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琦 通讯员 曹聪王晓伟 孟蕾 )近日,第七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在河南省科技馆召开,五大专场193部科普佳作轮番登场,受到了在场观众热烈欢迎。
本届大赛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日报社联合主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河健康报联合承办,旨在普及健康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健康科普热情,营造全社会、全人群关注健康科普的良好氛围。
在第七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爱国卫生与健康生活方式专场,38部参赛作品依次亮相,以别开生面的演绎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健康知识盛宴。
此次大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展演两部分。理论考试围绕“健康素养66条”展开,题目聚焦日常健康盲区(如易被忽视的饮食安全、运动防护等),不仅能检验选手的科普传播能力,还能夯实其专业素养根基。
在比赛展演环节,相声、小品、戏曲、脱口秀、直播带货、实验演示,一场场扣人心弦又充满智慧比拼的科普作品接连上演。医护人员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通俗化,将实用的健康技能简单化,让现场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实用的健康知识。
“蚊子刚叮咬过一个艾滋病患者,再叮咬我,会不会把艾滋病传染给我?”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自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的常冰、岳昕、尚园园三人带来了《为“艾”发声:蚊虫叮咬不传艾》的辟谣科普。“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群众这样的提问,为此我们想到了做这个辟谣选题,也借此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不信谣不传谣。”谈及创作初衷,常冰说:“我们采用河南坠子的方式表演出来,也是希望让更多的群众能够接受。”
竹板响起,来自周口市中心血站的吴丹萍、李晓丽,以《生命红纽带无偿献血》为题,向观众讲述了无偿献血的流程与注意事项等科普知识,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关注科学献血,同时鼓励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人生总有一些遗憾,学习成绩不突出,工作业绩不突出,腰椎间盘却突出。”来自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田蓟以《科学护腰不迷路》开题,通过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和预防方法,与现场观众互动,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台上选手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台下8岁的涵涵仰着小脸看得入神。对她来说,那些存在于书页里的健康科普知识,此刻像被施了魔法般鲜活起来。“原来学习健康知识可以这么有趣!这些小剧场里的知识,以后都能用来保护自己呢!”涵涵激动地分享给记者。
“本来只是带着孩子来展馆参观,没想到会偶遇这场有趣的科普表演!”宋女士笑着说,这种将健康卫生知识融入艺术的创新形式,巧妙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原本枯燥的科普知识化作生动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激发孩子主动探索健康知识的热情。
此次展演现场的“健康知识大挑战YES or NO”互动环节点燃全场。连续反转的知识冲击让观众李女士感慨:“这个环节的设置让我的很多误区得以破除,虽然没拿到大奖,但收获了知识。” 这场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互动,正以“颠覆认知”的方式,让健康知识从舞台走进大众生活。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科普部主任陈国永说,大赛已连续举办七年,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参赛质量逐年提升,内容紧密贴合群众需求,既有对热点问题的深入探讨,也包含极具操作性的行为指导;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健康问题,采用多元表达形式,极具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