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血压与早起有关?很多人可能没想过,但作为一位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我经常接触到不少过了60岁的患者,他们因为血压问题而苦恼。
早起,尤其是在年纪大了之后,确实要特别注意几个不为人知的细节。
不要一醒来就开始“脑力活”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动脑是个“静态活儿”,坐在家里看看报纸、做做字谜、下下棋,不就挺养生的事儿吗?
但在我的门诊里,有过不少患者,尤其是那些退休前长期从事脑力工作的,比如会计、工程设计师、教师一类。
他们早起后一醒就进入“战斗状态”,有的打开电脑整理数据,有的还要写长篇笔记,有的甚至习惯一起床就思考投资、理财、股票走势这类事。
其中有一位曾是财务主管的患者,他的生活节奏一直很规律,退休后也照旧保持每天6点准时醒来,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翻看财经新闻,记录数据、做分析,常常一个小时过去,水没喝、饭没吃、人还坐着没动。
他自认为这是一种“脑锻炼”,可就是在一个清晨,他起床不久后突然头晕、眼花,血压飙升到180/110,被紧急送到医院。
如果这个时候再加一把火,比如高强度的思考,就等于给交感神经又踩了一脚油门,不少人的大脑和心血管系统可能承受不住。
所以,我经常跟老年患者强调一件事:醒来之后,千万不要立刻动脑筋,尤其不要做那些需要集中精力、快速分析的事。
不要在天没亮时出门锻炼
有一个患者是做小区志愿者的,每天习惯早上五点多天还没亮就出门走路,呼吸清新的空气。
这个习惯原本是为了健康,但他近一年来频繁出现清晨胸口发紧、步伐沉重、走不远就气喘,尤其是在冬天,情况最明显。
我建议他做了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发现他清晨的血压有剧烈波动,在短短半小时内波动范围高达40毫米汞柱。
检查中还发现他在低温环境下外周血管反应过度,容易出现血管痉挛,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猝死风险也明显升高。
很多老年人早上锻炼特别积极,尤其喜欢冬天冷空气那股“透彻”的劲儿,但其实,对年纪大了的血管来说,寒冷是最危险的刺激源之一。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清晨出门锻炼不吃早餐、不喝水,甚至穿得单薄,还习惯猛一口冷空气吸进肺里,对血压本来就不稳的老年人来说,这些行为几乎就是“慢性引爆装置”。
我后来建议那位患者改成上午九点后再外出活动,并且强调一定要根据天气适当添衣、热身充分、运动量控制在低强度以内。
不要空着肚子量血压
我遇到过一位退休教师,量血压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她自认为自己对这个病已经了如指掌,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沙发上拿出血压计测一测,还特地没吃早饭、不喝水、也不洗漱,生怕干扰数值。
但她最近总觉得自己血压波动大,不是高得离谱,就是低得吓人,一查记录,一会儿130/90,一会儿170/100,她自己都看懵了。
在医院我们会特别交代,早晨测血压要在排尿之后、饮水之后、安静状态下进行,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细节,尤其是空腹测血压,其实并不准确。
量血压的标准动作,其实有点像冥想:人要静坐至少5分钟,手臂与心脏保持同高,不能说话、不能动弹,才算是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对于老年人来说,错误的血压测量方式,不只是数字的问题,更可能直接影响用药剂量,甚至加重心脑负担,所以,一定要改掉“早起赶着测”的坏习惯,给身体一点缓冲,也给数据一点准确。
不要清晨立即服用降压药
我还遇到过一位做手工活的退休患者,原来在家里有做点编织的小手艺,一天坐着的时间也不少。
他有高血压多年,一直吃药控制得不错,可最近却出现了早晨手脚发麻、站起来一阵眩晕的情况,还以为是颈椎问题,但经过检查发现,早晨的血压过低是主要原因。
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他习惯一起床就空腹吞降压药,吃药后不到二十分钟就开始活动,很多人都知道要按时吃药,却很少考虑“什么时间吃最合适”。
对于绝大多数降压药来说,空腹服用、尤其是在清晨血压尚未完全恢复自然波动状态时服用,会导致药效释放过快,血压瞬间下降,这种“急刹车”一样的下降,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理冲击。
尤其是ACEI类、ARB类以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在空腹、肾功能下降、或夜间睡眠后血流缓慢的状态下,更容易在清晨造成过度降压现象。
不要早起就冲热水澡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见过两位因为早起洗热水澡导致血压骤变晕倒在浴室的老人。
他们都很讲究生活质量,一位是做过办公室行政的,一位是退休后喜欢晨练的,觉得早上洗个澡神清气爽、一天开始有仪式感,但问题就在这“仪式感”里藏着风险。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用热水冲头或者长时间泡在热水里,血管先是一扩张,脑部血流短暂减少,就很容易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轻则头晕、恶心,重则跌倒、昏迷。
我通常会建议老年人,如果非要早上洗澡,尽量选择温水,并且从四肢开始冲洗,不要一上来就冲头,不要长时间泡浴,更不要在空腹或服药后马上洗澡。
如果你已经过了60岁,不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早晨习惯,看似无害的小动作,有时就是诱发血压异常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早起这几个“不要”守好了,血压才不容易出乱子,身体也能稳稳当当地走进新的一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血压与早起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武明芬.医联体模式下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