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结肠癌老人遭遇心血管急症,医护联手成功手术

2025年04月08日19:52:05 健康 1158

“我衷心地感谢你们!我知道我这个年纪,手术难度很大!”4月7日上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脏外科的病房里,马上要出院的95岁许奶奶,向心脏外科主任曹海龙教授及全体医护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谁能想到,她刚从异常凶险的A型主动脉夹层的“魔爪”中被拉回来。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经检索,95岁的许奶奶是目前全球成功接受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

95岁结肠癌老人遭遇心血管急症,医护联手成功手术 - 天天要闻

老人胸痛没在意,一查竟是主动脉夹层

前段时间,许奶奶在一家专科医院准备接受结肠癌手术,入院检查时,竟意外发现患有主动脉夹层。其实,许奶奶早就有胸口疼痛的感觉,但是疼痛不是很剧烈,也就不想麻烦家里人。万万没想到,这一疼痛背后,竟暗藏危机。“患者情况比较危急,夺命的不是结肠癌,而是主动脉夹层这个危险的‘炸弹’,建议赶紧转到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院及时医治。”医生建议许奶奶的家属。

95岁的许奶奶,生活基本能自理,没事还会上网购物,退换货的技能都能轻松掌握。这么精神的老人,怎么会被主动脉夹层缠上?家里人上网一查,了解到主动脉夹层极其凶险,就如同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爆炸”连抢救时间都没有。孝顺的子女们没有因为患者高龄而放弃治疗,而是分工协作,有的在精心照顾老人,有的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找到擅长各类疑难复杂心脏与大血管手术的中大医院心脏外科曹海龙教授团队。

“这是主动脉夹层,而且是凶险的A型!老人年纪大了,可能对疼痛感知不明显,所以没感觉到特别剧烈的疼痛。但是从片子上看,患者已经血管撕裂得很严重了,随时可能发生破裂大出血,建议手术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心脏外科许铭副主任医师仔细查看了影像资料后,对患者家属说道。

95岁结肠癌老人遭遇心血管急症,医护联手成功手术 - 天天要闻

多方评估会诊,医患联手“一搏”

许奶奶紧急转到中大医院心脏外科,入院检查后发现,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前壁,已经累及主动脉根部等较大范围。她的心脏情况也不容乐观,检查发现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都关闭不全,极高危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功能3级,而且还合并结肠癌、高血脂、缺铁性贫血胸腔积液,之前还接受过髋关节骨折、子宫切除、左乳切除等多次手术。

许铭副主任医师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八九十岁进行换瓣、搭桥手术的老人较多,但是95岁成功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尚未见报道。95岁高龄,还能进行手术吗?不做手术,这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如果做手术,为95岁超高龄患者手术,将面临一个个风险与挑战,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选择保守治疗,我们就会整天在恐怖中生活。我们没有退路,想让老人活下来,活得好一点。我们相信医生,拼死一搏,向阳而生。”面对术前医生的谈话,许奶奶的儿子坚定地回答道。

有了患者家属的信任与支持,增加了曹海龙主任团队的信心与力量。心脏外科与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等多学科专家讨论,综合评估老人各项指标,研究精密的手术方案,最终决定为老人进行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置换、左右冠状动脉移植术及次全弓置换术。

打破年龄极限,最高龄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

一切准备就绪,迎来手术的关键一战。由于95岁超高龄,超高龄所带来的是血管钙化严重,这成为手术的一大难关。因此,曹海龙主任团队在为患者缝合血管上下足了功夫,要格外谨慎细致。在精准缝合的同时,还要做好心肌保护和脑保护。于是,手术战队以最少的出血、最快的手术速度成功完成了手术。

许奶奶成功手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密切监护,术后12小时就拔了气管插管,术后16小时回到心脏外科普通病房,当天晚上就能自主进食,在家属搀扶下在病房里走动。许奶奶的状况越来越好,脸色也越来越红润,精气神儿十足,每天早中晚,都会在病房里溜达一两圈。

