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暗战”

2025年07月08日07:30:23 健康 1738

医疗“暗战” - 天天要闻

  争夺患者、人才与资源

  合作办医“兵临城下”

  民营资本重塑行业规则

  三甲医院新院拔地而起

  当三甲医院的新院区在禅西拔地而起,当省级医院通过合作办医“兵临城下”,当民营资本以百亿投入重塑行业规则,一场围绕患者、人才与资源的医疗“暗战”正在佛山悄然上演。佛山医疗版图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竞合与重构。

  南都推出专题报道,聚焦佛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战略背景下,三甲医院、镇街医院、民营机构与外来者这四大医疗势力在政策驱动、资本介入、患者分流、技术迭代中的多维博弈,揭示医疗供给侧改革的深层逻辑。

  西进突围

  近五年佛山市三甲床位激增超40%  

  站在市二医院新院区观景台上东望,老城区的市一医院大楼与城西现代化医疗综合体遥相呼应,恰似这座城市医疗生态的过去与未来。五年间40%的床位增长,“东西南北中”全域布局的三甲网络,百亿级民营资本的强势入场——佛山医疗资源扩张的规模与速度令人瞩目。

  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的启用,是这场扩张潮的典型缩影。这座投资33.75亿元、配备1200张床位的医疗综合体,承载着双重使命:对医院自身而言,是突破老城区空间枷锁的“翻身仗”——此前其眼科等王牌科室在暑期高峰已无力承载汹涌人流。对城市而言,则是填补禅西55万人口三甲空白的战略落子,将急危重症转诊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15分钟医疗圈”内。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西进”成为佛山三甲医院扩张的共同选择。

  市一医院将手术室“搬进”高明区人民医院,重构区域急救体系,成功抢救危重患儿的案例印证了资源下沉的迫切价值;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等省级力量的新院区相继落子,近五年全市三甲床位激增超40%。

  扩张背后是城市化倒逼与医院内卷的双重驱动。当广州大三甲医院通过合作办医“兵临城下”,佛山本土龙头不得不在扩张与生存间寻找平衡点。  

  明暗博弈

  效率失衡、同质化迷思和人才争夺战  

  市一医院托管高明医院的“输血式帮扶”陷入尴尬困境——高明门诊量增长缓慢,市一本部急诊量却因基层转诊不畅而激增。“我们就像医疗界的‘银行’,既要保证优质资源,又要维持服务均衡。”市一管理层道出资源调配的深层矛盾。

  数据显示,佛山基层诊疗量占比57.96%,距2025年65%的目标仍有差距。硬件老化与患者“小病也要挤三甲”的就医惯性,使“大医院吃不下,小医院接不住”的困局愈演愈烈。

  当骨科机器人成为市一、佛中医、禅医的“标配”,当肿瘤中心纷纷开设“中医护理门诊”,特色专科正沦为标准化配置。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采购价动辄数千万,叠加改造、维护与培训成本,高昂投入下实际利用率与资源浪费的质疑不绝于耳。为平衡drg(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控费压力,公立医院不得不将医美、口腔等市场化科室作为“现金奶牛”,引发公益属性稀释的争议。

  今年5月,医教融合领域接连上演重磅签约:市二医院与广东药科大学共建附属医院,市一医院牵手南方科技大学。这背后是尖端人才的争夺白热化——市二为引进专家开出“30万生活补贴+30万购房补贴”,市一博士后年薪高达65万。一面是副高以上专家持续流向广深大三甲,一面是医学博士主动下沉镇街医院寻找“自由度”。

  一位扎根基层的博士坦言:“成为学科带头人推动科室‘起死回生’,比在三甲内卷更有盼头。”

  民营资本则凭借“个性化人才战略”加入战局:和祐医院为人才定制学科发展路径,构建职业全周期吸引力矩阵。 

  基层求生术

  差异化生存与在地化破局  

  在“参天大树”的夹缝中,基层医院摸索出特色化生存法则。

  “增诊不增收”是普遍困境——张槎医院住院量增长22.91%,收入反降6.44%,drg控费与财政投入不足使其陷入“越忙越穷”循环。而破局之道在于如何激活“在地化能力”。

  张槎医院凭借中医治未病科实现社区卫生站中医业务量激增800%;丹灶镇整合二级医院与社区中心,康复医学科跻身市级特色专科;均安镇在社区站点嵌入133张医养床位,开创失能老人照护新模式。“与其追逐三甲评级,不如让每个社区都有拿得出手的特色服务。”一位业内人士点出基层生存的本质。

  大沥医疗集团的诞生则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三家区级医院合并为1620张床位的“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试图以整合替代扩建。但合并只是开始,“1+1+1>3”的实现需跨越管理复杂度激增的挑战。 

