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细牛
4
刚回内地不久,王细牛就得到一个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想改造宁夏宾馆。他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他立即赶往宁夏,找到相关部门,许诺出资4.56亿元改造宁夏宾馆,合作建设“宁夏国际村”。
当时,区政府也在积极引进外资,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港商”主动提出合作,那太好不过。
于是,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年7月21日,双方又签订协议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宁夏提供建设用地,金鹰公司出资3.8亿元,合作开发自治区政府周边农场等地段。
拿到了土地,金鹰公司当然没钱投入,但是“王木匠”有办法,他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诈骗行动——
第一,他采取招标不开标、开标后不退还投标保证金的办法,骗了32家投标单位投标保证金2075万元;
第二,通过虚构贷款主体、房屋置换按揭等方式,骗取中国工商银行宁夏分行银川东城区支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分行银川新市区支行贷款179笔约1.09亿元;
第三,骗取149家企业的工程款和材料款共计约3.8亿元;以20%的高息为诱饵,非法向银川市民集资约3.18亿元。
第四,委托中介机构出具隐瞒重要事实的验资报告,套取公司自有资金,在黑市换成美元后打入香港金鹰公司账户,再作为金鹰公司款打回宁夏的验资账户,以“空手道”冒充。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不到一年时间,一下涌进来这么多钱,王木匠简直乐疯了。他设计骗局本来就是为钱,因此拿到钱后,他肯定不会真的进行地产开发。
首先,他把骗来的9400余万元汇至北京个人账户,并挥霍了其中1456万元。他买了宝马、宾利、奔驰等高档轿车,戴上了江施丹顿手表,还购置了房产。
其次,办了四张新身份证,分别叫王亚伟、王世伟、舒兵、王伟,一下跟四个女人结婚,让她们给自己生孩子。
最后,给了一笔钱孝敬当地一位大领导,他知道,他得找靠山,好让对方为自己背书,为自己擦屁股。
这一通下来,骗来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自然没钱盖房。所以,几年过去了,“宁夏国际村”还只搭了个框架。
要是区政府来催促施工的事,他总会回答,“现在公司资金链有点紧张,但问题不大,问题一解决,马上开工!”
5
为了骗更多的钱,“王木匠”又布了另外一个局,这次他盯上了呼和浩特。他知道这个西部城市现在也急于招商引资,那么骗局几乎就是宁夏的翻版。
2005年3月,他找到了呼和浩特市政府,提出了一个宏伟规划——在呼和浩特市商业繁华区盖“西北高楼”——金鹰国际CBD(商务区)。楼高169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53亿元,两年建成。
这一宏伟规划将当地领导惊得一愣一愣,我的妈呀,要是这盖成了,得增长多少GDP?自己的仕途得走得多远?
于是,当地政府很快就与王细牛的香港金鹰国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并且当地政府还将这个项目列为向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项目。
为此,当地政府全力支持王细牛的工作,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当地采取了一系列“骚操作”,比如——
2005年5月17日凌晨,刚建成四年的呼和浩特市公安局11层指挥大楼被炸掉了,目的是给“西北高楼”腾地方。这次定向爆破也被称作“西北爆”。
接着,原市政府大楼、龙海商厦、人民医院保健楼、市公安局的三栋宿舍楼相继拆除。
这一通操作下来,王细牛在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地段得到了50多亩土地。
有了政府站台,资金就哗哗一下涌进来了。
在这一过程中,王细牛骗取了呼和浩特市政府4.59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强行开工建设金鹰国际CBD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骗取工程商垫资款2.2亿元、材料供应商2219.1万元、投标单位保证金4659万元、预售房屋资金7759万元。加上非法集资和土地费,合计诈骗了8.1亿多元。
你以为王木匠骗了这么多钱,他会拿着钱真去开发吗?真的去弥补在银川断掉的资金链吗?从而让公司良性发展吗?NO,NO,你这样想,就太高估王木匠了。他所设计的骗局就是为了弄钱,钱到手了,第一时间想的就是挥霍。
所以,尽管获得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优惠政策,但他的金鹰公司却无资注入,“西北高楼”跟之前的宁夏宾馆一样,很快成了烂摊子。
与此同时,他觉得地方政府这么好骗,他的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他以赊欠广告费的方式,在内蒙古大小媒体铺天盖地地宣传一个更为华丽的“肥皂泡”:要在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各建一个“CBD”。
他开始在南宁、乌鲁木齐等地活动,企图以相同的骗术来弥补呼和浩特与银川市的断裂资金链。
6
综观“王木匠”的骗术要旨,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投其所好。
有人爱“攀富结贵”,王细牛就进行奢华表演。到呼和浩特市时,他坐着加长凯迪拉克轿车,跟着8名保镖。保镖一色的黑西服、小平头、戴墨镜。他以8万元一天的价格,包住了五星级宾馆的一个楼层,楼道还有保镖把守。每有领导造访,他一伸手,身后保镖立马递上一支古巴雪茄,“咔”地一下为其点燃。
有人喜好“大手笔”,王细牛就在“大”字上做文章。他一张嘴就是“大”,在银川声称36亿元,在呼和浩特市涨到了53亿元。做的项目更是不厌其大,“高”“CBD”都是他的招牌。
有人喜欢商业名人,“王木匠”就给自己罩了一身光环。“中国房地产领先企业”“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中国建筑行业信用AAA级单位”“中国工程”“西部开发杰出贡献奖”“杰出人士”“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爱国企业家”……王细牛花钱买了70余道光环戴在自己头上。
深谙骗术的“王木匠”,在包装自己嘴脸时向来不惜重金。他一面大肆行骗,一面以“郑泽公益救助基金会”之名向四川省仪陇县捐助扶贫款100万元,又以“金鹰国际公司总裁郑泽”之名向四川省巴中市捐赠100万元,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用钱买不到的。尽管他在宁夏坑骗了政府、银行、建筑企业和数千集资群众,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仍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国诚信企业高峰论坛上”向金鹰公司颁发了“中国诚信示范单位”荣誉证书。宁夏的CBD烂尾楼工程居然获得了原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颁发的“中国工程”奖牌。中国城市标志楼盘年度金榜活动组委会还授予宁夏CBD烂尾楼“2004中国西部国际CBD标志性商务金奖”。
这真是奇天下之大观!
