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2022年09月29日23:30:27 科学 1269

宇航服真的只是防辐射吗?一件宇航服的价格在3000万以上,可谓是世界上最贵的衣服。

关键是这衣服有次数固定,不能节省,否则会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宇航员们返回地球

如果宇航员在太阳中不穿宇航服,会发生什么事情?

人类在太空中得到的任何经验,背后都有宇航员的付出,而关于宇航服的重要性,那可是宇航员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宇航员们出征

恶劣的宇宙

地球的环境是整个太阳系最舒适的,人类甚至可以在地球上不穿衣服。

然而,离开了地球环境,人类不可能以自己的肉身去抵挡

太空环境有三大危险是人类,乃至地球生命无法克服的,它们是巨大的温差、辐射以及真空环境

如果一个人不穿任何宇航服进入太空,那么他会面临什么?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太空环境

首先是巨大的温差,在太空中,没有了地球的大气保护,人会直接被太阳照射

这个时候,人的温度会上升到200多摄氏度,相当于直接在油锅上煎,人身体内的脂肪会融化,身体组织会被直接烤熟

当背对太阳后,气温骤降,来到太空的温度零下270℃,这是最接近绝对零度的存在。

刚刚还在炙烤的身体,被置于一个大“冰柜”里面,身体被冻得僵硬。

就这样,人会在地球的引力下,围绕地球运动,在自己的轨道上接受冷热交替,这种情况下,人早就死了。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太空中的太阳直射

不过更让人绝望的是,人不是因为温差死掉的,在人类的身体接触太空环境的那一秒,人可能就爆炸了,被自己“气死的”

太空是没有空气的,但是,人的肚子里有,人作为地球生物,身体内是存在空气的。

当人类从平原到高原会发生高原反应,高反的症状之一就是头胀、胃胀,感觉自己要被撑死了一样,这其实就是人体内的空气在作祟。

高原的气压比平原上低,我们的身体为了维持平衡,体内是有压强的,压强的强度和人所处的环境有关。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1000米以下的海拔,大气压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所以我们在平原上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可是一旦上了高原,气压差太大,我们身体内的空气不可能说换就换,得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有的人能很快就在高原上平衡自己身体内外的压强,有的人需要很长的时间。

时间长的,就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被称为高原反应

同理,高原上的人体内的空气比一般地区的低,当他们从高原来到平原,会发生低原反应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包装袋在高原环境膨胀

如果宇航员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就是从标准大气压跑到0气压的环境,人体会因为内部的压强发生膨胀,最终体内的细胞被涨破

这个过程只持续短短的30秒,人的体液会沸腾,就像烧开了一样,器官爆炸

真空是宇宙中最致命的存在,在它面前,辐射已经不是最致命的了

太空中的辐射大部分是太阳辐射,这是太阳的氢原子发生聚合反应产生的高频射线。

辐射会让人体的细胞发生变异,患上癌症,不过对比真空瞬间夺取人的生命,辐射产生的变异已经不可怕了。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太阳的辐射

生命的经验

第一个见识到太空环境残酷的不是人类,而是一只小狗,它叫莱卡

莱卡是一只实验犬,它比人类更早进入太空,目的就是测试生物进入太空之后会发生什么。

虽然莱卡被放置在一个类似于胶囊的太空舱内,但是根据莱卡传回来的数据可以得知,它依旧死得很痛苦。

莱卡的身体承受着火箭巨大的加速度,这对它瘦弱的身躯来说是巨大的伤害。

进入太空后,舱内的温度急速上升,莱卡承受不住这样的高温,在进入太空没多久后就死亡了。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太空狗莱卡的雕像

它的尸体和运送它的史波尼克二号依旧还在地球的轨道上运行,不过天文学家们认为,狗狗或许早已经就尸骨无存了

太空胶囊舱密封性能不好,这相当于莱卡太空舱内被蒸煮,以太空最高的温度,它已经被蒸烂了

另一位太空动物乘客黑猩猩哈姆比莱卡幸运,它活着回到了地球,可是却在回来后寿命折半,英年早逝

在它们之后,人类才进入太空,人类也从简单地进入太空,发展到去登月球,然而,厄运还是降临在了宇航员身上。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太空黑猩猩哈姆

宇航服的教训

很多人都很好奇,明明返回舱里面不是真空,宇航员为何要穿着宇航服呢?这个要求是苏联宇航员用生命换来的。

在1971年,苏联的联盟11号成功与空间站对接成功,这是人类首次进入空间站,因此意义重大。

在执行完任务之后,三名宇航员按照规定的计划返回地球,却因为返回舱过于拥挤,他们不得不脱掉臃肿的宇航服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联盟11号挤在狭小的返回舱内

原本想着,返回舱内维持着正常的气压,不穿宇航服问题不大,可谁能想到,一次侥幸的心理,就葬送了三位宇航员的生命

在返回过程中,联盟11号的一个小零件被震掉了,这个小零件关系到整个返回舱的阀门

结果,联盟11号漏气了,返回舱内部直接与太空环境相连接,变成了真空,气压降到了0

事故发生40秒之后宇航员失去了生命体征,返回舱按照实现设定好的程序着陆,救援人员在舱内发现了早已经没有呼吸的宇航员。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纪念三位宇航员的邮票

三名宇航员的状态只能用悲惨两个字来形容,他们面部狰狞,身体内的血液呈现泡沫状态,很明显已经沸腾过了。

事后追究责任,被认为是太空舱设计得不合理,没有考虑宇航员穿上宇航服之后乘坐的空间,导致三名宇航员铤而走险脱掉了宇航服,酿成了惨剧。

从之后之后,返回舱被拓宽了空间,并且硬性规定,宇航员在发射和返回的过程中,都必须全程穿着航空服。

宇航服能够隔绝宇宙的温度维持人体内外的压强,即便身处真空的宇宙环境,也能保护宇航员的安全。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即便是在返回舱内,宇航员也要穿宇航服

宇航员的职业病

然而宇航服不是万能的,宇航员只要进入了太空,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身体上的变化。

这里面有很多变化是失重带来的,最常见的就是骨质疏松症

宇航员在太空中呆的时间越久骨骼流失的钙质就会越多,并且这个流失是不可逆的,无论事后服用再多的钙片,也无法弥补失去的钙。

因此,每个宇航员去测骨龄,都会比原本的岁数大10岁以上,它们流失钙的速度比一般人快10到15%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太空中的失重环境

除了骨骼有变化,宇航员的眼球也有变化,尤其是我们的眼睛里面的凸透镜——晶状体,它在进入太空之后会被拉长。

这个过程同样不可逆,宇航员回来之后,视力会减弱

宇航员都是从飞行员过来的,如果一个长期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回来,他基本上再也不能开飞机了。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宇航员的前身是战斗机飞行员

此外,宇航员的肌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因为失重改变了他们的用力方式,人类因为直立行走将大量的肌肉堆积在了下半身

在太空中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行走,下肢得到的锻炼减弱,短时间内只是力量变小,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肌肉萎缩

在进入太空之前,宇航员的身体是人类中的佼佼者;从太空回来后,宇航员带着一身的伤病。

更何况在人类历史上,还有22名宇航员为了人类的太空事业奉献了生命

如果不穿宇航服,进入太空会怎样?苏联宇航员以血的教训敲响警钟 - 天天要闻

月球上的纪念碑——倒下的宇航员

向这些伟大的宇航员们致敬,感谢他们的探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