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上火!长期忽视危害不小,可能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2025年05月20日20:00:14 健康 4777

牙龈出血≠上火!长期忽视危害不小,可能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 天天要闻

牙龈出血≠“上火”!你可能忽略的健康警报

“牙龈出血,吃点凉茶就好了。”
“年纪大了,牙龈出血是正常的。”——你是否也这样安慰自己?

如果答案是“是”,那你可能已经掉进了牙龈出血的误区!

最新研究显示:在中国,约7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龈出血问题。更令人震惊的是,长期忽视牙龈出血可能导致牙周炎、牙齿松动甚至全身性疾病

牙龈出血≠上火!长期忽视危害不小,可能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 天天要闻

牙龈出血的“真凶”是谁?四大高危因素你中招了吗?

牙龈出血看似简单,但它的成因却复杂多样。以下是常见的四大“元凶”:

1. 牙周疾病:90%的出血源自此!

牙周炎和牙龈炎是牙龈出血的“头号杀手”。

牙菌斑和牙结石: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龈,导致炎症、肿胀和出血。

案例警示:张阿姨长期不刷牙,牙结石堆积如“火山口”,最终牙龈出血到无法进食。

2. 维生素缺乏:身体“燃料”不足,血管“罢工”

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受阻,牙龈脆弱易破。

维生素k缺乏:凝血功能下降,出血难以止住。

3. 全身性疾病:牙龈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糖尿病:血糖失控加速牙龈感染。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牙龈出血频繁且难以止住。

激素变化:孕妇牙龈出血率高达80%,被称为“妊娠性牙龈炎”。

4. 药物副作用:抗凝药、降压药也可能是“帮凶”

抗凝药(如华法林):抑制凝血,轻微刺激即可出血。

降压药(如钙离子拮抗剂):导致牙龈增生,更容易出血。

误区提醒:

很多人误以为牙龈出血是“上火”,但中医“上火”本质是炎症反应,仅靠凉茶无法根治。真正的“灭火”方法是清除牙结石和菌斑!

牙龈出血≠上火!长期忽视危害不小,可能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 天天要闻

牙龈出血的“危险信号”:这些症状必须警惕!

牙龈出血并非无害,以下症状可能预示严重问题:

1. 自发性出血:毫无征兆的“红警”

无诱因出血:刷牙、说话甚至睡觉时突然出血。

出血量大:单次出血超过5分钟无法止住。

2. 牙龈肿胀、疼痛:炎症正在“蔓延”

牙龈红肿如火:触碰时疼痛剧烈。

牙龈增生:牙龈变厚、覆盖牙面,影响咀嚼。

3. 牙齿松动:牙周组织已“崩溃”

牙齿咬合无力:咬苹果、坚果时感到费力。

牙缝变大:邻牙间出现明显空隙。

4. 全身症状:身体正在“求救”

体重骤降: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不良。

皮肤瘀斑:提示凝血功能异常。

专家提醒:

若牙龈出血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上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这可能是牙周炎晚期或全身性疾病的信号。

牙龈出血≠上火!长期忽视危害不小,可能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 天天要闻

牙龈出血的“自救指南”:从“刷牙”到“全身管理”

1. 改革刷牙方式:告别“暴力刷牙”!

选择软毛牙刷:硬毛牙刷像“钢丝球”,会损伤牙龈。

掌握巴氏刷牙法:45度角轻颤牙龈沟,每次刷牙2-3分钟。

避免横向刷牙:改为竖刷法,减少牙龈刺激。

2. 清洁工具“组合拳”:牙线、冲牙器缺一不可

牙线:清理牙缝残渣,预防菌斑堆积。

冲牙器:高压水流冲走牙缝深处的食物残渣。

牙间隙刷:针对牙龈退缩人群,清洁根分叉区域。

3. 定期洗牙:清除“隐形杀手”牙结石

每6个月一次专业洁牙:超声波洗牙可清除肉眼不可见的牙结石。

深度刮治:针对牙周炎患者,清除龈下菌斑。

4. 饮食干预:吃出“强韧”牙龈

补充维生素c:柑橘、猕猴桃、绿叶蔬菜是天然“修复剂”。

增加钙摄入:牛奶、豆制品强化牙槽骨。

戒烟限酒:烟酒会破坏牙龈微循环,加重出血。

5. 全身健康管理:从“内”改善口腔环境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监测凝血功能:长期服药者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凝血指标。

调节激素水平:孕妇需加强牙周护理,预防妊娠性牙龈炎。

牙龈出血≠上火!长期忽视危害不小,可能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 天天要闻

牙龈出血的“医疗干预”:何时该看医生?

