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锻炼可能更有利于卒中后的步行恢复?真的靠谱吗?速看

2025年05月26日03:42:03 健康 1011

许多卒中(中风)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被鼓励“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大多数人也习惯于每天进行慢速、低强度的步行或腿部运动。然而,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高强度锻炼可能更利于刺激神经重塑,从而促使步行能力迅速恢复。这样看似“急于求成”的方法,真的靠谱吗?


一、传统康复:为何“慢”成了常态?

中老年人在经历卒中后,往往会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协调障碍和步态不稳等问题。出于安全考量,临床和家庭照护中普遍采用低强度、长时程的康复训练,比如:

1.缓慢行走:每天分多次、短时间地在平地或操场上来回行走;

2.简单力量训练:借助弹力带或轻重量哑铃进行髋部、膝部肌肉的牵拉和收缩;

3.辅助器具:使用助行器或平衡垫,防止跌倒风险。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安全性高,患者容易耐受。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在神经可塑性最强的“黄金期”里,我们是否错过了更快恢复的机会?

高强度锻炼可能更有利于卒中后的步行恢复?真的靠谱吗?速看 - 天天要闻

二、什么是高强度锻炼?

高强度锻炼(High-Intensity Exercise)通常指在短时间内,达到或接近个人最大耐受水平的运动强度。常见形式包括:

1.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将快走、原地踏步或自行车加速,维持30秒~2分钟,再进行等时长的低速恢复,反复进行;

2.力量+爆发力练习:在有保障的辅助下,做立式俯卧撑、半蹲跳或腿部推举,强调“爆发式”发力;

3.心肺耐力挑战:以接近心率上限的速度行走或踏步,持续3~5分钟,再慢速恢复。

对于卒中患者,需在专业物理治疗师指导下,合理把握“强度”和“容量”,确保既能达标,又不至于过度疲劳或受伤。


三、高强度为何更“有效”?背后的科学依据

1.神经可塑性被迅速激活
高强度刺激能显著提升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营养因子(如BDNF),为神经元生长、突触重建创造更加有利的微环境。研究发现,相比低强度训练,HIIT能将BDNF水平提升20%~40%。

2.肌肉力量与爆发力同步提升
传统康复往往侧重耐力,肌肉耐力固然重要,但步态恢复更依赖瞬间爆发力,才能抬腿更高、迈步更稳。高强度练习两者兼顾,提高日常行走的安全性与效率。

3.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同步改善
心肺耐力的提升,使得患者更能承受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消耗——比如上楼、长距离行走,减少疲劳感,从而提高参与社交和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高强度锻炼可能更有利于卒中后的步行恢复?真的靠谱吗?速看 - 天天要闻

四、安全第一:如何规避风险?

1.严格评估与分级
在开始高强度锻炼前,必须做心电图、血压、血糖等全身评估。根据个人耐受力,将训练强度分为轻度(最大心率50%以下)、中度(50%~70%)、高强度(70%以上)。

2.逐步递增原则
从中度开始,每周增加10%负荷;当患者能够轻松完成3次大循环间歇训练后,方可考虑升级到高强度。

3.全程监控与反馈
坚持佩戴心率表或血压监测设备,出现心悸、头晕、胸闷等不适时,立即停止并记录,及时与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沟通。

4.专业陪同
最好在康复师或家属的陪同下进行,预防跌倒和心血管意外。


五、个性化康复:结合实际才能见效

卒中后康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方案,应结合:

1.卒中类型与受损部位(脑梗死 vs. 脑出血;大脑皮层 vs. 脑干);

2.既往基础病况(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3.生活习惯与康复目标(回归家庭日常、参与兴趣运动还是恢复工作能力)。

专业的康复团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运动处方”:训练项目、强度、频次、循环次数,以及必要的辅助器具和药物配合。

高强度锻炼可能更有利于卒中后的步行恢复?真的靠谱吗?速看 - 天天要闻

六、如何开始?实用小贴士

1.咨询专业:请先找康复科或物理治疗师进行全面评估;

2.循序渐进:从中等强度间歇开始,每周3次、每次20分钟;

3.记录进度:建立“训练日志”,每天记录时长、心率、疲劳程度和步行距离;

4.关注体感:如果持续出现不适,应及时调整训练强度或形式;

5.保持耐心:高强度并不意味着“马上见效”,要以“练培根肌”为理念,长期坚持,才有健康回报。



高强度锻炼可能更有利于卒中后的步行恢复?真的靠谱吗?速看 - 天天要闻


高强度锻炼在卒中后步行康复中,因其对神经重塑、肌力爆发和心肺提升的综合作用,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这并非“所有人都能立刻上马”的捷径。通过科学评估、渐进升级,并在专业指导下安全开展,才能真正实现更快、更稳、更持久的步行恢复。中老年朋友们不妨带着疑问去尝试、去观察,也许下一个“快走”的自己,就藏在每一次高强度的挑战之中。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冠心病与洗脸有关?医生强调:老年人洗脸时,要多留意这3点 - 天天要闻

冠心病与洗脸有关?医生强调:老年人洗脸时,要多留意这3点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然洒入卧室。68岁的张大爷,一如既往地起床洗漱,开启新的一天。当他正准备洗脸时,突然感到胸口一阵沉重,随之而来的还有短暂的气喘。张大爷愣了一下,赶紧坐下休息,心想着这可能只是因为起得太急。然而,几分钟后,症状并未
医生研究表明:猪油对人体肠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来了解 - 天天要闻

医生研究表明:猪油对人体肠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来了解

生活中,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深有体会:身体不适、消化不良、肠胃问题时不时地打扰着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的人因为肠道不舒服,连平时最简单的饭菜都吃得提不起兴趣,胃胀、腹泻、便秘成了难以摆脱的困扰。慢慢地,精神状态也受到了影响,原本爱热闹的他们变得沉默
高强度锻炼可能更有利于卒中后的步行恢复?真的靠谱吗?速看 - 天天要闻

高强度锻炼可能更有利于卒中后的步行恢复?真的靠谱吗?速看

许多卒中(中风)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被鼓励“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大多数人也习惯于每天进行慢速、低强度的步行或腿部运动。然而,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高强度锻炼可能更利于刺激神经重塑,从而促使步行能力迅速恢复。这样看似“急于求成”的方法,真的靠谱
今天起,喝茶请调整一下! - 天天要闻

今天起,喝茶请调整一下!

在中国,喜欢喝茶的人很多,关于茶的误区也很多。比如隔夜茶会致癌,头道茶的泡沫有毒……这些说法到底对不对?今天,我们来聊聊喝茶的几大常见误区,让你与健康为伴,放心、安心喝茶。误区01隔夜茶有毒有害会致癌?真相: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隔夜茶没有
明日五月初一,牢记:一不去,三要懂,四不做,为盛夏做准备 - 天天要闻

明日五月初一,牢记:一不去,三要懂,四不做,为盛夏做准备

明日便是农历五月初一,民间视之为“端阳月”的开端,此时阳气鼎盛,万物繁茂,却也暗藏暑湿邪气。老一辈常言:“五月初一过不好,三伏天里病来扰。”为助大家安稳入夏,今日特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结合,梳理出“一不去、三要懂、四不做”的养生要诀,助您未
【清廉医风】医者仁心除病痛,锦旗相赠寄深情 - 天天要闻

【清廉医风】医者仁心除病痛,锦旗相赠寄深情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近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心内二科上演了温馨一幕:张爷爷家属将一面绣有“医德高尚医术精 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易嘉莉医师、王慧主管护师和杨倩主管护师手中,感谢她们在张爷爷住院期间的精心救治与贴心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