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2021年01月14日08:09:12 科学 1880

用DNA研究人类的起源、迁徙和民族融合等的学问,在学术界被称为分子人类学。通过检测一个人的父系Y染色体,可以了解自己祖源甚至迁徙路线。本文就大概介绍一下各省的父系Y染色体的比例状况。为了让大家能够看懂这些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对一些常识做介绍。

父系Y染色体,被分为了从A到Z等20多种。其中A、B、E三种为非洲基因,而其他都是走出非洲的基因。C、D比较早走出非洲的基因,其中C为棕色人种的基因,曾经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是中国游牧民族的基础基因之一;D为小矮黑人基因,曾经也大量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中国西南地区等,现在主要分布在高寒、偏远地区。F、G、H、I、J、K、L、M、P、Q、R为白种人基因,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西部。N、O为黄种人基因,N基因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是今天因纽特人的主要基因,在游牧民族中有较大的比例,O是东亚、东南亚黄种人的主流基因。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我们首先来看藏缅语族的基因。现代人最早到达东亚大陆的人是棕色人种和小矮黑人,其中小矮黑人的父系Y染色体是D。他们曾经比较广泛地分布在南亚、中国南方、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印度的印度河文明以及四川的三星堆文明极有可能就是他们创造的。后来,由于黄种人的到来,挤压其生存空间,使得他们主要保留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日本的北海道等地。他们的后代的后来的古羌人(O2)发生了大规模的融合,逐渐演变为了藏族。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和D几乎同时到达东亚大陆的是棕色人种。由于D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因而C就被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到达东南亚,进入了澳大利亚,形成了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另一部分则北上到达了中国的北方草原,是中国古代主要游牧民族的基因来源。中国境内的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的C染色体的比例都比较高。由于草原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混血是比较频繁的,因此基因也比较复杂,除了C之外,还有大量的O2,R,N等类型的基因。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图中的褐色和蓝色部分属于的C的范围)


比较晚到达东亚大陆的就是黄种人。黄种人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其中N系为北亚基因,现在大规模分布在北极圈,也就是所谓的因纽特人,他们在数量上很少。在中国很多民族中,都有N的一些成分,只是比例不高。

O是黄种人的主流基因,大规模分布在了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因此也被称为东亚—南亚基因。黄种人大约在5万年前从缅甸一带进入中国。O在印度缅甸一带开始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沿着横断山区北上,这部分也就是古羌族,父系Y染色体为O2;另一部分人生活在东南亚、中国西南和东南,Y染色体为O1。

中国境内O1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中东南地区为百越民族,其后代就是现代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等。他们曾经创造了辉煌了良渚文化。西南地区的O1比例很高的有苗族、彝族等,他们不属于百越,但是血缘上还是比较相近的。随着民族融合,许多百越民族融入了汉族,在少数民族很少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O1的比例依然很高,达到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水平。说明古越人和华夏族的融合是比较普遍的。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O2就是古羌族,中国的大部分人都是古羌族的后裔。很早以前,古羌族,绕过四川盆地,沿着青藏高原边缘北上,形成了羌族,处于游牧状态,后来的西羌、西戎、北狄、党项。后来部分羌族到达西藏,和D系融合为了藏族。大约在1000年前,其中的姜姓部落(神农氏、炎帝)进入了渭河流域,发展成为了农耕民族。后来北狄中的姬姓(黄帝)征服了炎帝部落,于是形成了炎黄通婚的民族——华夏族。由于农耕文明的力量,华夏族的势力迅速上升,很快就征服了中原地区。根据目前的检测,龙山文化陶寺遗址的O2几乎达到了100%。目前,汉族的O2大约是60%。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还有另外一大民族团体,就是西北民族。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中部,是古代东西方民族迁徙的走廊,因此在血缘上是最复杂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都属于突厥语系民族,突厥语族属于印欧人种阿尔泰语族,其基因标志为R1a,而R1b为西欧基因。维吾尔族的R1a基因比例为29%,哈萨克族为34%。总体来说,维吾尔族的R1基因为56%,哈萨克族为37%。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目前,我只能找到以上主要民族的基因比例。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基因比例都是有区别的。就是在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一些细微的差距。这就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融合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以上仅仅是父系Y染色体的分析,如果算上母系的化,那么就更加复杂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