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中的猴面包树你读懂了多少?

2022年08月29日05:33:02 科学 1487



《小王子》中的猴面包树你读懂了多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王子》第五章中出现了猴面包树,在小王子的星球上,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植物,它会覆盖整个星球,最后使星球被撑得爆裂。


我看到这里,怎么也想不通。光听到猴面包树就有种让人垂涎欲滴的感觉,不是吗?想想都觉得可爱?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猢狲木酸瓠树,因其果实甘甜多汁,深受猴子、猩猩等动物喜爱,因此得名"猴面包树"。它是生长在非洲一带的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可以耐40度的高温和0度的低温,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被非洲当地人民称为"圣树"。


猴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旱季,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待到干旱季节再慢慢享用。当它吸饱了水分,便会长出叶子,开出很大的白色花。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


猴面包树全身都是宝。果实不仅味美多汁还能入药,叶子和树皮都能入药,可以消炎、退热、治疟疾,还有养胃利胆、镇静安神的功效。科学家们从猴面包中分解出一种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物质,从此揭开了非洲人几乎不患胃癌的秘密--常吃猴面包。其花、叶具有纤体美肤奇效,Henacl的研究学者为此开发出世界第一款纤体霜。树皮里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造纸、织席和制绳以及乐器的弦,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制作粗布。


猴面包树的长相非常奇特,它的枝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好像“根系”长在脑袋上的。据传说:是因为猴面包树在非洲“安家落户”时,不听“上帝”的安排,自己选择了热带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把它连根拔起,从此它就倒立在地上,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倒栽树”。


就是这样的一棵神树,却成为了作者笔下的危险植物。亲爱的读者,你觉得作者是什么用意呢?


我把我的疑问告诉了小伙伴,并向她介绍了猴面包树的种种好处。她马上就说凭我对本书的解读和对作者的了解,“我想不可能是因为作者讨厌这种树,一定有深刻的涵义,应该代表的是一种诱惑。”她这一说,让我豁然开朗。


再仔细回到书中:


“原来和所有星球相同,小王子的星球上有好植物和坏植物。所以就有好种子和坏种子。但种子是看不见的。它们隐秘地沉睡在泥土里,直到有的种子突然决定苏醒。接着它会发芽,先是害羞地迎着阳光长出可爱的嫩枝。如果这是萝卜或玫瑰的嫩芽,你可以任它生长。但如果是坏的植物,那么你认出来之后要马上把它拔掉。”


“你必须强迫自己经常去拔掉猴面包树,它小时候跟玫瑰的幼苗长得很像,你要是能把它认出来,马上就得拔掉。”


“有时候,把工作耽搁几天是无害的。但说到猴面包树,拖延会造成大灾难”“但猴面包树的危害很少有人知道,而人们迷路踏上小行星的可能性又很大…”“在画猴面包树的时候,有种紧迫感在驱动着我。”


这些话语无不昭示着猴面包树是有其深意的,正因为它浑身是宝,它太美好,就像“面包诱惑”一样,让每个人都对它无法释怀,就像人们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又是如此地深藏在每个人的心底,你永远也无法一眼瞧见,每个人内心深处到底想要什么。它是会不断膨胀的,如果任欲望无止境的膨胀,那么我们终究毁灭自己,多么地形象和隐晦。


不得不深深地折服作者,在那些轻松浅显的话语里隐含着如此深刻的哲理,也难怪如此薄薄的一本书,却成为经典,享誉全世界。我开始爱上《小王子》,我要开始好好探究。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早上好!上观新闻『早读』来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上海多云到阴,下午起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22~29℃§今日关注“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 天天要闻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们在“模速空间”参加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面对面交流。这些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他们身处的科研环境如何?记者来到毗邻“模速空间”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闻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纪末,一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开了一项让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么”以及“生命的边界在哪里”的探索。这段旅程不仅颠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观,也在科学和哲学界激起了波澜,影响至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航天液体火箭技术专家朱森元逝世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航天液体火箭技术专家朱森元逝世

5月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航天液体火箭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朱森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4日9时4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朱森元同志1930年10月出生于江苏溧阳,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