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燕子!燕子的迁徙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以下是关于燕子迁徙的一些主要信息:
迁徙原因
- 食物因素:燕子主要以昆虫为食,冬季北方寒冷,昆虫活动减少甚至消失,燕子为获取足够食物,会向温暖且昆虫资源丰富的地区迁徙。
- 气候因素:燕子不耐寒,寒冷天气会影响其生存,而南方冬季相对温暖,更适宜它们生活。
迁徙时间
- 春季:一般在3月至5月,燕子从南方越冬地飞回北方繁殖地。
- 秋季:多在9月至11月,燕子陆续离开北方繁殖地,前往南方越冬。
迁徙路线
- 东亚路线:在中国东北和华北繁殖的燕子,部分会经中国东部沿海,途径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再到福建、广东,最后飞至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越冬。
- 中亚路线:在中亚地区繁殖的燕子,会向南经印度半岛,到达非洲东部或南部越冬。
迁徙距离
- 不同种类燕子迁徙距离有别,家燕等常见燕子,迁徙距离可达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比如从中国东北到澳大利亚,距离超一万公里。
导航机制
- 地磁导航:燕子能感知地球磁场,利用地磁北极和南极来确定飞行方向,准确地找到迁徙路线。
- 太阳导航:在白天,燕子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角度来辨别方向,结合生物钟,能知道不同时间太阳应处的位置,从而调整飞行方向。
- 地标导航:燕子还会借助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标,识别和记忆路线,沿着熟悉的地标飞行,确保迁徙路线的准确性。
迁徙行为
- 集群迁徙:燕子通常会集群迁徙,少则几十只,多则成百上千只。集群飞行有利于它们相互协作、共同防御天敌。
- 中途停歇:在迁徙途中,燕子会选择合适的地点停歇,补充能量、恢复体力。常见的停歇地有湿地、农田、树林等。全球燕科鸟类共有19个属、88个种,中国有6属14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燕子种类:
家燕
体色上,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其体型小巧,体长一般在13-18厘米。家燕喜欢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呈皿状,由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
金腰燕
体黑色,具有辉蓝色光泽,腰部栗黄,颊部棕色,下体棕白色且有细小黑纹,尾甚长,为深凹形,体长约20厘米左右。它们大都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村落间,巢多呈长颈瓶状。
岩燕
体色主要为黑色,嘴尖而强壮,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12-15厘米。它们主要生活在岩石缝隙中,飞行速度非常快,常在山区的悬崖峭壁、山谷等地活动。
沙燕
包括崖沙燕等种类,体型较小,体长约11-14厘米。上体呈灰褐色,下体白色或灰白色。它们喜欢在河边、湖边等水域附近的沙土崖壁上挖掘洞穴筑巢。
毛脚燕
分为烟腹毛脚燕、黑喉毛脚燕、白腹毛脚燕等种类。它们的跗跖被羽,这是与其他燕子明显的区别之一。其中白腹毛脚燕下体白色,上体黑色,在高纬度地区繁殖,冬季南迁。
洋燕
上体钢蓝色,前额栗色,下体污白,尾不如家燕长且无延长,无深蓝色胸带,体型略小。通常成松散小群,独立在水上盘旋或低低滑翔,分布于印度南部、东南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