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首次发现近无角犀化石 推测1700万年前仍有温暖湿润环境

2024年02月28日22:15:14 科学 1362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17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早期,中国西北地区是怎样的生态环境?中国科学家最新在宁夏同心地区一处中新世早期地层中发现近无角犀新属种化石,命名为“同心近无角犀”,根据近无角犀化石在中国西北首次发现,科学家研究推测当地1700万年前仍然存在温暖湿润的环境。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团队完成的这项重要古生物化石发现及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eerJ》发表,新发现不仅增加了近无角犀的物种多样性,也扩大了该属的地理分布范围。

同心近无角犀发现研究获系列成果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孙丹辉28日在北京接受采访介绍说,这次研究发现并命名的同心近无角犀化石材料包括一件头骨与其下颌,保存状况很好,主要特征包括:头骨上未形成矢状嵴,鼻切迹较深;第一上门齿以其中等尺寸区别于无角犀族中的其他属种;上颊齿齿冠较低,次级褶皱不发达;上前臼齿半臼齿化,上臼齿前刺发育;第二下门齿呈匕首状。

同心近无角犀化石头骨长约60厘米,推测它肩高约1.4米,体长2.8米左右,跟现生的苏门答腊犀体型比较相似,是一种比较小型的犀牛。

中国西北首次发现近无角犀化石 推测1700万年前仍有温暖湿润环境 - 天天要闻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孙丹辉展示介绍本次发现研究的同心近无角犀化石及其复原图。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表示,本次研究厘定了近无角犀属内种的地史分布,并对无角犀类及该地区其他犀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同心近无角犀的发现,不仅扩大了近无角犀属的分布范围,也增加了该属在亚洲的物种多样性。

研究团队根据包含282个头骨、牙齿和头后骨骼性状的矩阵,对无角犀类及同心地区其他犀类等39个类群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同心近无角犀处于基干位置,保留有更多较为原始的特征。

孙丹辉指出,在中国山东地区,近无角犀生活于亚热带或暖温带森林中,植被包含不少常绿或落叶的阔叶植物。在欧洲的分布地区,近无角犀在早中新世距今1800万-1650万年期间的生态环境存在过温暖湿润的气候。同一时期,近无角犀甚至发现于青藏高原中部的伦坡拉盆地,孢粉资料也显示具有与其亲缘种在山东和西欧相似的气候环境。

因此,根据宁夏地区近无角犀的发现,推测中国西北地区在中新世早期仍然存在温暖湿润的环境,可能由于青藏高原隆升造成的亚洲内陆干旱化尚未显现。

研究揭秘近无角犀的“前世今生”

现生的犀牛在头上都有一个或两个角,在其起源、繁盛时期就一直有角吗?

孙丹辉科普称,其实在地质历史时期,繁盛的犀牛家族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无角的。犀牛起源于始新世中期(距今4780万-4120万年前),到中新世(距今2300万-530万年前)达到极其繁盛的程度。

中国中新世的犀科化石非常丰富,已知的全部犀科化石记录,共包括两亚科(无角犀亚科、真犀亚科)四族(无角犀族、远角犀族、板齿犀族、真犀族),其中无角犀族占据主导地位,为生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成员。

中国西北首次发现近无角犀化石 推测1700万年前仍有温暖湿润环境 - 天天要闻

同心近无角犀生态复原图(陈瑜/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这次研究的近无角犀是无角犀族成员,头骨为长头型,鼻骨窄长且平直,肢骨细高,前脚四趾,生存于距今2300万-1600万年的中新世早期,分布于欧亚大陆。近无角犀的典型特征是门齿中仅有上第一门齿和下第二门齿,且二者构成一对剪切组合。近无角犀代表了无角犀族中较为原始且特化的类群,对生态环境具有关键指示意义。

她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先生1937年以产自山东省临朐县山旺地区早中新世晚期地层中的牙齿和肢骨化石,建立近无角犀属,其属型种为细近无角犀。此前,近无角犀属共包含纳里近无角犀、平齿近无角犀、阿基坦近无角犀、法氏近无角犀、卢米亚尔近无角犀、巴尔干近无角犀和细近无角犀等7个有效种,同心近无角犀的发现和命名,则让近无角犀属种拥有了“八大金刚”。

作为目前已知近无角犀属的最早成员,纳里近无角犀发现于巴基斯坦,时代为距今2300万-2000万年的中新世早期;在欧洲,近无角犀分布广泛且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包括平齿近无角犀、阿基坦近无角犀、法氏近无角犀、卢米亚尔近无角犀和巴尔干近无角犀,时代为距今1770万-1500万年的中新世早期;在亚洲,除南亚的纳里近无角犀,过去仅有中国山东、河北、西藏的近无角犀记录。

孙丹辉透露,在此次发表论文基础上,研究团队后续将对同心近无角犀牙齿的同位素牙结石、磨痕等进行更进一步的系统性研究,来探讨它的古食性,并重建当时的古生态环境。(完)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热热热!40℃成片出现!超30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极值 - 天天要闻

热热热!40℃成片出现!超30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极值

据“中央气象台”微博消息,6月11日,河北、天津有超过30个国家站气温突破6月中旬最高气温极值,河北安平、安国、武强,天津静海破6月最高气温极值。未来三天,北方的高温还将持续,应该还会有更多地区打破纪录。据“河北天气”微博消息,今天午后1点,河北省中南部“热红”“热黑”了,40℃已成片出现。中央气象台:继续发...
嫦娥月背“挖宝”,含金量有多高? - 天天要闻

嫦娥月背“挖宝”,含金量有多高?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预选着陆点着陆,顺利完成月壤与月岩采样任务。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并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踏上回家的路。嫦娥六号首次月背“挖宝”的壮举令世界瞩目,
锦州本周天气多变“高温蒸煮”模式开启 - 天天要闻

锦州本周天气多变“高温蒸煮”模式开启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本周我市天气多变前期晴间多云为主气温居高不下后期冷空气带来降雨气温小幅下调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本周我市晴间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持续高位运行,周五到周日将有一次冷空气活动,降水会让高温得以缓解,最高气温在25 ℃—31 ℃,最低气温在19 ℃—20 ℃,南风为主,风力3—5级。气象部门提醒...
科普日历 | 端午安康,心有所忆 - 天天要闻

科普日历 | 端午安康,心有所忆

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和民俗风情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节日都凝聚着群体共同的情感与想象,也保留着群体的记忆。
冷空气要来了!北方极端高温即将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温! - 天天要闻

冷空气要来了!北方极端高温即将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温!

引言今年的夏季,无疑是火热的一年。不同于往年南方梅雨季的凉爽,今年南方气温明显偏高,而北方则是高温持续,炎热难耐。这种南北温差异常明显的天气,其实背后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本文将就今年夏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以及后期气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嫦娥六号秀大脚,再次打脸阿波罗?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秀大脚,再次打脸阿波罗?

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了月球背面钻探取样工作,启程返回地球。似乎故事到这儿就已经告一段落,可没成想,嫦娥传回来的一张“大脚丫子”照片再次引发热烈讨论,有许多朋友据此质疑阿波罗登月涉嫌造假。嫦娥六号发回月球背面挖土照片在嫦娥六号全景相机拍摄的影像中,我们明显看到着陆器支撑腿把月球表面砸出了一个坑,嫦娥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