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能量留在房间里

2022年07月02日11:19:22 科学 1403

把能量留在房间里 - 天天要闻

技术似乎年复一年地进步,就像魔术一样。但在每一次渐进式改进和突破性革命的背后,都是一支努力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本·马津教授正在为望远镜和天文台开发精密光学传感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和他的团队提高了超导传感器的光谱分辨率,这是他们实现最终目标的一个重大步骤:分析系外行星的组成。

第一作者尼古拉斯·佐布里斯特(NicholasZobrist)是马津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生,他说:“我们能够将探测器的光谱分辨率大致提高一倍。”。

“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能量分辨率提高,”马津补充道。“这为我们实现以前无法实现的科学目标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马津实验室使用一种称为MKID的传感器。像手机摄像头中的CMOS传感器这样的大多数光探测器都是基于硅的半导体。它们通过光电效应进行操作:光子撞击传感器,击落一个电子,然后可以将其检测为适合微处理器处理的信号。

MKID使用超导体,其中电流可以无电阻流动。除了零电阻外,这些材料还有其他有用的特性。例如,半导体有一个间隙能量,需要克服这个间隙能量才能将电子击出。超导体中的相关间隙能量约为10000倍,因此它甚至可以检测到微弱的信号。

更重要的是,一个光子可以从超导体中击落许多电子,而在半导体中只有一个电子。通过测量移动电子的数量,MKID实际上可以确定入射光的能量(或波长)。“光子的能量,或者说它的光谱,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发射光子的物理信息,”马津说。

泄漏能量

研究人员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即他们可以使这些MKID变得多么敏感。经过仔细检查,他们发现能量正从超导体泄漏到制作该设备的蓝宝石晶片中。结果,信号似乎比实际信号弱。

在典型的电子学中,电流是由移动电子携带的。但它们有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趋势,在所谓的阻力中分散和损失能量。在超导体中,两个电子将配对,一个自旋向上,一个自旋向下,这个库珀对,正如它所说的,能够在没有电阻的情况下移动。

“这就像是俱乐部里的一对情侣,”马津解释道。“你有两个人配对,然后他们可以在人群中一起移动,没有任何阻力。然而,一个人停下来与沿途的每个人交谈,让他们放慢了速度。”

在超导体中,所有的电子都是成对的。“他们都在一起跳舞,四处走动,很少与其他情侣互动,因为他们都深深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

“光子击中传感器就像有人进来,把饮料洒在其中一个伙伴身上,”他继续说。“这会导致夫妻分手,导致一方绊倒其他夫妻,并造成骚乱。”这是MKID测量的移动电子级联。

但有时这种情况发生在舞池的边缘。被冒犯的一方跌跌撞撞地走出俱乐部,没有撞到其他任何人。对其他舞者来说很好,但对科学家来说不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MKID中,那么光信号将看起来比实际弱。

把他们围起来

Mazin、Zobrist和他们的合著者发现,在超导传感器和基板之间放置一层薄薄的金属铟,大大减少了传感器的能量泄漏。铟基本上就像围着舞池的栅栏,把被推搡的舞者留在房间里,并与其他人群互动。

他们之所以选择铟,是因为它在MKID工作的温度下也是一种超导体,如果相邻的超导体很薄,它们往往会相互配合。不过,这种金属确实给球队带来了挑战。铟比铅软,所以有结块的倾向。这对于制作研究人员所需的薄而均匀的层来说并不太好。

但他们的时间和努力得到了回报。研究报告称,该技术将波长测量不确定度从10%降低到5%。例如,使用该系统,波长为1000纳米的光子现在可以测量到50纳米的精度。“这对我们所能做的科学有着真正的意义,”马津说,“因为我们可以更好地解析我们正在观察的物体的光谱。”

不同的现象发射具有特定光谱(或波长)的光子,不同的分子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子。利用这种光,科学家可以使用光谱学来确定附近和整个可见宇宙中物体的组成。

马津对将这些探测器应用于系外行星科学特别感兴趣。目前,科学家只能对系外行星的一小部分进行光谱学研究。这颗行星需要在其恒星和地球之间穿过,而且它必须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以便有足够的光线穿过它,供研究人员使用。尽管如此,信噪比仍然很低,尤其是对于岩石行星,马津说。

有了更好的MKID,科学家可以利用行星表面反射的光,而不是仅通过其狭窄的大气层传输的光。凭借下一代30米望远镜的能力,这将很快成为可能。

马津小组也在试验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能量损失问题。虽然这篇论文的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但马津说,如果他的团队在这项新的努力中取得成功,他相信铟技术可能会过时。他补充说,不管怎样,科学家们都在迅速接近他们的目标。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 天天要闻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量子力学,这门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验结果,颠覆了人们对物质世界传统认知的局限。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和纠缠态等现象,以其超越日常经验的诡异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这些现象在哲学层面也引发了深远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闻

明天,人工增雨!

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高温终于雨要来啦~就在刚刚徐州气象发布人工增雨作业公告将于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间择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具体情况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来源丨徐州发布、徐州气象一审丨苹果二审丨李璇三审丨仝勋监制丨刘砾总监制丨鲁晓波“无线睢宁”商务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号)点和扩散一下...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 天天要闻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作者:刘泽排版:点点起点钠电关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报的“湖北虹润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获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复。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 天天要闻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6月20日,武汉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在九一二操场举行。值得注意的是,仪式前,测绘学院博士毕业生高晟俊获得了学校专门为其定制的学位服,在校徽下绣上他的武大学号。 高晟俊。图/武汉大学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诉九派新闻,他今年35岁,即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延续科考生活。 他对极地测绘的兴趣源于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01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拿学历来说,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对学历祛魅。意思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学历,而不能认为学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闻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的热词,一个新的“科学春天”正在到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着力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创科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赋能者之一。在“机遇湾区”走访活动中,创科也成为政产学研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词。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 天天要闻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孙自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适应的,长期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科研团队和美国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发现,尽管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生长季节延长,但植物仍能保持叶片生长和衰老时间的稳定平...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 天天要闻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自1970年国家开始上马风云卫星工程,至2023年风云三号07星的辉煌升空,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已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50多年来,风云气象卫星不仅见证了中国气象预报技术的飞跃,也从早期的粗略预测逐步迈向了今日的精准预报。这一变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