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2021年04月20日23:30:15 科学 1881

您现在所看到的这张图片是2019年公布的,距离我们地球大约5500万光年的黑洞图片,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回到过去。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2019年人类首次看到黑洞

这也许是一期会让你脑洞大开的文章。会改变你对宇宙之前的认知。如果可以实现的话,那么我们也许可能会见到我们去世的亲人。

因为今天我所提到的这些现象,从理论上来讲完全可行。只是也许我们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实现的要求。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为了避免不了解的朋友节省时间去搜索那些不知道的知识,简单地给大家科普一下光年。所谓光年看它的表面字样,好像是一个时间单位。其实它并不是时间单位,而是一个距离单位。是指以光速走过一年的距离。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可想而知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据,而5500万光年的距离又有多大呢?大家自己脑补一下画面。我们都知道光速的传播是有速度的。当我们人类用现在的科技拍到遥远的黑洞时。这张照片上的黑洞早已经是5000多万年前的样子了。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因为它和地球的距离相差太远。以至于整张图片用光的速度传到地球,需要较长的时间。在2019年4月10日公布的这个黑洞,它的质量达到了太阳质量65亿倍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如果把它放到整个太阳系周围,他将会以它自身的质量优势吞噬整个太阳系中所有的星球。太阳自然也不例外。消息公布出来以后,于是有人猜测。如果在黑洞的上面居住着适合黑洞环境生存的高等文明,那么它们看到的地球会不会也是5500万年之前的地球呢?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在这其中,不仅涉及到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光速传播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一种假想理论和哲学思考。从理论上来说,我们每天看到的所有一切,几乎都是过去式的,而从来没有人可以真正地看到即刻存在的事实。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可能你会觉得很奇怪,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吃饭睡觉,上厕所工作等等,这不都是即刻发生的事情吗?但是,这些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是带引号的现在进行时。

可能你忽略了一点问题。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是通过眼睛传递给大脑的,而眼睛怎么才能看到这些事物的发生呢?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大家想一想,如果在漆黑的夜晚,在没有任何光线的条件下,我们什么都看不到。

而眼睛可以收集周围事物的发生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周围有光线的存在,并且你所看到的事物可以反射光线进入到你的眼睛。

然后传递给大脑,在大脑分析处理之后做出对信息的判断。这一整套流程最重要的就是光线的传递。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所以说既然是光线在传递信息,那么中间就一定会存在时间差。如果吹毛求疵的。从理论上来分析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你当下看到的事物并不是现在所发生的事物,它可能是10的负100次方秒之前发生过的事情。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我们都知道,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用光来作为媒介传播的。不管这个物体是本身发光的光源,或者反射其他光源显示出的物质。都离不开光线。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每秒30万公里左右。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1.5亿公里。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如果用光速来计算的话,你现在抬头所看到的太阳是500秒钟之前的太阳。8点3分钟的时间,我们可以从事许多工作。再来比较月球,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大约38万公里左右。此时再用光速来计算的话,你晚上抬头所看到的月亮,其实也就是一秒钟之前的月亮。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火星距离地球大约5500万公里,如果在那里拍一张图片的话,那么地球的样貌将会是183秒之前的地球。距离地球大约30亿公里的距离,如果在海王星对着地球拍一张图片的话,那么图片上显示的地球将会是大约两小时之前的地球。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如果用你面前正在和你交流的人来举例子的话,你现在所看到的他可能就是几亿分之一秒之前存在的那个人。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太短,所以我们根本感觉不到距离的时间差。爱因斯坦曾提出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其中最基础的理论就是对光速的定义。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他认为光速是恒定不变的,在宇宙中,光速是一种最快的传播方式,没有任何其他物质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接近光速,那么它的时间将会处于停止状态。在整个宇宙中,小到蚂蚁爬行,大到天体运作。

由于光的作用。可以使所有的物体像刻录光盘一样,都会被刻制在宇宙中。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就像我们提到的距离我们大约5500万光年的黑洞一样,我们在2019年所看到的他的样貌,其实就是5500万年之前的样子,这也就意味着他在很久之前的历史被刻录在宇宙中,那一刻正好是刻录在2019年4月10日。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2019年

并且人类记录下黑洞的这一段历史,永远会按着光速在宇宙中无限地传递下去,如果宇宙没有边界,它将永远留存在宇宙中,不会消失。

同样我们如果在5500万光年之外的黑洞来观察地球,也是同样的道理。此时黑洞看到的地球正是恐龙刚刚灭绝哺乳动物开始兴起的阶段。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但是以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看到超过一光年之外的地球。所以刚刚起步的科技水平限制了人类的想象。

从理论上来说,你自己所经历的每一秒钟都被刻在宇宙中的不同位置。

如果你想看到一秒钟以前的你,你就应该去距离你30万公里的地方观看,如果你想看到十年之前的你或者你的亲人。应该去距离你九十四亿六千零八十万公里之外的地方观看。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当然,这种观看也并非真正需要到达那么远的地方去拍照或者摄像。以现在的科技程度根本无法达到这种程度。

在不久的未来,或许人类可以采用虚拟技术,或者更高维度的空间来一探究竟。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因为如果爱因斯坦所说的光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那么我们人类根本无论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都不可能达到光速,也不可能超越光速提前到达历史传播的那一个位置。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经历的每一秒就像在河里丢一块石头一样。波纹从中间一圈一圈的扩散得越来越远。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而我们那些去世的亲人,一辈子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也都被刻录在宇宙中,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碍于我们科技的限制,我们再也不会看到他们了。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曾经给过我们温暖的亲人,会再次和我们相聚,但是这个等待也许遥遥无期,

科学家可以拍到5500万年前的黑洞,那我们可以看到去世的亲人了? - 天天要闻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将会发生什么?结局超乎你的想象! - 天天要闻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将会发生什么?结局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类还能支撑多久?为何木星会被称为地球的保护神?作为太阳系当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体积足以相当于1370颗地球,但凡从木星经过的小行星都会被木星捕获。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个叫做苏梅克列维9号的彗星锁定。
石学敏院士,今晨病逝 - 天天要闻

石学敏院士,今晨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1日1时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应用立体化监测体系 提升隐蔽性工程隐患发现能力 - 天天要闻

应用立体化监测体系 提升隐蔽性工程隐患发现能力

【来源:益阳市人民政府网_区县市动态】湖南省地震局技术专家观测仪器数据。姚靖怡摄5月7日,在资阳区沙头镇文兴村资江干堤防汛现场,湖南省地震局技术团队运用高密度电法系统对堤防结构开展电阻率成像检测。这套堤防隐患诊断系统可有效检测30米深度范围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诗 - 天天要闻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诗

人类是何时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适应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则康马县嘎拉乡玛不错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作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该考古项目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探究早期人类“极地”生存的样本。这部镌刻在高原腹心...
为在国外知名期刊发文,高校学者主动联络境外组织,偷贩涉密敏感数据 - 天天要闻

为在国外知名期刊发文,高校学者主动联络境外组织,偷贩涉密敏感数据

5月11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文,披露一起“高校学者为发论文偷贩涉密敏感数据”案件细节。近年来,部分境外机构和个人为攫取利益,对我经济、民生、科技等重要领域实施情报窃密活动,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与此同时,部分境内人员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淡薄,为达到个人目的,违规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境外,相关风险隐患...
我国近海将有5~7级风 - 天天要闻

我国近海将有5~7级风

一、近海海域天气实况 5月10日14时至11日02时,东海北部海域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西北风,东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南海北部海域、北部湾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东北风或偏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