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古猿产地:我国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标本最完整的地点

2022年09月28日15:27:14 科学 1782

简介

禄丰古猿产地:我国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标本最完整的地点 - 天天要闻

  •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又名禄丰古猿化石产地,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城北9千米的上石灰坝村后庙山坡南坡上。
  • 1956年,腊玛古猿化石地点被首次发现,出土有西瓦古猿头骨1具;腊玛古猿头骨3具,带有若干牙齿的上、下颌骨破片30多件;单个牙齿400多个。
  •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的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1988年1月13日,腊玛古猿化石地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禄丰古猿产地:我国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标本最完整的地点 - 天天要闻

  • 腊玛古猿生活在约上新世早期。
  • 1975年,腊玛古猿化石地点被首次发现。
  • 198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腊玛古猿化石地点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野外发掘工作,在发掘的过程中,采集了比较丰富的腊玛古猿、西瓦古猿和其它动物化石;
  • 同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在腊玛古猿化石地点G区砂层中部发现了一个腊玛古猿头骨(PA.676号),这是腊玛古猿头骨在世界上的首次发现
  • 1982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在腊玛古猿化石地点晚中新世褐煤层中发现古猿上颌骨化石(带12枚牙齿)1件。

遗址特点

禄丰古猿产地:我国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标本最完整的地点 - 天天要闻

  •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西侧有一条从北向南的西河,河西主要分布着中生代侏罗纪的暗紫色地层;河东主要分布有前震旦纪的昆阳群地层。
  • 表面有厚的风化壳,含古猿化石的褐煤层覆盖在前震旦纪昆阳群地层之上,剖面近于南、北向,长度约50米,出露厚度为5米。

文物遗存

禄丰古猿产地:我国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标本最完整的地点 - 天天要闻

除尺寸略大些外,其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为腊玛古猿[3],定名为:腊玛古猿禄丰种。

下臼齿

  • 左下第一臼齿,是小龙潭化石点的首次记录,齿冠保存完好,齿根断缺,齿冠轻度磨耗,颊侧齿尖较舌侧齿尖磨耗深,颊侧的下原尖和下次尖的尖顶齿质暴露,呈小圆坑。

臼齿化石

  • 左下第二日齿,磨耗较浅,特征更为明显,在下后尖后缘嵴有前后两条刻沟,后者较深,明显存在一个小尖。

上颌骨

  • 上颌骨因受煤层挤压而变形,左右颌骨略错位并粘在一起。两侧齿列仍附于颌骨上,牙齿排列基本正常,保留了12枚牙齿,即左侧的外侧门齿、犬齿、第一、二前臼齿和三臼齿;右侧的犬齿、第一、二前臼齿和第一、二臼齿。

禄丰古猿产地:我国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标本最完整的地点 - 天天要闻

颌骨化石

  • 左外恻门齿,侧门齿斜置于齿槽中,牙冠较小,侧面视牙冠为三角形。轻度磨耗,牙尖磨平,齿质未露。舌结节发达。在舌面从冠顶沿中轴方向向舌节结处有一粗的指状突,将舌面分为近中和远中两个凹。唇舌径大于近中远中径。
  • 犬齿,左右各一。齿冠和齿根保存完整,顶面视齿冠为圆角三角形,侧视则为近似等腰三角形。
  • 第一前日齿,左右各一。齿冠和齿根保存完好。冠面为圆角三角形。颊面明显较舌面为宽。
  • 上第二前臼齿,左右各一。左边的一枚颊半外侧破缺,右边的保存完好。轻度磨耗。
  • 上第一臼齿,左右各一。轻度磨斜,舌侧尖磨耗度大于颊侧尖。牙冠为近似的正方形,近中颊侧角和远中舌侧角为直角,近中舌侧角和远中颊侧角稍钝,故齿冠又近于菱形。
  • 上第二臼齿,左右各一。齿冠的颊舌径大于近中远中径。齿冠的近中颊侧角和远中舌侧角较尖锐,近中舌侧角和远中颊侧角较圆钝,故齿冠为菱形。
  • 上第三臼齿,仅有左边一枚。此牙形态独具一格。原尖增大,占据舌半约四分之三的位置,次尖则大为缩小,约占舌半的四分之一。后尖和第五齿尖向中轴紧靠,故牙冠为近似的三角形。