  民营变局

  信任重塑与技术降维打击  

  进入2025年,佛山民营医疗机构“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在加剧。中小机构在drg改革与公立特需扩张中举步维艰,头部资本却以技术赋能重塑行业逻辑。

  美的斥资百亿打造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祐医院,以ai技术贯穿诊疗全流程,却按公立标准收费,打破“民营即高价”的偏见;复星禅医凭借6500万“射波刀”、120万元一针的car-t疗法构建技术壁垒,以“基础医疗+高端服务”分层满足需求。当禅医成为全国非公医院竞争力六连冠,其发展印证一个趋势:技术硬实力与服务精细度结合,方能重建患者信任。

  佛山医疗的“暗战”远未终结。

  当三甲医院在东西南北的版图上插满旗帜,当镇街医院在中医康复与医养结合中开辟生路,当民营资本用ai与尖端设备重塑价值逻辑,一个更根本的命题浮出水面:医疗资源的丰富是否必然转化为健康获得感?

  答案藏在市民的选择中——是宁可挤三甲也不愿踏入社区医院的惯性,是镇街医院满意度提升背后特色专科的崛起,是为服务体验甘愿自费赴民营医院的消费升级。

  佛山医疗高地的建成,终将取决于能否在“公益与效率”、“扩张与均衡”、“竞争与协同”的钢丝上,走出自己的平衡之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之匙不在大楼多高、设备多精,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市民在最近的半径内,获得最适配的医疗服务。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李平 何惠文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王倩 唐宇松 李焕怡 实习生 赵孟佳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共启医疗协同新篇 ,SIMC加入上海市肺科医院专科联盟 - 天天要闻

共启医疗协同新篇 ,SIMC加入上海市肺科医院专科联盟

7月2日,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在沪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专科联盟揭牌仪式,标志着SIMC正式加入上海市肺科医院专科联盟(SPHSA)。双方将在人才与学科共建、危重症保障、国际医疗探索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协同,为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陈昶表示,此次联盟的成立,旨在积极探索...
灵芝孢子油品质大揭秘:哪个品牌最适合养生? - 天天要闻

灵芝孢子油品质大揭秘:哪个品牌最适合养生?

灵芝孢子油品质大揭秘:哪个品牌最适合养生?灵芝孢子油的养生价值与市场现状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中老年朋友开始关注传统养生珍品——灵芝孢子油。这种被誉为"仙草精华"的珍贵物质,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在养生圈掀起一股热潮。
2025磷虾油界的翘楚!五大精品品牌全面解析 - 天天要闻

2025磷虾油界的翘楚!五大精品品牌全面解析

2025磷虾油界的翘楚!五大精品品牌全面解析引言:磷虾油的健康革新在当今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海洋生物活性成分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磷虾油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成为营养补充剂市场的新宠。2025年,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磷虾油产
长寿的“身体密码”被发现了!这10个特征你占几个? - 天天要闻

长寿的“身体密码”被发现了!这10个特征你占几个?

“长寿体质”并非玄学,其实有迹可循!研究发现:心率缓、手劲大……这些你常忽略的身体特征,竟蕴含着健康长寿的“关键密码”!快看看你中了几个?第一个就难倒很多人……健康时报图1个状态控制稳定血压稳为什么血压稳定=长寿密码?血压可以被称为是生命的
急救时掐人中反会延误时机 健康耳朵无需定期清理别乱用滴耳液 - 天天要闻

急救时掐人中反会延误时机 健康耳朵无需定期清理别乱用滴耳液

义诊医生为患者检查。 孩子通过掷骰子完成健康知识问答。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模拟医学中心主任王西富为高中生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 7月3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揭阳市卫生健康局、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等多家单位,在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成功举办“健康科普进乡村暨广东好医生好护士志愿服务行活动”第二场专场...
“大胖墩”减肥 手术是最佳武器 - 天天要闻

“大胖墩”减肥 手术是最佳武器

医生接诊。 多学科减重门诊。 2025年,国家全面体重管理3年计划启动元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成立“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并创新性开设全国首个“多学科体重管理门诊”,以“1+3+N”多学科诊疗模式向肥胖危机宣战。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主任杨景哥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典型案例:患...
医疗“暗战” - 天天要闻

医疗“暗战”

争夺患者、人才与资源 合作办医“兵临城下” 民营资本重塑行业规则 三甲医院新院拔地而起 当三甲医院的新院区在禅西拔地而起,当省级医院通过合作办医“兵临城下”,当民营资本以百亿投入重塑行业规则,一场围绕患者、人才与资源的医疗“暗战”正在佛山悄然上演。佛山医疗版图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竞合与重构。 南都推出专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