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上呆了三个月之久的神十二宇航员回家了,赶在中国团圆佳节中秋之前安全着陆。细心的网友发现宇航员无论是着陆出舱,还是新闻发布会上,都是坐在椅子上完成的。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思考:都说军人各个都是国防身体,而宇航员的身体素质必定是众多候选人中的佼佼者!为何全国人民见到的英雄却是一副“老态龙钟”的状态,是空间站工作太劳累,还是它们耍大牌?
失去重力影响与必要运动量,国防身体也会衰退成老年人“脆骨头”和“肌无力”
各位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偶尔睡久了一下起床站立时,会感觉身体没力气、站不稳呢?
其实宇航员也是一样,在极端失重情况下呆了三个月之久,平常各种动作不需要克服自身及物体的重力,人体肌肉自认为它存在的意义不多了,便开始退化,并且这个肌肉萎缩过程是非常快速的。
废用性肌肉萎缩
就算在地球上,如果一个人腿粉碎性骨折了,打上石膏恢复3个月以上。等到拆下石膏时,也会明显看出伤腿因为限制运动而肌肉明显萎缩;瘫痪卧床的患者大多身形消瘦,也是源于全身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看得出来,看不见的骨骼内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站立、走路变得不费力气,这并非好事。负重、抗阻、超负荷和累积的运动可以产生骨效应,而失去了这些影响后,宇航员的骨质将快速流失。这些在地球上能产生的骨效应,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加骨量、成年人获得并保存骨量、中老年人减少骨丢失。
为了减小骨骼、肌肉的退化,宇航员也是每天有健身的
国外研究发现,职业网球运动员从儿童时期即开始参加运动,运动侧骨量较非运动侧骨量增加40%。我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举重运动员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妇女。另一些研究提示,运动可能对刺激部位的骨骼产生明显的局部效果,并且在适宜运动负荷下,运动强度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力量性运动项目对骨密度的影响较耐力性运动项目明显,力量性运动主要是指一些负重活动。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三名宇航员,聂海胜57岁、刘伯明55岁、汤洪波46岁,本已经处于骨质开始流失的年纪;又身处此种极端不利于骨质健康的环境,并且出征三个月之久,骨质快速流失。绝经期妇女是骨质流失最快的群体,也是最易患骨质疏松的群体;而宇航员在太空骨质流失的速度,相比于绝经期妇女也可谓是“天上一月,地上一年”。三名宇航员太空呆三个月所造成的骨质疏松,绝对是比大多数老年女性朋友还严重的。
所以,阔别地球已久的三名宇航员,虽然三月前还是国防身体,但现在骨骼与肌肉状态却如同80岁的老头;更何况身上还穿着40斤左右的航天服,一步不稳是会把三个“老头子”摔成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者大多数发生骨折时并不需要剧烈的暴力,常常只是轻微的外力,提取重物、坐车颠簸、打喷嚏或者腰部的突然扭转等不经意的伤害都可能引起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打喷嚏也可能骨折
此外,因失重导致心脏供血功能减退、体液流动重置、颅压增高等身体变化,都暂时不允许他们稍长时间的站立和运动。
身体器官“用进废退”,正在衰老的中老年朋友也应动起来
说到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大家都较容易接受饮食和药物的治疗,却往往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许多老年朋友因为骨骼、肌肉的自然衰老,出现不同程度关节不适、体力下降的情况,就逐渐开始抵触一些体力活动,甚至出门逛个超市、散步都怕耽搁年轻人的步伐。殊不知,人体器官如同机器一般“用进废退”,就算在“即将报废”的年限也要保持日常活动,否则“报废”得更快。
不同人群通过运动提升骨密度的方案是有差别的,个体锻炼过程中还应进行阶段性调整运动强度、运动量。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人群:主要以有氧运动、传统养生运动为主,低强度抗阻力量训练及低强度冲击性运动为辅。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则以中高强度的冲击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及抗阻力量训练为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运动防治方案,可分为3个阶段。
初始阶段(第1~3个月):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3天,每次20~40分钟;初级阶段完成且骨量流失停止或减缓的患者,进入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第4~9个月):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3天,每次30~45分钟;中级阶段完成且骨密度增加、骨量不再减少的患者,进入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第10~12个月):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4天,每次30~40分钟。这一阶段除了有氧运动及养生项目,也可选择一些低强度抗阻力训练,如利用弹力带进行髋部前屈、后伸、外收内展,每个动作3组,每组8~10次。
严重骨质疏松者避免脊柱前屈动作
运动前最好进行体检确定是否适宜上述运动项目,严重骨质疏松症者应避免脊柱前屈动作及高冲击力项目。每次运动以不产生疲劳或轻度疲劳为宜,每次运动前后各做10分钟的热身运动及放松运动。
40岁以上人群宜选择符合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有氧运动项目,如走跑交替、登山、中老年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和广播操等。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骨折好发部位(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主要集中在腰椎、四肢长骨近端和远端等处)的专项肌力锻炼,以加强肌肉对骨骼产生的牵张力和对骨强度的影响作用。即使长年卧床的患者,也应每天尽可能离床1小时,以使骨组织承受体重的负荷,使肌肉收缩活动。整天坐办公室的人,不妨常伸伸腰、踢踢腿,活动活动肢体,哪怕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
总结
不要再认为航天员身上只有荣耀,他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消耗着青春去完成未知的人类探索工作!当然,他们出舱时的虚弱也隐藏在了他们的笑脸之下。从宇航员的不易中我们更应受到启发:身体器官很机智,你懒得用它们,它们也会变懒、变弱;你正确地锻炼它们,它们才会强健,你才会变得更健康!所以,朋友们,不妨离开沙发、椅子、床铺,多多运动、多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