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健康人物丨万益特中国区总裁王高芳:企业正思考如何能让更多患者用得上、更方便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疗

2025年04月03日22:40:34 健康 4755

每经记者:金喆    每经编辑:陈俊杰

“第四班透析,无论患者年龄大小,都不易。”一位三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医生凌晨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张照片,每张病床上都躺着一位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终末端肾病患者来说,血液净化是他们的“日常”,其中,有85%的患者选择血液透析——每周去医院2至3次、每次4小时。碎片化的治疗行程让他们很难正常工作,而欧美很多国家占主流的腹膜透析,却在中国“推不动”。

万益特中国区总裁王高芳听过和见过太多患者的故事,她非常希望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近日,王高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治疗可及性与患者认知不足的现状,某种程度上都制约了腹膜透析的渗透。

对话大健康人物丨万益特中国区总裁王高芳:企业正思考如何能让更多患者用得上、更方便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疗 - 天天要闻

万益特中国区总裁王高芳受 访者供图

患者对居家透析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

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中,女主角凌敏就是一名尿毒症患者,她把这种每周三次、每次4个小时的血液透析称作“无限大乐透”生活。对罹患终末期肾病的患者,目前临床治疗只有三种解决方案: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但因为肾移植要求高、费用也高,透析是主要治疗方式。

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相对简单,对治疗场地及硬件设备依赖性小,患者可以居家透析。而且,现在的智能化设备已经可以让患者在夜间睡觉时透析。

“我觉得腹膜透析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患者更从容地回归社会。”王高芳近日接受采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血液透析需要一周跑2~3次医院,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轨迹可能都会有所变化,没办法工作或者远距离出行。腹膜透析不用频繁每周去医院,完成一次半小时腹透后可以做自己的事,如果是夜间用自动腹膜透析设备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白天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童俊容教授分享,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知晓率只有12.5%,大多数患者不可避免地进入终末期肾病而必须接受透析治疗。

但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患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的比例大约为1:7。王高芳表示,中国现存透析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约为100万人,可及性和普及率仍有提升空间。在透析方式上,欧美国家的居家透析比例较高,而中国以医院和透析中心的血液透析为主,患者对居家透析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

正思考如何能让更多患者用得上、更方便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疗

一直以来,现任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都在为改善我国尿毒症患者预后,全力推广腹透技术、积累中国经验、摸索中国模式。2020年9月18日,余学清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建立全球首个“智慧腹膜透析中心”,希望应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居家透析的情况下,加强对腹透诊疗过程的规范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但是,由于腹膜透析对患者个人素质、居家卫生条件要求高,一旦操作不规范,继发感染等风险会大大增加,患者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此外,由于相关医保政策将腹膜透析液认定为药品,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品费用占比过大,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腹透的推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自动腹透机的平均价格在5万元左右,而耗材的费用每月3000多元,这对于不少患者来说有着经济上的压力。现在全国共有15万名左右的腹透病人,使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的比例仅占腹透病人中2%。其原因主要是硬件费用的问题,因为在国内这项治疗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医保覆盖。

王高芳也说,基层医疗机构的透析能力尚待提升,城乡之间的透析资源分布仍存在不均衡现象。一些偏远地区的患者每周甚至都要去外地的血透中心,有时家人还需要在医院附近租房子,往返、陪护,要耗费家庭巨大的精力和成本。腹膜透析可以在家里进行,减少了舟车劳顿。

“如果使用自动腹透机,患者可以在夜间边睡觉边透析,白天正常工作,智能化、远程监测和设备的发展为提升透析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能。”王高芳也提到,万益特广州工厂是万益特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工厂,是万益特全球最大的腹膜透析液生产基地。作为国内外腹膜透析液生产的行业龙头,中国患者目前能用到的大部分万益特腹透产品已实现中国本土制造,进一步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对于患者考虑的经济成本,王高芳表示,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测算,腹膜透析的医疗成本更低,可以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压力。万益特也会积极响应国家医保相关政策,在确保持续提供高质量产品前提下,以合理的价格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每日经济新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血管开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医生告诫:若有这3异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闻

血管开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医生告诫:若有这3异常或已堵塞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有些人总觉
Nature Medicine | 难治性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疗法临床试验取得积极进展 - 天天要闻

Nature Medicine | 难治性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疗法临床试验取得积极进展

引言想象一下,当癌症的阴影笼罩,尤其是在治疗手段相对有限的转移性胃肠道肿瘤面前,患者和家属的心情是何等沉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免疫疗法,在这类顽固的癌症面前也常常显得力不从心。难道我们真的束手无策了吗?4月1日一项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突破性研究“Neoantigen-specific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
术后残留的癌细胞,生长速度快200倍?如何应对复发转移? - 天天要闻

术后残留的癌细胞,生长速度快200倍?如何应对复发转移?

在岁月的长河中,四季的轮回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排的舞蹈,万物在这样的节奏中有序地生长、凋零、更新。生命本该在这自然的韵律中平稳延续,然而,人类的一些行为却像是一场突兀的“插曲”,打破了这份和谐,疾病悄然而至,其中癌症更是以一种令人谈之色变的姿
“甲亢哥”闪现香港再开直播!他会来深圳吗? - 天天要闻

“甲亢哥”闪现香港再开直播!他会来深圳吗?

美国“00后”网红“甲亢哥”来香港了!记者从社交平台上了解到“甲亢哥”出现在香港街头热情与粉丝互动体验香港本土文化参观海洋公园、与熊猫合影此前,“甲亢哥”已先后在上海、北京、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开展数场直播场场有数百万观众观看外国网友跟他一起惊叹中国的科技、文化和自然景观“甲亢哥”是谁?为何拥有数千万...
小小“青团”竟能把人送进医院?这些人群需警惕 - 天天要闻

小小“青团”竟能把人送进医院?这些人群需警惕

今天(4月4日)是清明节祭祖、踏青、品寒食是清明传统民俗作为清明节的代表性食物青团成为不少人近期餐桌上的“顶流”AI图芒果味、抹茶味、“蜂蜜燕麦”、“鲜花牛奶”……五花八门的青团让人食欲大开然而,近日杭州的沈女士(化名)却因吃青团把自己吃进
石鼓区:Deepseek助力卫生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石鼓区:Deepseek助力卫生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交流会现场。红网时刻新闻4月4日讯(通讯员 符孝龙)4月3日上午,由衡阳联通石鼓区分公司与衡阳市石鼓区卫生健康局联合主办的“Deepseek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会在石鼓区成功举行。石鼓区卫健局班子成员、中层骨干和所有基层医疗单位负责人全员参加。会上,联通公司技术团队详细演示并讲解了针对医疗行业的...
卫生巾的“隐秘真相”:3.5亿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 天天要闻

卫生巾的“隐秘真相”:3.5亿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小林是一名普通的职场女性,平日里忙碌的生活让她对卫生巾的选择十分随意——贵的就是好的,明星代言的总归靠谱。然而,就在一次妇科检查中,她被医生告知:反复的炎症可能与她长期使用的某品牌卫生巾有关。这让她大吃一惊,也彻底改变了她对这个行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