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的外形精密复杂,而更强大的脊椎动物却十分简单,何故?

2024年11月17日09:12:08 科学 1090

世界上的动物种类繁多,每一种动物都以其独特的生存策略占据着一席之地。

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相对体型较小的节肢动物,比如各类昆虫、鲎、蜘蛛和蝎子,它们的外形都极为复杂且高度精密,不仅身着华丽的甲胄,还配备有各式各样的武器。反观更加高等的脊椎动物,外形却相对比较简单,即便是体型巨大的犀牛大象,外部形态也是一目了然。为什么越高等显得就越简单呢?这就与动物们的进化选择有关了。

节肢动物的外形精密复杂,而更强大的脊椎动物却十分简单,何故? - 天天要闻


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的动物形态还都是比较简单的,各种各样的动物长相都很随意,有的是个扁片、有的是个圆球,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彼时地球的生存资源极为充沛。

在地球生命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生命形式都是最为简单的单细胞生产者形态,所以积攒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在寒武纪时期,动物们几乎不用费什么劲就可以轻易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源,自然也就无须变得更好。后来,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生存资源相应减少,竞争出现并逐渐变得激烈。

节肢动物的外形精密复杂,而更强大的脊椎动物却十分简单,何故? - 天天要闻


要想在这场生存竞争中获得胜利,就必须让自己变得强大,既要有足够的防御能力,也要有强大的捕食能力,于是一些动物开始“叠甲”,它们就是节肢动物的祖先。

不得不说,节肢动物的进化方向是十分高效的,率先穿上盔甲的节肢动物很快便获得了生存优势,完全不用担心被其它动物吃掉,而用甲胄组装而成的武器也可以将其它动物轻易变成美餐。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节肢动物绝对是处于支配地位的,而脊椎动物的祖先完全被节肢动物当成了食物。

节肢动物的外形精密复杂,而更强大的脊椎动物却十分简单,何故? - 天天要闻


彼时的脊椎动物祖先还只是一些完全没有攻击和防御能力的“肉球”或“肉肠”,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它们之中的一部分也开始了进化,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进化方向,它们在体内进化出了一种关键性的结构:脊索

脊索是一种内骨骼,具有弹性,而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神经系统。因为脊索的出现,脊椎动物的祖先拥有了超强的运动能力,而神经系统的出现则让它们拥有了动物界最快的神经信号传导速度,随着这两方面的日趋成熟,一种非常强大的脊椎动物诞生了,它们就是鱼类。

节肢动物的外形精密复杂,而更强大的脊椎动物却十分简单,何故? - 天天要闻


鱼类将早期用来支撑鳃孔的骨骼结构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一种新的结构:下颌,于是一种新的器官诞生了,它就是嘴。

从此,脊椎动物与节肢动物的地位彻底发生了转换,脊椎动物不仅不会再受节肢动物的压制,反而节肢动物还成为了脊椎动物的食物。节肢动物先期的叠甲的确让它们快速取得了竞争优势,但这条进化之路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因为遍布周身的甲胄在防御外敌的同时,也会对自身形成束缚,这让它们很难增大体型,而体型恰恰是生存竞争中最具优势的一项指标。

节肢动物的外形精密复杂,而更强大的脊椎动物却十分简单,何故? - 天天要闻


节肢动物是依靠无髓神经纤维进行信号传导的,速度约为每秒1米,而脊椎动物依靠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可达每秒100米,显然,脊椎动物的反应速度是节肢动物无法比拟的。

再有,脊椎动物的内骨骼可以很粗壮,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却都是片状的,在面对大体型生物时,防御能力十分有限。所以说,节肢动物选择了一条先期快速强大而后劲不足的进化之路,脊椎动物则恰恰相反,时至今日,节肢动物的一身甲胄也只是看起来威风,面对脊椎动物已是毫无优势可言。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图/颜宁微博截图知名科学家颜宁再次公开打假,打假的对象仍是假简历。据报道,5月4日,颜宁在其微博上发帖辟谣,“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并请微博节后尽快清理...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原创 黄鑫 经济日报与大模型对话,生成一件大师风格画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规划路线,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精准识别和抓取零部件……日前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集中展示了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生动展现了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扮演着激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 天天要闻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无线通信技术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家庭、办公场所还是公共区域,Wi-Fi 连接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无线网络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制约了无线通信的效率与性能。值得庆幸的是,Wi-Fi 6 ...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 天天要闻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近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府河孝感段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王新越 摄这尾鳤体长36厘米,体重290克。“这已经是长江十年禁渔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 天天要闻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5月5日,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由春到夏,万物从复苏到成长,由萌芽至蓬勃,绿色铺满大地。立夏时节,蝼蝈鸣,蚯蚓出,藤蔓蜿蜒攀墙,大自然以热烈的姿态迎接盛夏。暑气初显,宜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适时调节生活节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对于夏季运动的原则,《黄帝内经》提倡“无厌于日...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结晶是无定形基元有序堆积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过程之一。结晶过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长路径,成核过程中自由能最高点对应的晶核尺寸被称为临界晶核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往往会在热涨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则会进一步生长成为稳定的晶体。很多情况下,临界晶核的形成是结晶...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说吧你有多久没称体重了什么?你说你看到秤上飙升的数字就会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想要晕倒怀疑是对称体重这项活动严重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