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2022年07月05日05:16:07 科学 1760

人类潜意识的一个惊人现象被称为 "偏执症",它使我们的想象力能够在完全混乱的物体中找到熟悉的图像。云、影子或简单的散落的碎片会立即在我们的大脑中植入动物、人脸或神话英雄的联想。科学家们认为,Pareidolia是一种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先天性疾病,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树叶和草丛中分辨出伪装的危险。

尽管如此,我们神秘的大脑选项在现代文明中发挥了非常不同的作用。正如达芬奇所写的 "Pareidolia是画家永恒的灵感来源"。事实上,黄道十二宫的星座、公园里的景观图像,甚至是对称的设计法,都是基于我们古老的太极图。一些艺术家,如朱塞佩-阿金博尔多(Giuseppe Arcimboldo)利用最纯粹的形式的Pareidolia创造了自己的艺术运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具有惊人生命力的树木,今天我们将展示我们的绿色邻居如何能唤起最意想不到的画面。有趣和神秘的面孔,可怕的怪物,体面和不太体面的身体部位,所有这些奇特的东西你都可以在我们的选择中找到。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

忍者神龟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一棵猫头鹰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情感丰富的年轻女士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章鱼根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形状悦目的榕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磊磊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一棵受惊的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蜻蜓点水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亲吻龙的鼻子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果戈理的故事中的一棵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思考的橄榄树Ginosa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一张大笑脸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著名的雷克斯树,恐龙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不需要评论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恶魔般的 "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雇员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哥斯拉吃月亮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一个被砍掉的天使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一棵非常悲伤的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食用篱笆的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散步中的一棵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一棵充满激情的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麋鹿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这棵树的底部看起来像一条龙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一棵有很多眼睛的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树干上的人脸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惊喜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鸡冠花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骷髅头形状的树桩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鳄鱼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西兰花树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一棵树试图吃掉一根树枝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人-熊-猪

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树木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