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口服类药物确认对新冠病毒有效 美国默克向FDA申请紧急使用

2021年10月12日18:02:04 科学 1645

默克公布了“莫诺·皮拉维尔”试验的中间结果,申请紧急使用许可

美国制药巨头默克的候选口服抗病毒药物“吗啡吡比尔”使轻度到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的风险减半,死亡风险也大幅降低。

10月1日,美国制药巨头默克就正在开发的抗病毒药“吗啡吡喃”发表了最终治疗试验(第3期临床试验)的中间结果,即如果在发病后的早期服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将大幅减少。 这是口服药物首次被确认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首款口服类药物确认对新冠病毒有效 美国默克向FDA申请紧急使用 - 天天要闻

对发病5天以内的患者,每天2次服用头孢吡肟各4片,历时5天,与服用安慰剂(假药)的患者相比,住院比例从14.1%变为7.3%,下降了约50%。 关于死亡比例,给与安慰剂的患者中,377人中有8人在治疗后30天内死亡,而服用头孢吡肟的患者则为零。

“在家就能轻松服用的药物出现真是太好了。 美国耶鲁大学纽黑文医院(康涅狄格州)的传染病专家艾伯特·肖说:“如果在药店能买到的话,能买到的人也会增加吧。” 另外,他没有参加这次的研究。

目前允许使用的瑞德西韦等抗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都必须在医疗机构通过点滴进行给药。 单克隆抗体药物对新冠的有效性要高得多,最多可使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减少85%。 但是,治疗所需的费用几乎是莫努比拉韦的3倍。


抗病毒药物为什么有效

抗病毒药被用于疱疹和流感等多种病毒感染症的治疗。 通过防止感染者细胞内病毒的复制来防止疾病的发展。

默克公司的新药通过将类似于RNA的成分送入病毒基因组,在病毒复制时会引起各种错误,从而阻碍增殖。

流行病学专家、美国芒特赛伊医院闹市区网络(纽约州)的感染对策部长瓦利德·贾贝德解释说,不使病毒增殖是重要的,因为病毒增加,细胞越多,一般情况下病情也会恶化。 另外,他也没有参加这次的研究。

另外,体内的病毒超过一定量的话,免疫也会反应过度。 “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病毒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检测到这一点并开始总攻击。 就像向小目标投放坦克一样。”贾贝德说。即使能够排除病毒,也有可能因被牵连而在身体上留下严重的损伤。

莫诺皮拉维尔的临床试验在世界许多地方实施。 默克公司解释说,因为得到了非常有希望的结果,所以提前结束了。 据说该药对三角洲株和缪尔株等变异株也有效。

基于此次对775人的临床试验中间分析,默克公司除了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申请紧急使用许可( EUA )外,还计划在其他国家进行同样的申请。 虽然不知道批准日期,但默克公司宣布,美国政府已经签订了合同,以每次治疗700美元(约7万7700日元)购买170万次的量。


能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最终什么样的人可以使用莫诺·皮拉维尔也不确定。 担任此次临床试验责任医生的亚伦·怀恩伯格解释说,临床试验的对象仅限于没有接种新冠疫苗、有重症化风险因素的发病者。 符合的风险因素包括60岁以上的高龄、肥胖、因宿疾导致的免疫低下、心脏病和肺病等基础性疾病等。 另外,孕妇和哺乳中的女性被排除在外。

贾贝德说,FDA批准该药物时,也有可能将使用者限定为与临床试验的对象一样。

虽说这个药很有前途,但毕竟是治疗药,和疫苗之类的预防药不同。 萧提醒注意,并不是不需要接受接种疫苗。 在服用该药的受试者中,也有症状恶化而住院的人。

另外,据温伯格所说,临床试验中没有发现严重的副作用,即使有也只是消化系统症状,其发生率在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中也是差不多的。 但是,肖指出,今后,可使用的对象扩大时也有可能产生安全性问题。

尽管如此,这次的试验结果还是可喜的,“拯救了8人的生命具有很大的意义。 住院减半也是一样。”贾贝德评价说。 说不定,现在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其他候选治疗药物中,会出现有效性更高,可以减少80~100%住院风险的药物。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没有比莫努比拉韦更好的口服抗病毒药物。 毕竟,没有其他药物。”


关注我们 私信获取更多再生资讯

首款口服类药物确认对新冠病毒有效 美国默克向FDA申请紧急使用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跨越约4亿公里距离,耗费10年时间,“天问二号”开始探测小行星 - 天天要闻

跨越约4亿公里距离,耗费10年时间,“天问二号”开始探测小行星

中国行星探测将迎来里程碑的一刻,“天问二号”任务发射窗口期正式敲定,准备在5月29日实施发射,开始进行中国首个小行星与彗星联合探测任务。这次任务将耗费10年时间,探测器将飞越4亿多公里,为我国深空探索再添新篇章。“天问二号”将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其任务主要有两大核心:一是对近地小...
面对AI抗命,该不该“如临大敌” - 天天要闻

面对AI抗命,该不该“如临大敌”

(一)新华社援引英国媒体报道,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最近公布了一系列针对各AI大模型的测试结果,其中,OpenAI的o3推理模型在得到“关闭”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篡改了代码以免被关闭。只看这条简短的新闻,很多人心头一惊。“AI拥有自主意识”是
集装箱造粮仓 机器人当“管家”——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侧记 - 天天要闻

集装箱造粮仓 机器人当“管家”——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侧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旋机器人能当粮仓“管家”了!5月27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长沙启幕。在粮油重大科技创新展览上,河南工业大学带来的多款粮食仓储机器人,引来大家围观。(5月27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长沙启幕。郑旋 摄)“别看它们小巧,行动却非常灵敏,可代替人工,大幅提高效率。”面对...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缘” - 天天要闻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缘”

2025年,其实是观赏火星的好时辰。1月12日,地球迎来了久违的“火星冲日”(即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依次排成近似一条直线的现象),这是2022年以来这颗红色星球离地球最近、也是亮度最大的时候,星等高达-1.3等,在此前后一个月都是火星的“最佳观赏期限”,目前,火星的星等仍有1.2等。再见如此耀眼的火星,要等到2027年了...
新民·科技前沿|从科幻到现实,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 天天要闻

新民·科技前沿|从科幻到现实,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编者的话】备受瞩目的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后,顺利转入发射区,计划5月底择机实施发射,开启宇宙之旅。它的前辈“天问一号”出色完成了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等火星探测任务,其继任者“天问三号”也将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启程在即的“天问二号...
记者手记|看见那头“熊”,一个年轻记者找回了“饥饿感”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看见那头“熊”,一个年轻记者找回了“饥饿感”

在写这篇报道前,我先去翻看了《冰点周刊》副主编从玉华在《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中写下的一篇手记:此前读书时,从老师对如何写一头“熊”的讲述让我一直念念不忘——她既不了解熊的领域,甚至对动物也无甚兴趣,不怀期待地去了成都,出发前连同编辑在内的预期都是“因为缺稿,你就去吧,也就是个二流稿子了,没...
糙米中或含有更多的砷 - 天天要闻

糙米中或含有更多的砷

多吃糙米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糙米中有可能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砷,尤其是无机砷的含量较高。原因在于,大米的外壳,包括米糠会吸附较多的无机砷。糙米保留了稻谷的胚芽和麸皮,也留住了许多营养物质,如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叶酸等。视觉中国|图砷(Arsenic)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