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消化道穿孔成为了不得不谈的话题。消化道穿孔有哪些症状?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道?下面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带我们一起走进了解。
一、什么是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穿孔一般指胃、肠道穿孔,穿孔破溃口与腹腔相通,导致胃肠液、胆汁流入腹腔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二、消化道穿孔有哪些症状?
1.腹痛
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是胃穿孔的最初最经常和最重要的症状。疼痛最初开始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但也有阵发生性加重。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可扩散到肩部呈刺痛或酸痛感觉。
2.休克症状
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状,病情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病人可再次出现中毒性休克现象。
3.恶心、呕吐
约有半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并不剧烈,肠麻痹时呕吐加重,同时有腹胀,便秘等症状。
三、消化道穿孔的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面色和精神状态,询问患者疼痛部位以初步判断病情。
2、血常规检查:抽取患者血液做血液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指标判断患者是否被感染。
3、x线检查:通过x线检查,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
4、b超:通过此项检查来判断患者腹部有无积液。
5、腹腔诊断性穿刺或灌洗:在临床上以诊断性穿刺为主,其阳性率高达90%,穿刺或灌洗液内出现血液、胆汁、尿液等。
6、内镜检查:可结合b超、x线检查结果,通过内镜检查发生穿孔位置以及相关原因。
四、消化道护理小知识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少吃油炸、腌制、生冷刺激性食物
油炸食物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热量,不易消化,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腌制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和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等疾病的风险。生冷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痉挛和炎症。
2、规律饮食
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饥饿等,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增加消化道穿孔的风险。
3、细嚼慢咽
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可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4、避免刺激
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酒精和辛辣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和溃疡,增加消化道穿孔的风险。
(二)注意饮食卫生
1、饭前便后洗手
洗手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减少感染的机会。尤其是在接触食物之前,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认真洗手。
2、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不洁食物中可能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感染,增加消化道穿孔的风险。要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3、注意食品加工卫生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例如,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刀具、砧板等厨具要定期消毒。
来源: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普外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