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2022年06月16日10:46:23 科学 1184

如果要问大家生命之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可在众多答案之中,“时间”一定会占据相应的比例。

无他,只因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谁也没有办法穿越时空,过去了的便已经过去了,绝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短暂的停止。

到了现代社会之中,尽管我们已经拥有无数的工具可以“看到”时间的存在,但在面对时间的时候,每个人的态度依旧会不一样。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英国《每日邮报》曾提出,在过去五十年的时间里面,每一天的时间都会比二十四小时长一些,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从2020年以后,这个规律便被逐渐打破了。

一天不足二十四小时,这意味着什么?接下来不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地球加快自转的速度以后,对人类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什么?其实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用来描述变化的一种计量,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时间

在微观物理未曾出现以前,这一直都是人们公认的道理。

可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这个道理似乎并不完全可行。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转动的时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微观世界之中,光子就有变化却没有时间。

这让人产生迷茫,如果将微观世界的一切放大,那么时间这种东西真的还存在吗?我们用来描述并记录了上千年历史的工具,难道都是虚无的?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微观世界中的光子

事实上,如果就时间的本质进行分析的话,如果没有对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有足够的认知,其中的复杂程度足以让人麻木。

可人类总是聪明而机敏的,我们无需分析时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只需要知道如何利用时间为人类生活提供帮助即可。

为此,古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方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要有光芒照耀,人们就努力干活,没有光亮,就踏实休息。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太阳的影子变化帮助人类设计创造出了日晷,也顺利让古人发明出了时辰。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古人发明的计时工具日晷

到了现代社会以后,人类文明科技越发进步,每天二十四小时的计算方式也广为人知。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为什么是二十四小时制,其实这主要和数学计算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时间就这样出现,并伴随我们日日夜夜,在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它从未停止,也从不疲倦。

一天不足24小时意味着什么

如《每日邮报》所言,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面,每一天都在二十四小时以上。

人类之所以没有发现,主要原因就在于多出来的时间单位,完全以毫秒为主。

这就像沙漠之中突然多出了一粒沙子,自然很难有人观察得到。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广袤的撒哈拉沙漠

可在2020年以后,每一天的时间逐渐不到二十四小时,沙漠中突然少了一粒沙子,这又将意味着什么呢?

关于这一点,最好的理解方式就是从力的变化进行分析。

了解地球运转的人都知道,地球自身的运动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自转轴不停地自转、另一种则是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如果自转的时间变短,那就意味着地球的离心力逐渐变大,而引力则逐渐缩小。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模拟地球自转

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

如果家中有地球仪的话,不如用它做一个实验,在地球仪缓慢运动的时候,放在地球仪上的物体其实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可如果地球仪移动速度加快,那么置于其上的物体,自然更容易脱落。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小巧的地球仪

回到地球本身,现如今每一天的时间出现缩短,那就说明引力对人类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小。

而我们之所以还没有任何感受,主要原因就在于沙漠之中的一粒沙子实在太过渺小

不过即便如此,一秒的时间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而言,或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对于尖端领域的科学发展来说,影响却十分严重,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上,一点微小的误差,都有可能导致相关实验的失败。

而这样的情况就像《三体》之中的两粒质子一样,虽然渺小,却能够影响人类文明的进步 。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质子很渺小

更重要的是,如果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下去呢?当聚沙成塔或者聚沙成沙尘暴以后,人类世界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对此,科学家们就做出推测,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变快到现如今的24倍以上,也就是地球每天自转的时间甚至还不足一个小时的时候。

引力对人类的束缚已经微乎其微,在赤道周边,我们甚至可以随意地飞行。

有人可能会想,这对于追求飞行数千年的人类而言,难道不是一个好消息吗?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赤道周边风景图

是的,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是一场灾难

当人类可以随意飞行的时候,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同样可以“随意飞行”。

以海洋为例,到了那个时候,人类最容易看到的便是肆意撒欢的滔天巨浪。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海啸

而在外太空中,当地球引力无法束缚大气层以后,我们人类也必将直面来自宇宙的辐射。

在这样的天体环境下,人类想要生存并延续自己的文明,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困难。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来自宇宙深处的宇宙射线

好在就目前来看,科学家们观察到的地球时间变化,仅仅只是加快了一秒左右的时间而已。

无论对地球还是对人类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可这也免不了让人担心,在未来的发展之中,时间会不会越来越快。

微小的时间差是如何发现的?

