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2021年01月21日21:06:02 科学 1424

关于临终告别后的说法一直都有两个极端,传统思想上认为,刚死去的亲人仍然还能听到大家在病房里讨论身后事处理、分割财产等,会令死者非常伤心!而相信现代科学的人则称,人死如灯灭,啥都不知道了,还要如何在意?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尽管在死者面前讨论这些事情确实不太人道,但吃瓜群众们也非常想知道,难道讨论时死者真的就能听到了?

人的死亡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死后还能听到?

人的死亡有两种,一种是脑死亡,这个理解很简单,就像电脑的CPU烧了,外围硬件即使完好,那么也跟着死了,但电脑CPU换一个即可,人脑没得换,而且换了也就再不是自我了!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另一种是外围关键器官坏了,比如主板南桥北桥、或者电源,或者供电芯片等坏了,电脑也会挂,这种情况一般更换配件即可,所以很多人移植器官后依然可以存活多年,当然还有像癌症那样扩散后,全身都是癌细胞,连换“零件”机会都没有的时,那就彻底没戏了。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我们讨论后者,因为直接物理性脑死亡患者,估计都不需要讨论了,就如你把电脑CPU直接用电钻打个洞,那就是天王老子喊他也起不来了!

人死亡后,哪个器官最晚罢工?

答案真的是听觉!

第一个消失的是视觉,这个似乎很好理解,因为那会可能连抬眼皮的力气都没了,而且大脑处理立体视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没力气的时候还是闭目养神吧。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然后消失的是触觉,但人体最后会把能量供应给大脑,体表就会失血失温,感觉神经没有血液供应就会无知觉而麻木。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最后消失的是听觉,道理很简单,因为听觉距离大脑最近,并且听觉传导是通过耳蜗内液中的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它的传导神经很短、消耗很低,基本上只要大脑活着,就会有听觉。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死后还有听觉吗?

耳蜗的毛细胞转出来的电信号,要送到大脑处理后才会形成听觉,否则就像动圈式话筒,振动后发出的电信号,没有电路处理,那么这个信号没有任何意义。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所以从理论上来看,脑死亡后这个耳蜗毛细胞送出的电信号,根本就“无人”处理,又何来听觉之说?

《科学报告》推翻研究,刷新我们认知

2020年7月8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在《科学报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生命的尽头持续听觉》,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关于人体在垂死之际,大脑对声音的反应,这个发现将会帮助家人和朋友对处在最后一刻的亲人予以最后的关怀。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研究人员使用EFG(脑电图)辅助测量大脑活动情况,分析了健康对照者与即将临终的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到无反应的过程,研究人员发现,从正式死亡开始前的几小时,患者的进入了反应迟钝的时期。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但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垂死之际的患者,对声音的反应会对比其他方式的感知要明显得多,也就是说,即使患者已经没有什么知觉,但在进入正式脑死亡之前,仍然是听得到周围声音的,因此从理论上来看,即使没反应,来看望的亲人也可以通过话语让患者知道来看他了。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UBC心理学系教授劳伦斯·沃德称,对比了多个患者和健康人对声音的识别度,确认了这一发现。临终关切有着30年经验的加拉格尔博士也表示,她见证了临终关切对患者非常积极的一面所以她比较认同这个发现。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不过据研究者称,尽管研究表明有反应,但无法从实际角度来衡量患者是否真的听懂并处理了这些信息,因为进入死亡程序的患者无法开口告诉研究者。

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学院的研究

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学院重症监护与复苏研究项目负责人萨姆·帕尔尼亚的研究则更惊人,他们发现,在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停止供血到脑电波停止这个时间间隔,有些超出他们的预估。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201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9只被麻醉的实验大鼠诱发心脏病,然后观察大鼠在临床死亡后的脑电波活动情况,结果观察到了一段“应急状态的”脑电波,简单的说就是人体在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在供氧停止后还会爆发出一段应急兴奋状态,此时的状态足以大脑处理很多生理活动过程!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图1 大鼠脑部(左)和人脑(右)的结构示意图

但相关研究者并没有表示这个时间有多久,不过有一点可以了解到的是,这些活动都可以通过脑电波诊断得到,而现代脑死亡判断标准则要比这个严苛得多,所以从理论上来看,心跳停止能听到声音完全有可能,但在脑死亡后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因此各位吃瓜群众也可以放心地聊天,但问题是还有一个伦理问题,于情于理我们都不宜这样操作,毕竟还是以死者为大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丹娜丝”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闻

“丹娜丝”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号台风 “丹娜丝”备受关注。最新消息显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时,“丹娜丝” 为热带风暴级,台风中心位于距离浙江省温岭市偏南方向约 190公里的东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9 级(23 米 / 秒,约 83 公里 / 小时)。“丹娜丝”将先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8日早晨起逐渐转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 天天要闻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7.7本周值得读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1.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2. 并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与慢性炎症相关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拟态是否成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心理学 |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 天天要闻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这一切的基础。以OA形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 天天要闻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速度的理解往往基于牛顿力学体系下的相对速度概念。比如,当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观察到车外的物体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后移动,这个速度是相对于汽车这个参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却截然不同,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测量,光在真空中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 天天要闻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释制冷机获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核心装备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能够为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IT之家注:-273.15℃)的极低温运行环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