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现世界最大恐龙化石!复原后体长38米,体重100多吨

2022年10月14日19:23:03 科学 1733
河南发现世界最大恐龙化石!复原后体长38米,体重100多吨 - 天天要闻

今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河南省十大地质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会上发布了河南十大地质成就。

十大地质成就包括:地质系统重塑性改革确立“一局一院一集团”新架构。整合了原河南省地矿局、原河南省有色地矿局、原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及所属单位的人员和资产,确立了“一局一院一集团” 新架构即河南省地质局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和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丰硕。在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1—2020年)中,新发现矿产地269处,其中大型147处、中型70处。16个项目上榜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地质灾害防治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建设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推动完善“人防+技防”监测体系,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指导基层群测群防员队伍建设,选派专家进驻重点地区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持续多年开展了地质灾害易发的13个地市70多个县区的地灾防治工作。推动实施多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消除多处地灾隐患威胁。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展现新作为。实施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矿山治理面积290平方公里,治理河道288公里,新增土地整治面积80.7平方公里,新增林地面积69.23平方公里;编制《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获批实施。开展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服务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对全省土地质量进行调查,发现绿色耕地1.13亿亩,确认中原粮仓就是“绿色粮仓”。

应急抢险救援打通“生命通道”。河南省非煤矿山应急抢险救援队作为一支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先后参加了十余次应急抢险救援任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文化彰显河南地质新形象。充分利用地质成就展、地质文化展览馆等平台,展示地质工作的重大贡献,讲好地质故事,宣传地质形象。

旅游地质助推全省文旅产业大发展。策划申报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策划申报嵩县石场村地质文化村,获批河南省第一个规划建设的地质文化村,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矿山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将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成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典范。规划建设的芒砀山地质公园,成为豫东地区唯一的一家地质公园和5A级景区。

“郑州样板”成为城市地质一张名片。推动郑州成为全国七个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的试点城市之一,承担实施了城市地质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土地质量调查、旅游地质与地质文化资源调查、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隐伏构造活动性探测与评价、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调查等十多个子项目,积极探索城市地质调查的郑州模式,为城市生态环保、安全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河南发现并命名自然界的两种新矿物。 “空锌银黝铜矿”和“空铁黝银矿”,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

河南发现世界最大的恐龙化石。巨型汝阳龙骨架模型是河南地质工作者自主发掘、研究、复原最大的恐龙,复原后体长38.1米,颈部长16.5米,头部高度14.5米,体宽3.3米,体重可达100多吨。

正观新闻记者 曹婷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天眼”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 天天要闻

“中国天眼”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张泉)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在银河系发现一颗毫秒脉冲星PSR J1928+1815,它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且伴星质量远超一般掩食脉冲星的伴星。此类掩食脉冲星非常罕见,对开展恒星演化、致密星吸
打造医药创新生态,港科大携手两大山东上市药企共促产学研融合 - 天天要闻

打造医药创新生态,港科大携手两大山东上市药企共促产学研融合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近日与山东两大医药上市公司:绿叶制药集团(绿叶制药)与博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安生物)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协作、成果转化及人才培育,以支持港科大发展医疗科技及申办「香港生命健康研发院」等策略举措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 天天要闻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目前,全国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100余种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抢...
湖北首次运用AI技术验收配电架空线路 - 天天要闻

湖北首次运用AI技术验收配电架空线路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欣、通讯员余健兵、何瑶)5月21日,在孝感市安陆市木梓镇10千伏江河线验收现场,一架配有毫米级定位模块的无人机从江河线1号杆快速向电力线路和杆塔飞去,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逐基采集杆塔、设备数据,并自动回传至后台系统,通过A
低调的武汉,真的要出圈了 | 大刚观察 - 天天要闻

低调的武汉,真的要出圈了 | 大刚观察

你对武汉的印象是——制造业大市?大学之城?还是“九省通衢”的便捷?抑或是春晚分会场上光谷发出的“科技之光”?一如春晚分会场上的“赛博光谷”,在很多人眼中,武汉是一座“硬核”的工业城市。这一次,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去看武汉。5月21日,武汉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武汉市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