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泛滥背后,是中国人的代谢危机!

2025年05月07日10:13:20 健康 1626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提到“脂肪肝”,很容易将其与肥胖联系起来。毕竟,肥胖的确是引发脂肪肝的常见因素之一。当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肝脏也难以幸免,数据显示,超过60%的肥胖者都患有脂肪肝。


然而,与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的超重和肥胖率相对较低,走在大街上,“大胖子”并不多见。但令人意外的是,中国脂肪肝的患病率却居高不下。相关数据表明,中国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超过30%,且新增患者的速度已超过美国和欧洲。


这不禁让人疑惑,外形并不肥胖的中国人,为何会被脂肪肝盯上?

脂肪肝泛滥背后,是中国人的代谢危机! - 天天要闻

隐匿的脂肪肝危机


多数人发现自己患有脂肪肝,是在体检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脂肪堆积,或是转氨酶升高。然而,此时身体往往还未出现明显不适。


脂肪肝泛滥背后,是中国人的代谢危机! - 天天要闻

测一测脂肪肝风险

脂肪肝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可能自行消退、维持现状,也可能进一步恶化。若不加以控制,脂肪在肝脏过度积累,可能引发脂肪性肝炎,炎症反复则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这些起始于脂肪肝的病变,统称为“脂肪性肝病”。


在脂肪性肝病中,中国人最常见的类型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长期过量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而由其他因素导致的则属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研究表明,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在持续上升,2000年初患病率约为23.8%,到2018年已达32.9%,发病率也从2007 - 2010年的4.2%,上升到2014 - 2016年的5.2%,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国家同期水平。


如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中国慢性肝病、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者将中国的这场脂肪肝危机描述为“迫在眉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脂肪肝泛滥背后,是中国人的代谢危机! - 天天要闻

代谢紊乱的“信号灯”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承担着清除有害有毒物质和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职责。在欧洲和美国,酒精导致的肝病较为常见,但中国人均酒精消耗量相对较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中国占比也相对较少。而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是代谢因素,医学界越来越认同,脂肪肝是全身代谢功能障碍在肝脏的体现,是身体代谢紊乱的“信号灯”。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常见的代谢相关原因。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超重和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但它只能粗略反映肥胖程度,无法区分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人群以BMI计算的超重和肥胖率相对较低,但脂肪性肝病却依然泛滥,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脂肪更倾向于“藏起来”。


脂肪肝泛滥背后,是中国人的代谢危机! - 天天要闻

扫码自测BMI


特殊肥胖类型增加脂肪肝风险


01中心型肥胖


根据脂肪分布,肥胖可分为全身型肥胖和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者体型较为均匀,而中心型肥胖者四肢纤细、腹部突出,被称为“苹果型身材”。衡量中心型肥胖常用腰围和腰臀比,在中国,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或男性腰臀比≥0.90,女性≥0.85,可判定为中心型肥胖。我国肥胖人群中,多数为中心型肥胖,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中心型肥胖患病率为29.9%,且中心型肥胖者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更高。


02肌少症性肥胖


肌少症原本是老年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含量减少、力量下降,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当肌少症与体内脂肪超标同时存在时,就形成了肌少症性肥胖。由于肌肉密度高于脂肪,用BMI衡量胖瘦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身体状态,这种肥胖容易被忽视。年轻群体采取极端减肥方式时,可能只关注体重下降,而忽略肌肉减少。研究表明,肌少症、肌少症性肥胖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独立风险因素,肌少症性肥胖者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更高。


肥胖会通过多种途径引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量摄入过多,超出机体脂肪组织储存能力时,多余脂肪会在肝脏堆积。肥胖者的高脂、高糖状态会产生脂毒性和糖毒性,干扰肝细胞代谢,其脂肪组织释放的炎症因子会损伤肝细胞,影响脂肪处理能力,脂肪因子分泌异常也会增加脂肪肝风险。