7
当然,以上这些欺骗手段只是小儿科,他其实有更厉害的一招,若没有这一招,他早就牢底坐穿了。
这一招就是:他摸透了人性的弱点,尤其是官员的弱点。
他曾经说:“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我的定律是:抓住一个政府领导的弱点,我就能搅动一座城市。”
领导的弱点是什么?很简单,就两个字:仕途。
所谓引进外资是为了仕途,同样,看到他的资金链断裂,为了仕途,依旧为他擦屁股。
“这叫抱大领导打大旗号发大财。”他说,“别看有些领导职务高,其实他们没经历过商场险恶。”
2001年在宁夏他“空手套白狼”的时候,当时少数领导是发现上当了的,但因为顾忌面子,也为了仕途不受影响,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呑,硬着头皮支持他往下干。
到了2005年,呼和浩特市炸掉市公安局指挥大楼后,社会上响起一片“假港商”“大骗子”的质疑声,许多已经中标的建筑企业开始退却。
没有建筑企业垫资,金鹰CBD就难以破土动工。王细牛请建筑施工单位领导到内蒙古饭店的“金顶大帐”吃饭,他邀请当地一位领导出面作陪。席间,这位领导拍着“王木匠”的肩膀说:“小郑(王细牛的假名郑泽)是很有实力的啊,你们怕什么?”
既然有领导站台,底下人确实没什么好担忧的,反正是国家的钱,又不用自己掏腰包。于是,王细牛在呼和浩特市骗了中建三局装饰公司等25家投标单位4688万余元投标、履约保证金,还骗了中铁十七局等6家施工企业的垫资款2.2亿多元,拖欠大同水泥厂等20家材料供应单位货款950万元。
前面说了,王细牛将这些骗来的钱进行了挥霍,压根就没想过真盖楼。这可苦了那些办公楼被拆的单位。比如呼和浩特公安局指挥大楼后,新楼动了几锹土就没了影子。在两年时间里,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的场所分散租赁了十几处……
于是,“木匠不急政府急”的局面出现了:市里垫钱垫料帮着建,到最后干脆全盘接过来替他建。眼看“王木匠”无钱建设“西北高楼”已成事实,政府也只能想方设法帮他往起拱楼。
上了“王木匠”的贼船想下来都难。面对多方压力,为摆脱金鹰CBD项目和市公安局新指挥大楼的建设困境,2007年1月31日,呼和浩特市想与王细牛解除合作协议,另请有实力的企业解套。
但王细牛索要“船票”:至少3000万元“补偿”,否则,坚决不退出。
到了这一步,王细牛就是在找死了。
骗得时间久了,他还真把自己当成了大老板,当成了港商,这丫的就是活脱脱一骗子,如果聪明一点,这时候应该立即逃命,哪还想要补偿?你投过一分钱了吗?你要什么补偿?
8
但匪夷所思的是,某些领导为了仕途,竟然真的决定给王细牛3000万补偿。
一些有正义的干部开始向北京进行了举报,此事最终惊动了公安部。
2006年12月31日,内蒙古警方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挥下,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其正式立案,并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发出了预警通报。
王细牛意识到罪行即将败露,秘密与境外企业协商转让金鹰公司股权,并紧急办理全家移民加拿大手续,企图套取资金后逃往国外。同时,为掩盖犯罪事实,他一边转移、隐匿、销毁公司财会账目、文件资料、电脑硬盘等,一边将公司大额资金由呼和浩特市转往北京的个人账户。
很显然,王细牛是要准备逃匿了。据后来参与此案的公安部办案人员说,“恰在此时,呼和浩特市政府要给金鹰公司拨3000万元补偿金。为了防止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我们决定提前抓捕主要犯罪嫌疑人。”
由于警方出手及时,王细牛从深圳订做的准备在呼和浩特市进行非法集资的3万张贵宾卡被缴获。据介绍,这些贵宾卡一旦售出,老百姓的17亿元血汗钱将被王细牛收入囊中。
至此,王细牛被逮捕。
王细牛被逮捕
一年后,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宣判,王细牛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最终,这个想逆天改命的农家子弟真的要将牢底坐穿,从2001年到2007年短短七年时间,一切都打回了原形。
而让人深思的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漏洞百出的骗子,为何能短短在数年内“呼风唤雨”,布下这一起又一起“天方夜谭”式的诈骗大局?
骗子是被处理了,那其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