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前往4.22光年外的比邻星?科学家:掌握可控核聚变还不够

2024年11月01日11:53:03 科学 1389

在空间技术的不断提升下,人类的视野也不断开拓,从近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到月球,再到太阳系各大行星,都被人类进行了详细的探索。然而,随着探索范围的扩大,人类也意识到哪怕是在太阳系这个小圈子内,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距离,想要跨越也是极难的。

例如,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离我们就有4.22光年,而目前人类飞得最远的探测器是旅行者一号,47年前发射如今已经远离地球235亿公里,然而即使照它的速度,要飞往比邻星也要花费7万年,何况它还不是载人航天器,只是个小型探测器。

如何才能前往4.22光年外的比邻星?科学家:掌握可控核聚变还不够 - 天天要闻

因为航天器随着载荷的质量增加,燃料的质量会以指数增加,最终会导致燃料产生的推力无法推动燃料本身,燃料的做功时间和推力无法兼得,做功时间长的必然推力低,其实旅行者和先锋等探测器的速度已经由于太阳引力原因在持续减速了,在恒星之间的空旷空间中也没有能够利用的助推轨道,加速降速唯有使用自身携带的燃料。

如何才能前往4.22光年外的比邻星?科学家:掌握可控核聚变还不够 - 天天要闻

所以,首先解决离开太阳系,首先要考虑解决燃料循环问题。如果单靠燃料,我们就需要背着千万吨的燃料来飞行,这连起飞都成问题。哪怕是星际漫游,也要考虑活着回来,不能解决燃料的有效循环,即使有本事飞出太阳系,也是有去无回。

现有物理体系下,化学火箭可以胜任近行星航行(第一宇宙速度到第三宇宙速度),勉强进行行星际航行;聚变火箭可以胜任行星际航行(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光速),勉强进行恒星际航行。

如何才能前往4.22光年外的比邻星?科学家:掌握可控核聚变还不够 - 天天要闻

若可控核聚变得以掌握,不考虑技术细节的话,核聚变引擎理论上最多能把飞船加速到和光速仅相差一个数量级,核聚变发动机理论喷气速度是15000公里每秒,如果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十,即30000公里每秒,质量比大约为7—8。裂变发动机喷气速度为十几公里每秒,离子发动机为几十公里每秒,聚变发动机是两三个数量级的质变。

如何才能前往4.22光年外的比邻星?科学家:掌握可控核聚变还不够 - 天天要闻

但是获得的动量随速度一次方增加,消耗的动能随速度二次方增加。相同功率的情况下,喷气速度越高推力越小。所以聚变发动机还要在喷气速度与推力之间要做一个权衡。当然仅仅是做到这样还不够,对于星际间的飞行来说,人毕竟是肉体凡胎,太脆弱了。星际飞行对于人类,很可能就跟环球航行相对只在某个极小、极特殊环境下生存的海洋生物一样。

如何才能前往4.22光年外的比邻星?科学家:掌握可控核聚变还不够 - 天天要闻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联想到现在人类进行星际探索,很多人觉得需要超高速宇宙飞行器,事实上速度固然重要,但参考人类探索海洋,船只并不是要求速度最快,坚固耐用才是最重要的,船员也需要足够的物资来维持漫长的航行。将来对于星际间的航行,首要解决的或许是,资源的循环利用,航天器的耐久性,以及由于时间跨度太久,甚至要考虑船员的繁衍和教育成长。

如何才能前往4.22光年外的比邻星?科学家:掌握可控核聚变还不够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 天天要闻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等众多科学家和青年科研人员相聚上海黄浦江畔,参加“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这场峰会聚焦科学未来发展趋势,在对话环节请科学家预测未来、寄语青年。西湖大学校长、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施一公院士认为,AlphaFold(阿尔法折叠)人工智能系统的问世,改变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