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2021年01月14日08:09:12 科学 1880

用DNA研究人类的起源、迁徙和民族融合等的学问,在学术界被称为分子人类学。通过检测一个人的父系Y染色体,可以了解自己祖源甚至迁徙路线。本文就大概介绍一下各省的父系Y染色体的比例状况。为了让大家能够看懂这些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对一些常识做介绍。

父系Y染色体,被分为了从A到Z等20多种。其中A、B、E三种为非洲基因,而其他都是走出非洲的基因。C、D比较早走出非洲的基因,其中C为棕色人种的基因,曾经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是中国游牧民族的基础基因之一;D为小矮黑人基因,曾经也大量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中国西南地区等,现在主要分布在高寒、偏远地区。F、G、H、I、J、K、L、M、P、Q、R为白种人基因,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西部。N、O为黄种人基因,N基因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是今天因纽特人的主要基因,在游牧民族中有较大的比例,O是东亚、东南亚黄种人的主流基因。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我们首先来看藏缅语族的基因。现代人最早到达东亚大陆的人是棕色人种和小矮黑人,其中小矮黑人的父系Y染色体是D。他们曾经比较广泛地分布在南亚、中国南方、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印度的印度河文明以及四川的三星堆文明极有可能就是他们创造的。后来,由于黄种人的到来,挤压其生存空间,使得他们主要保留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日本的北海道等地。他们的后代的后来的古羌人(O2)发生了大规模的融合,逐渐演变为了藏族。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和D几乎同时到达东亚大陆的是棕色人种。由于D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因而C就被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到达东南亚,进入了澳大利亚,形成了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另一部分则北上到达了中国的北方草原,是中国古代主要游牧民族的基因来源。中国境内的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的C染色体的比例都比较高。由于草原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混血是比较频繁的,因此基因也比较复杂,除了C之外,还有大量的O2,R,N等类型的基因。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图中的褐色和蓝色部分属于的C的范围)


比较晚到达东亚大陆的就是黄种人。黄种人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其中N系为北亚基因,现在大规模分布在北极圈,也就是所谓的因纽特人,他们在数量上很少。在中国很多民族中,都有N的一些成分,只是比例不高。

O是黄种人的主流基因,大规模分布在了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因此也被称为东亚—南亚基因。黄种人大约在5万年前从缅甸一带进入中国。O在印度缅甸一带开始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沿着横断山区北上,这部分也就是古羌族,父系Y染色体为O2;另一部分人生活在东南亚、中国西南和东南,Y染色体为O1。

中国境内O1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中东南地区为百越民族,其后代就是现代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等。他们曾经创造了辉煌了良渚文化。西南地区的O1比例很高的有苗族、彝族等,他们不属于百越,但是血缘上还是比较相近的。随着民族融合,许多百越民族融入了汉族,在少数民族很少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O1的比例依然很高,达到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水平。说明古越人和华夏族的融合是比较普遍的。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O2就是古羌族,中国的大部分人都是古羌族的后裔。很早以前,古羌族,绕过四川盆地,沿着青藏高原边缘北上,形成了羌族,处于游牧状态,后来的西羌、西戎、北狄、党项。后来部分羌族到达西藏,和D系融合为了藏族。大约在1000年前,其中的姜姓部落(神农氏、炎帝)进入了渭河流域,发展成为了农耕民族。后来北狄中的姬姓(黄帝)征服了炎帝部落,于是形成了炎黄通婚的民族——华夏族。由于农耕文明的力量,华夏族的势力迅速上升,很快就征服了中原地区。根据目前的检测,龙山文化陶寺遗址的O2几乎达到了100%。目前,汉族的O2大约是60%。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中国还有另外一大民族团体,就是西北民族。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中部,是古代东西方民族迁徙的走廊,因此在血缘上是最复杂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都属于突厥语系民族,突厥语族属于印欧人种阿尔泰语族,其基因标志为R1a,而R1b为西欧基因。维吾尔族的R1a基因比例为29%,哈萨克族为34%。总体来说,维吾尔族的R1基因为56%,哈萨克族为37%。


中国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从基因角度来看民族融合的情况 - 天天要闻


目前,我只能找到以上主要民族的基因比例。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基因比例都是有区别的。就是在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一些细微的差距。这就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融合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以上仅仅是父系Y染色体的分析,如果算上母系的化,那么就更加复杂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Science | 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物理模拟,精准操控蛋白质“形态切换”,未来药物设计新路径 - 天天要闻

Science | 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物理模拟,精准操控蛋白质“形态切换”,未来药物设计新路径

引言生命,无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迹。而蛋白质(proteins),正是构成生命大厦的无数微观建筑师。我们通常会将蛋白质想象成一个个静态的、结构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奥秘远不止于此——真正的蛋白质,更像是灵动万变的“变形金刚”!它们能够根据环境信号精确切换构象(conformational states),这种动态能力正是...
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时还是困? - 天天要闻

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时还是困?

经典观点认为:每晚睡足8小时,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否则就会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容易烦躁。然而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时,依然活力满满。这群人被称为“自然短睡者”,科学家发现,他们的秘密就藏在基
红外相机里有什么?荒漠猫、兔狲……含“野”量不要太高 - 天天要闻

红外相机里有什么?荒漠猫、兔狲……含“野”量不要太高

尕海湿地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是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尕海保护站在附近的巡护点上,布设了近80台红外相机,用来监测雪豹、岩羊等其他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每年的5月和10月,保护站工作人员都要回收查看红外相机中的视频画面,为野生动物的监测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近日,总台记者跟随保护站里...
什么叫细胞不对称分裂,在生物学上有重要应用。 - 天天要闻

什么叫细胞不对称分裂,在生物学上有重要应用。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细胞分裂是否对称主要取决于我们讨论的是哪种类型的细胞分裂以及具体的生物背景。细胞分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此外,某些情况下也会提到无性繁殖过程中的不对称分裂。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中,一个母细胞会复制其遗传
402片濒危鲨鱼翅进境有异味被查 - 天天要闻

402片濒危鲨鱼翅进境有异味被查

近日,深圳宝安机场海关查获濒危鲨鱼翅402片。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关员在对转运货物开展巡仓监管时,发现一票货物外包装破旧且散发出浓烈的异味,随即对其开箱查验。经查发现,纸箱内装有用透明保鲜膜包裹的疑似鱼翅一批。
行进中国|一根竹子的“七十二变” - 天天要闻

行进中国|一根竹子的“七十二变”

广德竹海。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编传承人手工编织竹制品。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包包让人爱不释手。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桌椅搭配的休闲茶室。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用笋衣编成的动物摆件惟妙惟肖。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自带蓝牙功能的竹键盘和竹鼠标。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人民网广德5月25日电(记者汪瑞华、张俊、陈曦、苗子健)竹筷...
科学家首次实现超冷原子“超纠缠”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实现超冷原子“超纠缠”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 Manuel Endres 团队通过“光镊”(基于激光的镊子)对单个原子进行精细控制,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实现 "超纠缠" 量子态。相关研究成果已于 5 月 22 日发表于在《科学》上(IT之家附 DOI: 10.1126 / science.adn2618),展示了量子操控技术的新高度,或为量子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