那么如此微小的变化,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的呢?沙漠中无数的沙砾,科学家们也总不可能一粒一粒地去数数。

事实上,有关于这个问题,那就不得不提到现代社会中的原子钟,也正是通过对“原子钟”细微变化的观察,才终于发现了这一特点。

对于原子钟这个物件,很多人可能都比较陌生,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精准的计时装置。

尤其是1967年经过对原子钟的再一次升级以后,在长达百万年的时间里面,或许原子钟才有可能会出现不到一秒的误差。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原子钟

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就在于原子钟的原理是依靠原子吸收或者释放能量时对外发出的电子波来进行计时。

在这种电磁波极其稳定的情况之下,科学家们在设计出一系列精密的仪器加以控制,原子钟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并成为了时间计算上面的权威代表。

所以,在科学家们发现原子钟上的时间比我们日常印象之中的二十四小时少了一秒以后,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也同样少了一秒钟的时间。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书本与时间

一天不足24小时的原因

了解上述相关情况以后,我们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根据中科院研究院在采访时做出的回答得知,地球时间变快,也就是地球时间不足一个小时,还要从地球自身的变化上寻找原因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正在融化的冰川

而最终的结果证明,其实全球变暖就是影响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但两极冰川融化并朝着低纬度前进以后,这一圈层的角动量变化最终影响到整个地球的角动量,自转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就目前来看,这种影响似乎并不大,可如果我们继续放任全球变暖的情况发生。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地球自转

谁也无法想象,当地球的角动量圈层发生巨大变化以后,地球的自转速度与引力,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神十九乘组分享太空之旅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分享太空之旅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当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3位航天员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并分享183天“太空出差”的经历与感悟。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摄 本报北京7月9日电(占康 中青报·中青网...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南京大学等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取得的四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四项研究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来源:新华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
昆明现80公斤巨无霸“菌王”,4个壮汉才搬得动 - 天天要闻

昆明现80公斤巨无霸“菌王”,4个壮汉才搬得动

7月7日清晨,一筐体型惊人的巨型野生菌亮相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瞬间吸引众人驻足围观。有市民表示,这个是“菌王”吧?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菌。市民崔先生说,这朵巨型野生菌是在嵩明附近发现的,由于菌子体型过于庞大,他找来四位壮汉朋友帮忙,才合力将
英媒:中国到达了一个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开始下降 - 天天要闻

英媒:中国到达了一个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开始下降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近期,英国专门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和政策网站“碳简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经济活动和能源需求持续上升的同时,中国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约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个月里下降了约1%。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有望提前达峰。“中国可能已到达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里程碑。”英国广播公司...
脑洞超级大开!《逝者如斯蝇》让你体验苍蝇短命一生:见证各种有趣死法 - 天天要闻

脑洞超级大开!《逝者如斯蝇》让你体验苍蝇短命一生:见证各种有趣死法

快科技7月9日消息,独立游戏团队Playables再次带来了令人脑洞大开的作品——《逝者如斯蝇》。这款游戏将于7月31日登陆Steam平台,玩家将扮演一只苍蝇,体验其短暂而充满趣味的一生。《逝者如斯蝇》延续了Playables团队一贯的风格,采用简单手绘风格的画面,呈现出一只小苍蝇在房间各处游移的场景。与传统游戏不同的是,《逝...
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高甜!清华博士情侣,双双选择去…… - 天天要闻

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高甜!清华博士情侣,双双选择去……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他来自湖北,她来自新疆2015年他们一起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本科毕业后又一同成为精密仪器系直博生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奋斗拼搏他们性格互补、各有所长在人生的下一程,他们默契约定一同奔赴祖国西部为国防事业挥洒青春热血崇高
湛江科技学院学子走进南三岛参与海洋保护科普活动 - 天天要闻

湛江科技学院学子走进南三岛参与海洋保护科普活动

南都讯 记者程安 实习生许骞文 7月4日,在“双百行动”驻湛江坡头区服务队的组织下,湛江科技学院“满天星”实践团的同学们带着满满热情,来到美丽的南三岛巴东小学,深度参与了一场以“珍爱美丽家园、保护海洋生态”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南三岛三面环海,迷人的海岸线不仅风光旖旎,更是中国鲎保护区和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
今年6月 全球经历“第三热” 西欧气温创新高 - 天天要闻

今年6月 全球经历“第三热” 西欧气温创新高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报告说,全球刚刚经历了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西欧地区则经历了该机构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报告显示,6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