出院前,许奶奶还给医护人员准备了“惊喜”,她首先将写着“妙术创纪录,医心佑高年”的锦旗赠送给曹主任团队,然后声音洪亮地发表了一番成功手术后的感言:“衷心感谢医护人员的救命之恩,特别是感谢两位主任勇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接受了我这个‘烫手山芋’,所谓烫手就是年龄超过了手术极限,难度很大。两位主任在对生命负责的高尚思想指导下,经过多次会诊、研讨、评估后,最后制定了缜密的治疗方案,手术一举成功。这不仅对于我个人带来了幸福健康,也为同类型疾病提供借鉴意义和宝贵经验。两位主任对生命、对医疗事业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是赞扬,更希望是发扬。”

目前,许奶奶已康复出院,又可以高兴地跟老姐妹们一起聊天、上网购物了。

曹海龙主任介绍,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60%的病人发病后来不及到医院就会引发死亡,主要高危因素是高血压,主要症状是胸背部剧烈地撕裂样疼痛,但高龄老人可能疼痛症状不明显,比如表现为胸部不舒服,胳膊肘抬不起来,家人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通讯员 刘敏 王倩 程守勤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男子身上发痒竟是肝癌?专家:这些体征更需警惕 - 天天要闻

男子身上发痒竟是肝癌?专家:这些体征更需警惕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瀚允 曹宇悦)近日,“男子身上发痒检查后确诊肝癌”的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广泛关注。许多网友分享类似经历,称肝癌可能伴随皮肤或眼睛发痒。“肝癌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较为少见,通常与肿瘤压迫胆管系统有关。”5月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郭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白内障为何找上年轻人?专家:警惕糖尿病性白内障 - 天天要闻

白内障为何找上年轻人?专家:警惕糖尿病性白内障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 张瀚允)近日,“25岁小伙双眼瞳孔一夜之间全白,被确诊为代谢性白内障”的话题引发关注。据了解,该患者双眼未遭遇外伤,患上白内障和平时喜爱高糖、高油、高热量饮食密切相关。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50岁以上人群的“专利”,白内障为何找上年轻人?5月8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
比砒霜还毒!3岁女童大把脱发、走路如踩棉花,查出急性铊中毒 - 天天要闻

比砒霜还毒!3岁女童大把脱发、走路如踩棉花,查出急性铊中毒

近日,刘女士3岁的女儿因不明原因眼神呆滞,无法正常行走。“孩子这一个月突然跳不起来,走路像踩棉花,头发大把大把掉……”刘女士描述。△女孩大把脱发当地医院怀疑孩子中毒,于是转诊至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经检测,血铊、尿铊值均远超标,确诊为急性铊中毒。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医学科...
《元宇宙医学》创刊周年大会召开,中山医院发布六大医疗Agent“黑科技” - 天天要闻

《元宇宙医学》创刊周年大会召开,中山医院发布六大医疗Agent“黑科技”

当医学前沿与人工智能在元宇宙赛道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变革火花?5月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的《元宇宙医学》创刊一周年暨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山医院六大医疗智能体的发布,为医疗行业描绘出一幅“全场景智能化”的未来图景。本次大会由上海市医院协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主办,上海市医院协...
甘肃省健康气象风险提示 - 天天要闻

甘肃省健康气象风险提示

点击上方蓝字“陇原健康”关注我们 风险提示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甘肃省疾控中心于2025年05月08日11时发布甘肃省健康气象风险提示:预计5月8日白天至9日白天,受大风沙尘天气影响,武威、兰州、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甘南、临夏等州市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明显增多,其中武威北部、白银、平凉北部、庆阳北部对人体健康...
白衣执甲践初心 仁心创新铸芳华——记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刚琴 - 天天要闻

白衣执甲践初心 仁心创新铸芳华——记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刚琴

点击上方蓝字“陇原健康”关注我们 编者按:星火成炬,照亮健康之路;微光成河,奔涌大爱陇原。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省医务工作者以生命为尺、以使命为舵,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医者答卷”。他们用听诊器丈量民情,用手术刀镌刻初心——田间炕头的躬身问诊,是“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无影灯下的彻夜奋战,...
太离谱!妇科男患者、前列腺女患者为何屡见不鲜? - 天天要闻

太离谱!妇科男患者、前列腺女患者为何屡见不鲜?

水论文,真敢写,也真敢发!最近,一大波学术论文因为性别常识错误上了热搜。什么“妇科男患者”“前列腺女患者”……一次比一次离谱,网友们调侃“医学奇迹”,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学术链条的失守和学术尊严的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