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黑点:颁发给把“疯子”变成行尸走肉的人

2021年10月03日20:43:02 科学 1693

从10月4日至11日,备受关注的2021年诺贝尔奖将陆续揭晓。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命名的奖项,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文学、经济学各领域“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

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诺贝尔奖也曾经出现过重大纰漏,把这项重量级的奖项,颁发给一些错误的对象,比如本文的主人公:葡萄牙医学教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

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黑点:颁发给把“疯子”变成行尸走肉的人 - 天天要闻

莫尼兹于1874年出生于葡萄牙,毕业于葡萄牙历史最悠久的科英布拉大学。毕业后,莫尼兹在科英布拉大学任教。从1911年起,莫尼兹被里斯本大学聘任为教授。这是里斯本大学历史上第一位神经学教授。

作为一名医学教授,莫尼兹在医学研究上作出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脑血管造影上有重大进展。与此同时,莫尼兹不满足于在大学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进行医学研究,积极投身社会公共事务,成为了一名立法机构的成员,并在外交部任职。从1917年开始,莫尼兹出任外交部长,并在两年后率领一支葡萄牙代表团参加了巴黎和会。

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黑点:颁发给把“疯子”变成行尸走肉的人 - 天天要闻

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医学界对大脑进行了深入研究。大脑每个半球分为4个叶,其中最大一个叶被称为额叶。莫尼兹也加入了研究队伍。莫尼兹研究发现,如果把精神病人的额叶切除掉,那么这位精神病人将变得非常安静,不再像以往那样烦躁不安、攻击性强。那么,能不能用这种办法来帮助精神病人摆脱情绪困扰呢?

于是,莫尼兹首先在狗身上进行了动物实验。手术很成功。当一条狂暴的狗被切除额叶后,就变得温顺、安静。接下来,莫尼兹又在一名患上精神疾病的妇女身上进行了人体实验。实验结果再次印证了他的想法。

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黑点:颁发给把“疯子”变成行尸走肉的人 - 天天要闻

莫尼兹欣喜若狂,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莫尼兹的研究成果在医学界引起了轰动,也让他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莫尼兹和另外一名瑞士医学家瓦尔特·鲁道夫·赫斯。莫尼兹的获奖原因,是“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赫斯的获奖原因,是“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黑点:颁发给把“疯子”变成行尸走肉的人 - 天天要闻

让俗称为“疯子”的精神病人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摆脱疾病的困扰,看上去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情,不管是对患者本人还是患者家属。所以,在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许多精神病院为精神病人做了大量额叶切除手术。2005年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过一个真实案例,在上世纪50年代,有一名男孩子因为不愿意上床睡觉,被继母送去做了这个手术。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了额叶切除手术蕴含的巨大风险:尽管精神病人通过额叶切除手术变得“安静”下来,但他们从此变成了一个“傻子”,甚至是没有任何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行尸走肉。

受害者之一,包括曾经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弗兰西斯。

弗兰西斯在上世纪30年代出道,以戏剧《黄金男孩》闻名全美。她进入好莱坞发展后,成为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可是,弗兰西斯性格倔强,不愿意受到好莱坞老板的控制,成为他们的赚钱机器,于是被“雪藏”起来。

弗兰西斯从此性情大变,沉溺于吸毒和酗酒之中。一次,她与母亲发生争吵后,与赶来的警察发生冲突,从而被送进精神病院,遭受到各种非人的折磨,还被做了额叶切除手术。朋友柯特前去调查时发现,当年活泼美丽的弗兰西斯,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具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

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黑点:颁发给把“疯子”变成行尸走肉的人 - 天天要闻

人们因而反思额叶切除手术存在的必要性。真的需要把“疯子”变成“傻子”吗?

从那以后,人们拍摄了一批与额叶切除手术有关的电影,比如我们熟知的《飞越疯人院》《禁闭岛》等。《飞越疯人院》上映后,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后,额叶切除手术变得臭名昭著起来,基本上被废除了。

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黑点:颁发给把“疯子”变成行尸走肉的人 - 天天要闻

然而,额叶切除手术虽然逐渐销声匿迹了,类似的变形却在不断流传,比如通过电击帮助孩子戒网瘾的杨永信,体罚、殴打、监禁学生的豫章书院,不正是在无数家长的配合下一度活得很滋润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 天天要闻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我还以为是蚊子,没想到它有这么强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全根讲述“随手一拍”的经历时,后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户外露营时,一只形似蚂蚁的小虫突然飞到脖子上。她下意识地抬手一拍,瞬间感到颈部一阵灼烧般的刺痛。仅仅几小时后,她的右脸便出现大片红斑,并逐渐发展为5厘米×6厘米的...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 天天要闻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原创 聼风者 先厘清一个概念,就是稀土矿和稀土成品的区别。稀土矿在我们地球上其实并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矿的形式出现,聴风楼说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矿储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为啥还缺呢?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 天天要闻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来源:合肥在线】咬着玫瑰花的梅花鹿、乖巧可爱的小松鼠、掩在竹林中的大熊猫……这些充满童趣的形象并非真实的动物,而是巧妙地绘制在公园树洞之上的精美彩绘。近日,在天乐公园内,不少市民在游玩时偶然发现这一独特景观,纷纷被这小小的童话世界所吸引,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科技领域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图/国新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东林介绍,她现在担任电磁兼容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 天天要闻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理想之城。作 者丨王寒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从“经济特区”到“全球标杆”,45岁的深圳,仍在书写奇迹。一座科技、人文与生态和谐相融的理想之城,是什么模样?深圳率先给出了答案。以与人人相关的出行为例。在这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的前沿之城,150座、5676个采用华为最先进液冷大功率超充技术的充电...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 天天要闻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开幕式暨2025第二届“香江诺贝论坛”4月1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8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40位海内外院士及世界顶尖科学家,以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议题。活动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合...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 天天要闻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5月27日,作为全球设计界年度巅峰盛事,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IDEA-TOPS)颁奖盛典在深圳科学技术馆举行。本届艾特奖延续其“立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个国家7026件参赛作品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 天天要闻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掉在地上、来路不明的东西不能乱吃,按说属于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识,但就算各位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身体里的细胞也不见得能懂这一点。没错,说的就是你们T细胞,这一天天的,想办法让你们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经不容易了,咋还自己乱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