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2025年03月29日19:42:05 科学 1966

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

“我们可以随时远程关闭中国发电厂的发电机,他们再也打不开!”美国一位科学家曾这样傲慢地说,却没想到,这项卡脖子技术竟被中国一位老太太给攻克了。

她就是“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1936年,黄令仪出生在广西南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名字取自《诗经》中的“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抗战时期,国破山河碎的悲惨景象令年幼的黄令仪震惊。她曾目睹防空洞外,穿碎花衫的小女孩像断线风筝般坠入火海,手里的布娃娃还在燃烧。她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为祖国强大而努力!”

1954年,18岁的黄令仪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华中工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华中科技大学,选择了少有女孩选择的电器及自动化。

毕业后她返校任教,创建半导体专业,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她一边授课,一边带领学生创建实验室。

然而,正在意气风发之时,一盆冷水浇了过来。

正值困难时期的新中国,不得不搁置半导体项目。

1965年,为了突破"两弹一星"工程中的技术瓶颈,计算所二部成立,简称156所。黄令仪临危受命,专攻三极管项目。

在缺乏学习资料和设备材料的情况下,她带领团队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攻克难关。团队成员们分三班倒,每天工作长达14小时以上。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制造出半导体三极管,并参与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空间计算机的研制。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当《东方红》的旋律刺破戈壁滩的寂静,黄令仪和同事们热泪盈眶,他们是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幕后功臣之一。

此后,黄令仪在晶体管研发领域不断突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经费紧张,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项目被迫叫停,这让她心痛不已。

然而,更令她痛心的是1989年参加美国国际芯片展览会的经历。

展会上,30多个国家的2200多家公司的芯片琳琅满目,却没有一款是中国制造。她流着泪在日记本上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她决心一定要设计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芯片。

2001年,她终于等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科学院发出求贤令,打造中国芯。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65岁已退休的黄令仪毅然踏上征途,像年轻人一样拼,呕心沥血带领团队奋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PU——“龙芯一号”终于成功研制,结束了国产计算机没有“中国芯”的历史。

2004年,68岁的她再度退休,可没想到,不久后她又再度出山。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美国某位科学曾傲慢地说:“随时可以关闭中国发电厂的发电机,他们再也打不开!”

这番话深深刺痛了黄令仪。芯片仍被美国垄断,黄令仪心中不服,决心继续奋斗,并承担起“龙芯二号”的研发工作。她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投入科研。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终于,在2005年4月,“龙芯二号”正式发布。

而黄令仪并未停下脚步,又投入到“龙芯三号”的研发中。2010年,面对资金困难,她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11万元不求回报支持。

同事见她每天趴在电脑前测算数据,劝她不用这么辛苦,给年轻人把把关就行了。

黄令仪却脱口而出:“你知道吗?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在黄令仪团队的不断探索下,2019年,龙芯三号终于研制成功,成为国之重器的心脏。这是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打破了美国对芯片的垄断,让我国在高铁、卫星等领域上广泛应用。

2023年4月20日,86岁的黄令仪在北京走完自己传奇感人的一生。这年9月,她荣获了“最美教师”特别致敬人物的荣誉。

65岁出山、82岁造龙芯3,她为中国半导体事业贡献一生,改写了中国无芯片的历史。她是真正的国之脊梁,她的爱国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国人缅怀。

翻开《国之脊梁》这本书,感受钱学森、郭永怀赵九章钱三强何泽慧王承书等40多位院士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赤子之心,他们是真正的国之脊梁!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END

幸得文史相依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

人物故事#黄令仪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