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一脉师承三院士:做“真诚的劳动者”

2022年09月08日16:55:20 科学 1766

新华社广州9月8日电(记者刘宏宇)教师节前夕,华南农业大学的师生们,纷纷来到丁颖卢永根的雕塑前,敬献鲜花,深切缅怀两位老院士。

在我国水稻研究方面,华南农业大学的“一脉师承三院士”成为一段佳话。1955年,丁颖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丁颖的秘书兼科研助理卢永根当选中科院院士;2017年,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当选中科院院士。

新华全媒+|一脉师承三院士:做“真诚的劳动者” - 天天要闻新华全媒+|一脉师承三院士:做“真诚的劳动者” - 天天要闻

教师节前夕,华南农业大学师生自发来到丁颖、卢永根院士雕像前敬献鲜花。(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以三院士为榜样,培养出一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潜心研究水稻

1938年,日军即将侵入广州,中山大学的教职员工开始从广州撤退到后方。此时,丁颖冒着生命危险,不忘把500多个品系的甘薯苗收起,把400多个水稻品种包装好,乘最后一班船撤退。

丁颖被誉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曾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水稻类型。他是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热爱学生,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对学生从来不摆架子,见到学生会主动鞠躬。

卢永根是丁颖的学生。丁颖去世后,卢永根跟随恩师的足迹,努力效法。

他曾协助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均取得重要进展。

卢永根带领学生小心地保护着丁颖收集的7000多份稻种资源,并将其命名“丁氏稻种资源”以纪念丁颖院士。如今,华南农业大学已成为我国稻种资源的宝库。

新华全媒+|一脉师承三院士:做“真诚的劳动者” - 天天要闻

1963年,卢永根(右三)随丁颖院士(左三)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水稻。(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2017年,卢永根夫妇捐出两人毕生积蓄880余万元,设立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2019年,卢永根因病辞世,按照遗嘱,他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教育事业,以此作为最后的贡献。

精神传承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水稻。”卢永根的学生刘向东教授说,卢永根以实际行动践行“丁颖精神”。“他把许多机会都让给年轻人,甘做人梯。”

刘耀光198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他曾受教于卢永根。1991年在日本博士毕业后,曾在当地工作数载,生活优渥。卢永根接二连三给刘耀光写信,在卢永根的感召下,刘耀光于1996年回到华南农大,潜心科研。

新华全媒+|一脉师承三院士:做“真诚的劳动者” - 天天要闻

2009年,卢永根(右三)与刘耀光(左三)在试验田。(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相较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刘耀光深受卢永根感染,生活上不讲究,做科研一直想着少花钱、多做事,有时甚至会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仪器;而他对同事却很大方,还曾支持其他老师科研经费。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邓诣群说,刘耀光是一个对年轻人“不吝赐教”的人,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他总是尽力帮助,使人深感温暖。

刘耀光常说:“科学不能盲目追热点,要有坚定的研究方向,追根问底。”回国20多年来,他长期从事植物育性发育的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目前,他正在创建一种用来改良杂种不育的基因编辑技术。他说,如果能克服杂种不育的特性,可以大大提升水稻结实率。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科研。”刘耀光说,丁颖、卢永根在学风上起到了一种很好的引导作用,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他。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说,华农要胸怀“国之大者”,将“农”字嵌入课程与思政,努力培养符合我国“三农”特点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做“真诚的劳动者”

爱国、爱农、淡泊名利,是三位院士的共同特征。

丁颖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他曾写道,要以“蚂蚁爬行”的方式和“苦干到150岁”的决心,“以冷静的头脑,热烈的心情,坚决的意志,而摆脱一切,遄赴农村”。

卢永根鼓励学生们出国深造,也常现身说法告诉学生如何践行“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直到70多岁,他还带着学生到各地去寻找野生稻,这些野生稻往往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他却不畏艰难,拄着拐杖翻山越岭。

一套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一双褶皱的黑皮鞋、一个用了几十年的皮公事包、一个放大镜、一根国产钢笔、一只表面玻璃已磨花到斑斑驳驳的怀表,这是丁颖时常的装束。

华农的师生们尊称卢永根为“布衣院士”。他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二十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

如今,刘耀光的私家车已开了超过15年,尽管如此,他也从未动过换新车的想法,大部分时间依然坚持步行或骑单车上下班。

“真诚的科学工作者,就是真诚的劳动者。”这是丁颖的座右铭。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