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至26日,迎来百年难遇“地磁暴”,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2024年03月25日16:25:17 科学 1485

3月24日至26日,迎来百年难遇“地磁暴”,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3月24日至26日,迎来百年难遇“地磁暴”,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根据中央气象台报道,3月24日、25日和26日三天可能出现地磁活动,也被称为“地磁暴”。所谓“地磁暴”,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磁场突然发生的强烈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太阳的一些活动,比如太阳风暴,或者是地球上的地震等原因造成的。当地磁暴发生时,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变化,就像磁场在“翻跟头”一样。

地磁暴是全球性的,也就是说,它不仅仅影响地球的某一个地方,而是对整个地球的磁场都有影响。我们可以用地磁指数来衡量地磁暴的大小,就像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一样。根据地磁暴的强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五个等级:小磁暴、中等磁暴、大磁暴、特大磁暴和超大磁暴。这就像是我们把风力分为微风、轻风、强风、大风和狂风一样。

3月24日至26日,迎来百年难遇“地磁暴”,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地磁暴来了,我们要注意什么?简单来说:

电的问题 :地磁暴可能会让电变得不稳定,甚至停电。所以,那时候就少用点高功率的电器,比如电烤箱、空调啥的,免得电器坏掉或者起火。重要的电力设施得提前保护好,确保它们能正常工作。

手机信号 :地磁暴可能会让手机信号变得很差,甚至没信号。所以,那时候就少打点电话,少用点手机上网,免得信号断了联系不上人。重要的通信设施也得有备份,确保信息能传出去。

出门小心 :地磁暴可能会影响交通信号,让路况变得很乱。所以,那时候就少出门,特别是开车,免得出事故。如果非要出门,就提前看看路况,小心点开车。

3月24日至26日,迎来百年难遇“地磁暴”,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保护自己 :虽然地磁暴对咱们身体影响不大,但还是得注意点。比如戴个防辐射的眼镜、手机壳啥的,减少电磁波对咱们的影响。少用点电子设备,离它们远点。

看天气预报 :地磁暴是可以预测的,所以得多看看天气预报。一旦看到预警,就赶紧采取措施,比如关掉不必要的电器、准备点吃的喝的啥的。

待在家里 :地磁暴来的时候,家里是最安全的地方。确保自己和家人待在结实的房子里,离窗户和外墙远点。准备个应急灯和点吃的喝的,找点乐子打发时间。

总之,地磁暴来了别慌张,提前做好准备就行。多关注天气预报和最新动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上次地磁暴发生在2023年12月1日晚,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均出现了壮观的极光活动。令人惊喜的是,甚至连北京这样的都市都有清晰的极光目击和观测记录,让无数市民和天文爱好者为之震撼和陶醉。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此次大地磁暴期间,北方多地或将再次上演极光的视觉盛宴。

3月24日至26日,迎来百年难遇“地磁暴”,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最大的地磁暴在明朝

在明朝末期,发生了一次特别强烈且持续时间很长的地磁暴,那次地磁暴持续了九天之久,范围很大,强度也很高。但那时候科技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人们没有很好的办法去监测和记录这件事,所以我们现在也不能完全了解那次地磁暴的所有情况。

不过呢,从一些历史文献和民间故事里,我们还是能知道一些那次地磁暴的情况。据说当时天空一直闪着很亮的红光,持续了很长时间,把大家都吓坏了。因为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现象懂得不多,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上降下来的异象,认为这意味着王朝要变天,社会要大乱。

但这些关于明朝地磁暴的说法,其实都是来自一些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这些说法,因为有可能它们并不完全准确,或者有些内容被夸大了。

3月24日至26日,迎来百年难遇“地磁暴”,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总的来说,地磁暴对人体的直接影响确实微乎其微,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它会直接伤害到我们的身体。然而,它确实有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些间接的影响,比如干扰通信设备、影响电力系统等。

因此,在面对地磁暴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相关部门的通知,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备份重要数据、确保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等,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样,即使地磁暴真的来临,我们也能从容应对,确保生活的正常运转。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名称为“倪四道”的用户称,团队预测8个月内,将会在一经纬度位置(位于广东)出现八级以上地震。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期,阳朔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桂林漓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身影。白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5日讯“淘淘”20 岁啦!7月5日,世界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从“淘淘”出生到家族发展至5头,在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下,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为这一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希望。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 天天要闻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献给003号坠机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摄山里的纪念仪式简简单单,从山下带上来的一束白玫瑰,分给王健、杨立群和其他队员,在曾经因飞机坠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们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洁白,山林翠绿,经过80年的自然修复,那个“巨坑”已经宛如平地,难以辨认。巨坑近旁,山势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历史上从无记载!2006年平利首次出现,被抓8小时后放生 - 天天要闻

历史上从无记载!2006年平利首次出现,被抓8小时后放生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文|万象硬核编辑|万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有人在平利县的交通局家属院中发现了一只不明身份的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