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天消耗一吨滑鼠蛇这是真实的吗?

2022年10月12日07:19:08 科学 1833

广东一天消耗一吨滑鼠蛇这是真实的吗? - 天天要闻

我们都知道,很多蛇就算是个人养殖,那也只能当做药用而不能食用,那滑鼠蛇能够食用吗?这是肯定的,在我国大部分蛇肉馆或者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蛇就是滑鼠蛇,当然尽管滑鼠蛇在我国分布和数量都算蛇类中比较出众的蛇类,但是一天一顿如果是野生的滑鼠蛇那肯定是无法供应的,就算是分布再怎么广泛,数量在怎么多,那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吃到灭绝,这是肯定的。

广东一天消耗一吨滑鼠蛇这是真实的吗? - 天天要闻

滑鼠蛇又名水南蛇水律蛇,它属于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它的体型在蛇类中算是大型蛇类了,它的体长可是能够达到两米以上,它的蛇头和锦蛇属的蛇头在外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身体表面呈现出淡淡的黄色,还伴随着规则的黑色条纹,它的身材和我们熟知的乌梢蛇比较相似,都属于头和腰一般大小,脖子比较细。

广东一天消耗一吨滑鼠蛇这是真实的吗? - 天天要闻

虽然说滑鼠蛇是可以食用的,可是如果它的肉质不够好,吃起来不香,很多人肯定也不会这么热衷于吃它,毕竟虽然国人之中存在这很多吃货,但是随着生活变好,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挑剔的。

广东一天消耗一吨滑鼠蛇这是真实的吗? - 天天要闻

虽然我们平时对于一些专家所作所为并不友好,但是他们的专业性还是比较强的,就像他们说吃泡面对身体不好,不要经常吃,可是都活不下去了,不吃那怎么办,这里长期吃泡面对身体不好并没有错误,可能只是没有考虑到实际,而滑鼠蛇也是经过专家检测的,不管是养殖还是野生的滑鼠蛇,它们的食用价值都还是比较高的,不仅舒筋活络,还能祛风止痛,最主要的是,它们本身的肉质就比较鲜美嫩滑,所以就算不能食补,那也是一道非常不错的美味佳肴,当然野生的滑鼠蛇是禁止捕杀的,因为早期人们的疯狂捕杀,所以导致它们的数量一度濒危,差点就灭绝了,现在它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然对于吃货来说,这都不是困难,养殖滑鼠蛇也行,毕竟野生和养殖并没有区别,而其养殖的滑鼠蛇还没有寄生虫,更加安全美味。

广东一天消耗一吨滑鼠蛇这是真实的吗? - 天天要闻

大家不要认为这种蛇能吃,那么它的性格就是那种比较温和的蛇类,滑鼠蛇的性格是非常凶猛的,而且因为体型的原因它们在无毒蛇这一个种类中都是可以称王称霸的存在,算是不好惹的。

滑鼠蛇的性格比较傲娇,那就是它只吃自己捕杀的猎物,最爱的食物就是老鼠,一条滑鼠蛇一年可以吃掉将近两百多只老鼠,在广州一些地方,人们对付老鼠从来不放药,都是直接在地里放入滑鼠蛇,它们会顺着老鼠洞钻进去,然后捕杀老鼠,当然洞口不够大的时候,它们也会守在洞口,然后守株待兔,这绝对是比老鼠药还好用。

广东一天消耗一吨滑鼠蛇这是真实的吗? - 天天要闻

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对于广州每天消耗一吨滑鼠蛇,虽然可能没有一吨,但是半吨那是肯定有的,不信你问问你周围的广东朋友,他们大多数都吃过蛇肉。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 天天要闻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随着天上的卫星组网越来越多,这些卫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首个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卫星管理更聪明。航天大模型“华山”,首次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航天领域的产品上,运用AI帮助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学习,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 天天要闻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当地时间5月14日,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荷风”和“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当天,美泉宫动物园为“荷风”和“兰韵”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发表致辞。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众多儿童欢呼雀跃,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 天天要闻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我们都知道医学研究方案设计耗时又耗力?面对复杂的实验逻辑和文献海量信息,如何快速产出高质量方案呢?我想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决问题吧!那今天刷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有福了,本文结合梅斯医学资深研究员张磊博士直播干货,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标、优化实验设计,文末还附赠工具试用入口!【研究方案设计的前置知...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常温常压下,氢以气体状态存在。高压下,氢结晶为固体。而超高压下固体氢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谜。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用X射线纳米探针首次“看见”固体氢的复杂晶体结构。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早上好!上观新闻『早读』来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上海多云到阴,下午起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22~29℃§今日关注“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 天天要闻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们在“模速空间”参加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面对面交流。这些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他们身处的科研环境如何?记者来到毗邻“模速空间”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闻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纪末,一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开了一项让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么”以及“生命的边界在哪里”的探索。这段旅程不仅颠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观,也在科学和哲学界激起了波澜,影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