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教授颜宁“弃国归美”,为美又立新功,困扰国际50年难题被解开。颜宁、施一公首次竞选院士,师徒双双落选,背后仅有一个原因!
施一公和颜宁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施一公教授是现任西湖大学的校长,颜宁则是在清华大学里面非常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教授。
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科研上,颜宁教授和施一公都曾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他们都是我国非常杰出的青年科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竞选院士最佳的人选。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不止是施一公教授首次竞选院士落选了,颜宁教授在第1次竞选中科院院士也是落选了,师徒两人竞选中科院院士均落选,这也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先要了解这两位杰出科学家落选的真正原因。
有些人表示国内的院士评选可能会存在论资排辈的不好情况,不然施一公和颜宁教授就不会落选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落选了院士之后,施一公教授辞去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担任起西湖大学校长,而颜宁教授也是选择辞去清华大学全职教授的职务,转变成兼职教授的身份,选择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讲席教授。
其实,颜宁教授和施一公教授首次竞选中科院院士落选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资历不够,资历也包括曾经所取得过的学术和科研成果,施一公和颜宁师徒两人首次竞选中科院院士都落选了,也表明可能自身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不够优秀。
因此我们也不必把落选的原因想得过于复杂,对于国内院士的评选标准和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才能够当选,获得院士的殊荣。
颜宁教授虽然在国内落选了院士的评选,但是却成功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也并不能够说明国内院士评选可能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只能够说明国内的院士评选和国外的院士评选。
可能在评选机制和性质上存在的区别,竞选国内的院士是需要自己提出申请的,而在美国竞选院士,只要学术或者科研,达到一定的成绩和水平,就能够自动当选,美国竞选院士更看重于人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我们也希望国内的科学家能够再接再厉,能够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进行深耕,提高自己的科研实力和水平,那么获得院士的荣誉,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客观来说,我国的发展已经非常迅速了,上个世纪还在被其他国家侵略的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奋起直追,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才能完成的成就。
现在,正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候,要想赢得未来国际上的竞争,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发展基础科学,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只有顶级科技人才,才能担负起从源头上赶超国外科技的重任,并且逐步取得领先优势
不过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数理化人才太过于稀少,中国目前拥有的顶尖数理化者不足世界的1%。所以才会有杨振宁所说的千辛万苦造出来,却没人会用,不过是白白为他人做嫁衣。
好在最近几年,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国家教育层面开始有所改善,教育部加大了小学初中对物理化学的比重。在央视《第一时间》节目中,就提到了对于培养孩子理科思维的重要性,还推荐了一本特别适合孩子的启蒙教育书籍《这就是物理》。这套书目前也被清华附小列为“课外必读书目”。
《这就是物理》这套图书,非常适合13岁以下的孩子观看,因为这套书从头到尾看不到一个物理公式,采用的是漫画的形式,却可以把初中、高中85%的物理知识点都归纳进去,让孩子在视觉上了解物理的规律和变化,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能把知识学到。
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物理,而是缺乏对这方面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慢慢开发理科思维,主动去了解学习。
孩子们抵触的不是知识,而是枯燥的课本,这套书用漫画包装科学,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与其让孩子迷恋动画片、游戏,还不如给孩子一套好看的物理启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