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太空9个月的波音宇航员回到地球,称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挠

2025年03月23日01:02:10 科学 1605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宛如一颗蓝色的宝石,静静地镶嵌在黑暗的天幕之上。而就在最近,这颗宝石上的人们,目光纷纷聚焦于一场跨越星河的归来之旅——两名美国宇航员在太空滞留 9 个月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滞留太空9个月的波音宇航员回到地球,称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挠 - 天天要闻

太空意外:命运的残酷玩笑

美国东部时间 2025 年 3 月 18 日凌晨 1 时 05 分,SpaceX“龙”飞船缓缓脱离国际空间站。这一刻,对于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来说,是他们漫长太空之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然而,回想起过去的 9 个月,他们的经历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冒险电影。

2024 年 6 月 5 日,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满怀期待地乘坐波音“星际客机”飞赴国际空间站,执行首次载人试飞任务。当时,他们满心以为这只是一次为期 8 天的短暂太空“出差”,甚至还提前规划好了返回地球后的种种安排。然而,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太空的寂静中,“星际客机”突然出现了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失去动力的船只,返航计划瞬间陷入困境,不得不一再推迟。

滞留太空9个月的波音宇航员回到地球,称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挠 - 天天要闻

太空生活: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煎熬

在太空滞留的 9 个多月里,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仿佛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里,身体和心理都经受着双重考验。失重的环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身体机能。骨骼和肌肉逐渐失去力量,心血管系统也变得脆弱,太空中的辐射和微重力更是时刻侵蚀着他们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威廉姆斯在滞留太空大约 7 个月后,承认自己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受到了一定影响。她形容自己“一直在努力找回走路的感觉”,因为在太空的生活中,她没有走路,没有坐下,也没有躺下。此前,她瘦成“锥子脸”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照片中的她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引发了无数人对她健康状况的担忧。

滞留太空9个月的波音宇航员回到地球,称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挠 - 天天要闻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努力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在太空的孤独环境中,他们就像两颗相互依靠的星星,时刻思念着地球上的亲人和朋友,渴望着早日回到家乡。他们通过视频通话与家人联系,分享太空中的点滴生活,试图缓解思念之情。然而,长期的太空生活还是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每一天的等待都像是一场漫长的煎熬。

返程波折:政治博弈下的无奈

两名宇航员的返程之路,就像一场复杂的政治棋局,充满了波折和无奈。在“星际客机”出现故障后,美国航天局(NASA)最初并没有立即寻求其他解决方案,而是陷入了漫长的沉默。这期间,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就像被困在孤岛上的探险者,只能眼巴巴地等待救援。

滞留太空9个月的波音宇航员回到地球,称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挠 - 天天要闻

直到舆论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NASA 才不得不寻求 SpaceX 的帮助,希望通过“龙”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回地面。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24 年 8 月,时任 NASA 局长比尔·纳尔逊宣布,两名宇航员将于当年 2 月搭乘“龙”飞船返回地球,但随后又改期至不早于 3 月底。这一系列的变动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博弈。

SpaceX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宇航员长期滞留太空并非技术原因,而是政治因素在作祟。他透露,SpaceX 曾主动提出可以将宇航员早点带回来,但因为当时大选临近,而他属于“特朗普战队”,拜登方面担心“SpaceX 带宇航员回家”的想法会让特朗普“看上去不错”,从而不利于哈里斯竞选,因此对两名宇航员的返回进行了阻挠。

威尔莫尔也曾暗示谁该对 9 个月的滞留负责,他说:“我只能说马斯克说的绝对是事实,虽然我们也不太知道细节。”他的女儿也对此含糊其词,称滞留原因涉及很多政治因素,还有很多事情她不能“随便透露”。

滞留太空9个月的波音宇航员回到地球,称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挠 - 天天要闻

太空加班:为人类探索贡献力量

尽管经历了漫长的滞留和返程波折,但威尔莫尔、威廉姆斯等 4 名宇航员在太空期间并没有闲着,他们就像太空中的科学家,进行了诸多科学实验和技术演示,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做出了贡献。

他们开展了太空微生物研究,探索太空环境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及植物生长,还进行了卫星新材料研究等。这些实验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太空环境,为未来的长期太空居住和深空探索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地球上的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太空微生物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和进化机制,为地球上的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卫星新材料研究则有助于提高卫星的性能和寿命,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

在太空的实验室里,他们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每一个实验步骤,记录着每一个数据。尽管身处困境,但他们依然坚守着科学家的使命,为人类探索未知的宇宙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滞留太空9个月的波音宇航员回到地球,称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挠 - 天天要闻

事件反思:太空探索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故障导致宇航员滞留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太空探索中的一些问题。太空探索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任何一个小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飞船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质量,确保每一个部件都安全可靠。

同时,相关机构和企业也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当出现问题时,不能拖延和推诿,而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此外,政治因素不应该干预到太空探索的科学决策中,太空探索是一项全人类的事业,应该以科学和安全为首要原则。

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终于结束了长达 9 个月的太空“意外加班”,回到了地球的怀抱。当“龙”飞船在佛罗里达州附近海域成功降落时,那一刻,仿佛整个宇宙都在为他们欢呼。然而,这次事件留下的教训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希望未来的太空探索能够更加安全、顺利,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闻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据外媒 Neowin 今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尽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会让同事和经理认为你的能力不足。这项研究题为《使用 AI 工具会遭遇社交评价惩罚》,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链接:点此前往)。研究通过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 天天要闻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们可以精确地改写生命的蓝图,纠正那些导致遗传疾病的微小错误,或者巧妙地调控基因的表达,让细胞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这不是遥远的幻想,而是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开启的未来。长期以来,CRISPR-Cas9系统一直是这场革命中最闪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确的分子剪刀,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强...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 天天要闻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现代餐饮业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触材料作为直接接触食物的器具,其材质安全性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根据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所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以确保不会向食品迁移有害物质。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 天天要闻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天文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隐藏在 6 亿光年之外的“太空鲨鱼”,一个隐秘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 100 万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该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质量黑洞那样位于星系中心,而是游荡在星系内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恒星...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 天天要闻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研发人员在实验室研发产品。文丨罗嘉文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主体。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 天天要闻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 天天要闻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当前,锂电隔膜行业正面临着技术同质化加剧、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恶性竞争及产业颠覆性变革的严峻复杂形势。涂覆材料的多元化和涂布工艺的优化创新正在加速推进隔膜产品的迭代升级。为满足更多应用场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渐成趋势。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 天天要闻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罗陈建 等近日,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开展高强度、跨昼夜实战化训练,锤炼部队全时域作战能力。晨光熹微,停机坪上一架架战机整齐列阵、蓄势待发。“准备完毕,请示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发出指令,数架战机接续起飞,奔赴目标空域。桨叶飞旋,战机轰鸣,道道航迹划破天幕。任务舱内,战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