脂肪肝泛滥背后,是中国人的代谢危机! - 天天要闻

其他代谢障碍与脂肪肝的关联


除肥胖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代谢异常或疾病,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在60% - 86%,且两者相互影响,胰岛素抵抗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糖失控,肝脏摄取葡萄糖、合成糖原能力减弱,但合成脂肪能力增强。


代谢综合征涉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多个方面,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存在双向关联。鉴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问题的密切关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建议将其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这一命名能更准确反映疾病本质,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脂肪肝的广泛危害


中国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部分原因是遗传因素。亚洲人群肥胖时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高于白种人,一些与脂肪和糖类代谢相关的“坏基因”在中国人群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好基因”则相对少见。


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饮食习惯发生变化,高热量饮食和促炎饮食流行,脂肪摄入占比增加,精制碳水化合物、含糖饮料和深加工食品消费上升。同时,体力活动减少、久坐行为增加,都增加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害不仅局限于肝脏,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肝外肿瘤风险。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发的背景下,慢性乙型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同时存在的情况较为常见,给肝脏健康带来更大负担。

脂肪肝泛滥背后,是中国人的代谢危机! - 天天要闻

应对脂肪肝危机的挑战


改变生活方式和进行体重管理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首要方法。饮食上,限制能量摄入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富含ω - 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运动方面,坚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或高强度间歇训练,饮食与运动联合效果更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多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处于较低水平,性别、教育水平、BMI和睡眠质量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当生活方式调整效果有限时,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但目前尚无专门针对脂肪性肝病的药物,现有药物多从侧面减少肝脏脂肪含量。大型药企虽在研发针对性药物,但需解决种族差异问题。


应对脂肪肝危机并非易事,其超高的患病率和新增速度已超出单纯医学解释的范畴。当工作制度影响个人健康选择、不健康食物容易获取时,脂肪性肝病或许不仅仅是个体的代谢问题,更是城市化、工业化下时代“代谢紊乱”的体现。我们在倡导“管住嘴、迈开腿”的同时,更应深入思考,是什么因素在冲垮人们的肝脏防线。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切除子宫12年后,她被确诊为宫颈癌中期!医生:保留了子宫颈 - 天天要闻

切除子宫12年后,她被确诊为宫颈癌中期!医生:保留了子宫颈

“医生,我十几年前就切除子宫了,怎么还会得宫颈癌?”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诊室里,62岁的刘阿姨攥着检查报告单的手微微发抖,脸上写满了困惑。半年前,刘阿姨发现阴道内总是莫名渗出液体,想着自己早就把子宫切除了,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近日症状加重,她才在家人催促下就医,最终被确诊为宫颈癌中期。接诊的福建省...
家门口的守护,终结消化道疾病患者奔波之苦——南华医院消化内科新技术精准诊疗惠民生 - 天天要闻

家门口的守护,终结消化道疾病患者奔波之苦——南华医院消化内科新技术精准诊疗惠民生

【来源:衡阳新闻网_热点关注】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管思淇报道 “不用跑长沙就能做这么专业的检查,真是解决了大难题!”近日,被反酸、烧心症状折磨两个月的谢先生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消化内科通过先进的消化道动力检测系统明确病因并完成治疗。出院时,他感慨长期的病痛终于得到了缓解。 △患者为胡杨主任团队送来锦...
头发变中药?老祖宗的智慧绝了!揭秘血余炭的治病妙用 - 天天要闻

头发变中药?老祖宗的智慧绝了!揭秘血余炭的治病妙用

生活中你可能听过“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但你知道吗?连掉下来的头发都能变废为宝!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个中药材,名字听起来怪吓人的——血余炭。别慌,它其实就是咱们的头发经过特殊加工后的产物。老祖宗用这玩意儿治病救人上千年,效果还特别神奇,快跟我
医生论文中出现多位男性妇科病患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回应 - 天天要闻

医生论文中出现多位男性妇科病患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回应

央广网福州5月7日消息(记者张子剑)5月7日,针对网友反映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两位妇科医生论文中出现多位男性妇科病患者”一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情况说明”(截图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网站)福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