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授”假借学术合作窃密,生态间谍案细节揭露

2024年05月18日20:55:16 科学 1480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国家安全机关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或基金会,打着“项目调查研究”“生态治理保护”的旗号,非法采集、窃取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01

假借学术合作

“外国教授”窃取生态数据

“您好,我是某国的教授,专程到此开展跨国学术交流,想与您共同考察本地的生态环境,并为您提供丰厚的经费报酬!”

日前,自称某国教授的境外人员在本地人的带领下,在我国某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林场等地,安装了多个所谓用于“考察生态环境”的仪器设备,建立多处小型观测试验场,非法大量采集了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

“外国教授”假借学术合作窃密,生态间谍案细节揭露 - 天天要闻

根据线索,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开展工作,及时制止了非法活动。该国教授对其以学术合作为掩护,搜集、窃取我国非传统领域安全数据的事实供认不讳。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该国教授等涉案人员进行处理。

02

拉拢引诱人员

窃取自然保护区各类数据

除了别有用心,非法采集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的情况,还有一些不安好心的境外人员,将我方人员拉拢“下水”,非法窃取我国各类敏感数据。

在境外非政府组织支持下,一所外国高校与我国西南地区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管理单位开展所谓自然生态领域科研“项目合作”,并采取利益拉拢、色情引诱等方式将我方人员拉拢“下水”,指使、胁迫其配合非法窃取我国自然保护区各类敏感数据。

“外国教授”假借学术合作窃密,生态间谍案细节揭露 - 天天要闻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该境外非政府组织背景复杂,此次所谓“项目合作”,实为某西方大国以开展项目合作为掩护,在未经我国任何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通过违规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安装气象站、布设红外相机设备、开展GPS测绘、窃取我国涉密电脑资料等方式,获取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大量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及图片资料并向境外传输,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外国教授”假借学术合作窃密,生态间谍案细节揭露 - 天天要闻

通过专案行动,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违法违规人员进行了处理,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消除风险隐患,建立起监督协作长效机制,切实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和该自然保护区周边人民群众的保密意识、生态安全意识。

03

坚决打击

针对生态环境领域数据窃密活动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离不开优化完善生态安全相关数据保护,国家安全机关将会同有关方面,坚决打击针对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数据窃密活动,维护我国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个别生态环境领域企事业单位,在收集、存储、处理本地生态环境相关数据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失泄密风险隐患;个别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存在后门漏洞,成为境外敌对势力窃取我国敏感涉密数据的重要攻击目标;个别负责研发和运维该系统的第三方公司违规采集、存储、处理生态环境相关数据,给我国生态安全带来隐患。

“外国教授”假借学术合作窃密,生态间谍案细节揭露 - 天天要闻

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地理、气象、生物等基础数据,是我国独有的宝贵数据资源,与我国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数据安全等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四条规定,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或者策动、引诱、胁迫、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属于间谍行为。

“外国教授”假借学术合作窃密,生态间谍案细节揭露 - 天天要闻

保护生态资源数据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发现非法采集生态环境数据、伺机破坏生态环境的线索,以及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反映,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流程编辑:U022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人在做梦的时候,不会怀疑梦里的不合理之处?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人在做梦的时候,不会怀疑梦里的不合理之处?

#春日生活打卡季#各位老铁,咱们是不是都经历过这样的魔幻时刻?梦里在珠峰顶啃煎饼果子,又穿越到小学教室考试,这时候要是有人递过来一锅酸菜鱼,你居然还能面不改色地涮火锅。今儿咱们就来唠唠,为啥梦里再离谱的剧情,咱们都不会怀疑其不合理之处呢?
湖南启动洞庭湖系统保护与治理重大咨询研究 - 天天要闻

湖南启动洞庭湖系统保护与治理重大咨询研究

湖南日报4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翟文峰 刘乐)今天,我省启动洞庭湖系统保护与治理重大咨询研究。副省长曹志强出席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何寄华主持。近年来,随着江湖关系变化,洞庭湖水资源供给、水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不足等新问题日益凸显,亟须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曹志强指出,洞庭湖保...
火上热搜!杭州小年轻蹲点守!今天开始,持续一周 - 天天要闻

火上热搜!杭州小年轻蹲点守!今天开始,持续一周

近日,一知名演员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被生态环境部点赞!相关词条频频登上热搜,“打鸟”也成了这个春天的现象级讨论话题。4月10日至16日是浙江省爱鸟周,如果你想在杭州观鸟,这些好去处别错过↓↓啥是“打鸟”?“打鸟老法师”又是啥意
我们人类有谁看到过故事的结局呢? - 天天要闻

我们人类有谁看到过故事的结局呢?

“一本正经”与艺术上的“狂想”听起来是完全矛盾的一组词。但这组矛盾的形容却恰好符合美国剧作家桑顿·怀尔德的文学风格。他是美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和普利策戏剧奖两个奖项的作家。他三次捧起普利策桂冠,论作品的流传度和当时的影响力,是足以和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田纳西·威廉斯等人并称为美...
远古发现|约1.6亿年前侏罗虫破解棘头虫起源之谜 - 天天要闻

远古发现|约1.6亿年前侏罗虫破解棘头虫起源之谜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领衔的国际古生物团队近期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群发现一种约1.6亿年前的奇特远古寄生虫化石——侏罗虫,这一发现破解了长久困扰学术界的棘头虫起源之谜。4月9日,英国《自然》周刊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棘头虫又称棘头动物门,是一类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体内寄生蠕...
应对极端大风|京郊蜂箱已压上石头防风 - 天天要闻

应对极端大风|京郊蜂箱已压上石头防风

新京报讯(记者赵利新)4月10日,北京发布近10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11日下午至13日,北京将出现一次极端大风、强降温天气过程。记者从北京市密云区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获悉,目前蜂农们已在做防风措施,不少蜂农在蜂箱上压了石头。4月10日上午,杨丽鹤在合作社微信群里发送提示信息。受访者供图 进入春天,密云太师屯镇...
福州:羊蹄甲花开满城 - 天天要闻

福州:羊蹄甲花开满城

4月10日,福州城区内种植的羊蹄甲行道树进入花期,竞相开放,成为街头一景。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4月10日,福州城区内种植的羊蹄甲行道树进入花期,竞相开放,成为街头一景。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4月10日,福州城区内种植的羊蹄甲行道树进入花期,竞
《光环效应》,正在影响你的判断 - 天天要闻

《光环效应》,正在影响你的判断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同样的观点,巴菲特讲出来你就信,狗蛋说出来你就不信? 为什么喜欢一个人时,它浑身都是优点;不喜欢后,做什么都是错的? 为什么购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