1. 局部治疗:对症缓解炎症

漱口水: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杀菌抑菌。

局部用药:碘甘油涂抹患处,促进愈合。

龈下刮治:清除深部牙结石,减轻牙龈炎症。

2. 全身治疗:针对疾病根源

抗生素治疗: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控制感染。

补充维生素:口服维生素c片,改善牙龈脆弱。

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血液病需多学科协作。

3. 紧急止血:出血不止怎么办?

冷敷法:口含冰水或咬棉球压迫止血。

填塞法:医生使用止血材料填塞牙龈出血点。

手术干预:严重出血需进行牙龈切除术或结扎血管。

牙龈出血≠上火!长期忽视危害不小,可能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 天天要闻

牙龈出血的“预防策略”:早行动=少痛苦!

1. 从儿童抓起:培养良好口腔习惯

乳牙清洁:家长用指套牙刷为孩子清洁牙齿。

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减少牙龈刺激源。

2. 中老年人的“护龈重点”

定期牙周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口腔全面检查。

骨质疏松干预:补钙+维生素d,保护牙槽骨。

3. 高危人群的“定制方案”

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检查牙周状况。

孕妇:孕前及孕期定期洁牙,预防牙龈增生。

牙龈出血看似微小,实则可能预示牙周炎、糖尿病甚至血液病的来临。通过科学刷牙、定期洁牙、健康饮食和全身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这一“沉默的杀手”。

记住:

  • 牙龈出血≠“上火”,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牙齿松动、全身感染的悲剧。

  •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从今天起,守护你的牙龈,就是守护你的生命!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坚持吃六个月,大脑真有变化 - 天天要闻

坚持吃六个月,大脑真有变化

提到“核桃”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两个字——“补脑”核桃的营养到底怎么样?多吃核桃真能“补脑”吗?01坚持吃核桃6个月大脑真的发生了变化2023年4月,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上发表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营养干预试验,在“吃核桃是否能补
颈部淋巴结肿大?别慌!医生教你分辨“敌情” - 天天要闻

颈部淋巴结肿大?别慌!医生教你分辨“敌情”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突然摸到脖子、腋下或大腿根等部位有凸起小包,按压时还隐隐作痛,这大概率就是淋巴结肿大了。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全身各处。它就像身体里的“安检站”,一旦察觉异常,便迅速“报警”(肿大),说明发现了可疑“危险分子”!别慌,学会解读这些信号,你就能成为自己的“健康安检...
晚上运动伤身?其实注意这 2 点,好处真的意想不到 - 天天要闻

晚上运动伤身?其实注意这 2 点,好处真的意想不到

减肥要运动,健康要运动!运动几乎成了这几年自律、积极的代名词。但回归到生活里,要保持运动真的挺难的。就拿什么时候锻炼来说,就是个很让人发愁的事:🤔 早上运动好?要是起得来,和工作不冲突,谁不想就早早运动洗个澡出门精气神满满开启新一天呢。🤔
咳嗽迟迟不好怎么办?试试线上问医生 - 天天要闻

咳嗽迟迟不好怎么办?试试线上问医生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近期呼吸道问题高发,咳嗽总爱找上门,而且反反复复总是好不利索。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防御反应和生理反射。当喉部或者气道遇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就会出现咳嗽,它的病因有很多:急性咳嗽:感冒、流感、肺炎、呼吸道
小心!这两种饮料千万不要混着喝!可能会永久损伤大脑 - 天天要闻

小心!这两种饮料千万不要混着喝!可能会永久损伤大脑

进入夏季许多不爱喝白开水的人又到了靠饮料解渴的时候了爱喝饮料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把“酒和饮料”搭配混着喝甚至调配成鸡尾酒喝这样味道、口感都有一些新变化能得到双倍快乐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却发现这两种饮料千万不要混着喝可能会永久损伤大脑!
全国新冠阳性率攀升?这份防治锦囊请收好! - 天天要闻

全国新冠阳性率攀升?这份防治锦囊请收好!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文 张林康/图)5月20日,“新冠感染又抬头”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哪些人群需重点防护?有哪些常备药?……这份防治锦囊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