研究价值

禄丰古猿产地:我国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标本最完整的地点 - 天天要闻

  • 腊玛古猿在人类祖先演化的历史中很重要的地位,是人类分化出来的第一阶段。
  •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的发现不仅为研究人类起源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对中国华南新第三纪哺乳动物的性质增加了新认识。
  •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腊玛古猿头骨化石的发现,表明它是从猿演化到人的中间代表,具有早期人类的形态特征,属于人科,生存时代是800万年前的上新世早期。
  • 化石的发现填补了1500万年前的开远腊玛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之间的一个重要缺环,对于研究古猿在进化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人类起源的时间地点等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化

禄丰古猿产地:我国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标本最完整的地点 - 天天要闻

古猿文化

  • 腊玛(Rama)是印度梵文史诗《腊玛耶那》中的祭神首领,腊玛是人类最初的起源,古老、原生态的代名词。禄丰是腊玛古猿发掘地之一。
  • 1980年12月1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组成联合发掘队,挖出了一个腊玛古猿头骨,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轰动了世界学界。
  • 恩格斯称腊玛古猿为“为正在形成的人”。
  •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刘易斯是腊玛古猿的第一个发现者,发现地点是在印度的西瓦立克山区,时间是1934年。
  • 同类的化石在中国的禄丰腊玛古猿化石地点,以及土耳其安那托利亚地区、匈牙利路达吧尼亚山区也有发现。化石主要是一些上、下牙齿。
  • 腊玛古猿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带,森林的边缘、林间的空地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这是一种正向着适于开阔地带生活变化的古猿。
  • 野果、嫩草等植物是它们的重要食物。同时,它们也吃一些小的动物,把石头作为工具,用它来砸开兽骨,吮吸骨髓。
  • 由于腊玛古猿的肢骨还没有发现过,所以人们只能根据一些有关古猿的知识来判断,推测它们身高约高1米,体重在15至20千克之间,能够初步用两足直立行走。

#云台文化寻宝##古猿人##禄丰#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高敏预警!“过敏星人”噩梦又来了,持续一个多月 - 天天要闻

高敏预警!“过敏星人”噩梦又来了,持续一个多月

近期随着气温攀升北方部分地区与杨柳飞絮的“浪漫约会”已经开始毛毛毛毛毛将“平等地钻进每一个鼻孔”了解杨柳絮杨树、柳树是北方常见的树种,栽植历史悠久。而飞絮则来自它们的雌株,是树种传播和繁育后代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植物自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必然
以科技创新开辟生物制药新赛道 - 天天要闻

以科技创新开辟生物制药新赛道

转自:黑龙江日报免疫球蛋白生产车间。□文/摄 本报记者 孙铭阳在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平路77号,一家现代化生物医药企业正以蓬勃之势崛起。
寿命长短,头发先知?医生:寿命长的人,头发会有4个特征 - 天天要闻

寿命长短,头发先知?医生:寿命长的人,头发会有4个特征

导 语白头发越长越多是怎么回事?45岁的老李近来发现自己的头发白得越来越快,不禁感慨岁月不饶人。一天,他与好友老张在公园里散步,聊起了各自的近况。老李叹气道:“我这头发,白得真快,看来是真老了。”朋友却笑着安慰他:“你这头‘少年白’是福气!我听说长白头发的人不容易患癌呢!”随即,朋友就给老李的微信弹了...
我的和田老师——我在研究室的工作习惯 - 天天要闻

我的和田老师——我在研究室的工作习惯

和田先生公司的研究院在日本姬路市,位于神户南侧的小城市,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有PEO(聚环氧依稀)和SAP(高分子吸水性树脂),是面向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产品。PEO主要是制造生活用纸的纸浆分散剂,全世界有三家,美国一家,日本两家,台湾一家是和田先
研究发现石榴皮可用来制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鲜涂层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石榴皮可用来制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鲜涂层

如果你吃过石榴,一定会知道石榴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厚厚的果皮组成的——这些果皮通常会被扔掉。然而,这些果皮就可以用作可食用的涂层,帮助防止草莓腐烂。将试验草莓浸入石榴提取物涂层中虽然所有水果都容易变质,但草莓的保质期特别短。
《科学》警示:1岁前接触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 - 天天要闻

《科学》警示:1岁前接触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

2025年3月7日,发表于知名期刊《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生命早期微生物对胰岛β细胞发育及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婴儿期关键发育阶段接触抗生素(纳入本项研究的小鼠相当于人类婴儿 7 至 12 个月),会抑制胰岛β细胞的生长,进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