊。在美国的大学里,你找不到这样的人才,更不用说如此庞大的数量。”

一些观察人士还注意到中国"90后"创业者态度的重大转变。邵亦波指出,老一辈科技创业者认为"模仿无妨,但要做得更好",而"如今(创业者)谈论开源是一种哲学选择。中国可以创新,而不仅仅是模仿。"

需要克服的障碍

尽管深度求索的成功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这并不必然预示着中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如太阳能电池板或电动汽车那样的主导地位。

除其他障碍外,中国科技初创企业缺乏资本化机会,而这能让美国的同行获得充裕资金和明确的退出策略。2020年代初的科技行业整顿使本已疲软的中国风险投资领域几乎陷入停滞。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公司寥寥无几,随着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外国风险投资者也纷纷撤资。(值得注意的是,深度求索并未获得风投支持,而是依靠其对冲基金母公司的雄厚财力。)外媒观点:DeepSeek如何抹去硅谷优势,蒸发美国市场1万亿美元? - 天天要闻

在3月举行的"两会"上,北京公布了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表示将启动"国家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动员1万亿元人民币(1380亿美元)投向"硬科技"——这表明承认私营部门需要国家的推动。

但正如深度求索的成就所示,中国ai初创企业或许无需巨额资金就能具备全球竞争力。中国官方目前支持成本相对较低的开源ai模型开发,以此推动国产技术的广泛应用。阿里巴巴等企业则认为,开源模型将吸引更多客户使用其生态系统。

在日益保护主义的特朗普政府领导下,新兴的ai模型可能无法在美国获得广泛采用。但它们可以在世界其他地区赢得客户。deepseek对效率和开放性的关注,可能比昂贵且专有的openai风格技术更适合新兴市场——这些市场富有创新精神,但缺乏计算能力和资本。

中国企业已经通过廉价但可靠的太阳能板、电动汽车和手机,在海外市场展现了巨大的渗透力。如果像深度求索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能继续降低对最昂贵计算能力的需求,所谓的"全球南方"很可能会放弃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转而选择它们负担得起的最佳人工智能。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全球最欢迎手机品牌三十年的排行榜,有没有喜欢的和怀念的 - 天天要闻

全球最欢迎手机品牌三十年的排行榜,有没有喜欢的和怀念的

三十年多前的手机排行,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还是很强的,占据在前两名,可是那个年代的手机对于我们还比较遥远,我们并没有用到手机,用的更多的是公用电话。而到了96年,手机品牌逐渐的多了,我也是那时候见过手机,也仅仅是见过,用的最多的还是路边的公共电
三年亏8亿,CTO跑路,股东逼宫!云迹科技能否靠上市脱困 - 天天要闻

三年亏8亿,CTO跑路,股东逼宫!云迹科技能否靠上市脱困

2025年3月,当人形机器人在资本市场掀起狂欢时,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迹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这家号称“全球酒店机器人龙头”的公司,头顶“三年亏损8亿”“CTO跑路”“对赌倒逼”三重叠buff,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部“资本压力突围史”。从“技术女神”到“上市赌徒”云迹科技创始人支涛的故事,...
在AI儿童硬件产品赛道,人人都想抢学习机的饭碗 - 天天要闻

在AI儿童硬件产品赛道,人人都想抢学习机的饭碗

文 | 扬帆出海,作者 |周可AI技术正在硬件领域开花结果,走向更多人的现实生活,这其中有一个受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到底哪些人才是AI硬件现实生活中的受众?比如智能穿戴设备,这类产品受众以年轻人居多,但现阶段,价格和产品质量成正比,低价的电子垃圾仍很难打入广泛的消费市场。另一类当下比较热门的产品赛道,就是AI陪...
iPhone升级iOS 18.4后,5.5G网速起飞?Apple智能支持中文≠国行可用 - 天天要闻

iPhone升级iOS 18.4后,5.5G网速起飞?Apple智能支持中文≠国行可用

果子在愚人节凌晨推送iOS 18.4,并没有开玩笑,鲁Sir也将手里的iPhone 16 Pro更新至该版本,作为iOS 18系列的第四次大版本更新,重点是新增了5G-A(5.5G)网络和中文选项的Apple智能,以及一堆小功能,乍一看诚意满满,不过一番仔细摸索后,只能说各位别高兴太早。。。首先就是这5.5G网络,其理论峰值速率可达5G的10倍,也...
时代新材:签订约19.8亿元风电叶片及相关服务合同 - 天天要闻

时代新材:签订约19.8亿元风电叶片及相关服务合同

4月3日,时代新材(600458.SH)公告称,公司与风电各大主机厂签订《叶片销售合同》,合同金额总计约合人民币19.8亿元(含税价)。该合同为公司日常经营合同,对公司2025年当期业绩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但预计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因外部环境变化等导致无法如期或全面履行的风险。潇湘晨报综合报料...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智能手表的平衡之道 - 天天要闻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智能手表的平衡之道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 题:智能手表的平衡之道新华网记者周靖杰 郑伟当下,智能手表凭借便携性成为健康监测的“新宠”。从简单的心率、血氧监测,到复杂的睡眠分析、疾病风险预测,智能手表为用户开启了一场健康管理的新体验。
马化腾“钦点”的腾讯短剧,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马化腾“钦点”的腾讯短剧,怎么样了?

今年年初,马化腾首次公开谈及短剧,“短剧对长内容造成较大的冲击”,并明确短剧战略方向:腾讯不做低质量短剧,但会投资精品短剧。紧接着,腾讯加快了短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