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遭遇毁灭性捕杀,继电鱼之后,又一场惨绝人寰的买卖

2022年07月02日12:41:04 科学 1406

一、

你喜欢做些什么?

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跳舞,同样也有人喜欢钓鱼。最近这两年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钓鱼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出。不仅覆盖了曾经的中老年人,就连现在的年轻人,对此也是津津乐道。

蚯蚓遭遇毁灭性捕杀,继电鱼之后,又一场惨绝人寰的买卖 - 天天要闻

不过想要在钓鱼方面有所造诣,第一缺不了鱼竿,第二就是鱼饵的选择。对于一个经常钓鱼的人来说,经常会把蚯蚓作为钓鱼的不二选择。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近这几年蚯蚓的价格直线上升。从最初的六七十块钱一公斤到现在的300多一公斤,这个涨幅已经快要赶上房地产。

二、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20年的时候,我国蚯蚓的产量达到了860吨左右。不过大部分蚯蚓的来源还是人工养殖,但是在如此庞大的产量面前,为何蚯蚓的价格还会直线飙升?

蚯蚓遭遇毁灭性捕杀,继电鱼之后,又一场惨绝人寰的买卖 - 天天要闻

究其原因在于,蚯蚓的用途极为广泛。据了解,蚯蚓的一生基本上都在泥土中度过。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它们的挖掘活动,能够有效地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防止土壤板结。

而蚯蚓所产生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化肥物质,也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循环。这仅仅只是蚯蚓活着的时候所产生的用途,蚯蚓死后往往会被制作成蚯蚓干,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对于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疗效。

三、

正是因为蚯蚓的用途过于广泛,迫使很多人动了一些歪脑筋,最近几天便新兴出一种电蚯蚓。前几年,有种特殊的捕鱼方式名为电鱼,这样的操作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蚯蚓遭遇毁灭性捕杀,继电鱼之后,又一场惨绝人寰的买卖 - 天天要闻

通过放电设备,在水中不断地释放电流。无论大鱼小鱼在短时间内都会被电晕,从而进行捕捉。目前我国已经对于这种行为明令禁止,而电蚯蚓却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不少商家专门研发出了电蚯蚓机,将两个带有电流的电源线插进土壤当中,随后进行调试电压。

当土壤中充满电后,蚯蚓受到刺激,便会自然而然地钻出泥土。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会有几十条长短不一的蚯蚓钻出来,然后被人为地进行捕捉。不夸张地说,这种电蚯蚓的行为简直是对蚯蚓一次惨绝人寰的酷刑。

蚯蚓遭遇毁灭性捕杀,继电鱼之后,又一场惨绝人寰的买卖 - 天天要闻

四、

原本蚯蚓作为一种中药药材,主要来源是人工养殖,但人工养殖的成本过高,普通人根本无法承担。因此有些心怀叵测的人便想到了利用电蚯蚓的方式,对野生蚯蚓进行捕捉,从中牟取大量的钱财。

为了打击这种极端的违法行为,全国各地已经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光是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就有三家专门发售电蚯蚓机的厂家,被罚款159万,同时法院也对此判出了相应的处罚。

蚯蚓遭遇毁灭性捕杀,继电鱼之后,又一场惨绝人寰的买卖 - 天天要闻

虽然蚯蚓具有很昂贵的医药价值,但如果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肆意屠杀蚯蚓,必然会对土壤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整个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所带来的损失,远远不是几条蚯蚓换来的利润能够相比的。因此,还是那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 天天要闻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量子力学,这门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验结果,颠覆了人们对物质世界传统认知的局限。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和纠缠态等现象,以其超越日常经验的诡异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这些现象在哲学层面也引发了深远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闻

明天,人工增雨!

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高温终于雨要来啦~就在刚刚徐州气象发布人工增雨作业公告将于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间择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具体情况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来源丨徐州发布、徐州气象一审丨苹果二审丨李璇三审丨仝勋监制丨刘砾总监制丨鲁晓波“无线睢宁”商务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号)点和扩散一下...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 天天要闻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作者:刘泽排版:点点起点钠电关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报的“湖北虹润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获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复。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 天天要闻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6月20日,武汉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在九一二操场举行。值得注意的是,仪式前,测绘学院博士毕业生高晟俊获得了学校专门为其定制的学位服,在校徽下绣上他的武大学号。 高晟俊。图/武汉大学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诉九派新闻,他今年35岁,即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延续科考生活。 他对极地测绘的兴趣源于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01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拿学历来说,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对学历祛魅。意思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学历,而不能认为学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闻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的热词,一个新的“科学春天”正在到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着力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创科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赋能者之一。在“机遇湾区”走访活动中,创科也成为政产学研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词。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 天天要闻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孙自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适应的,长期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科研团队和美国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发现,尽管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生长季节延长,但植物仍能保持叶片生长和衰老时间的稳定平...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 天天要闻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自1970年国家开始上马风云卫星工程,至2023年风云三号07星的辉煌升空,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已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50多年来,风云气象卫星不仅见证了中国气象预报技术的飞跃,也从早期的粗略预测逐步迈向了今日的精准预报。这一变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