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确诊直肠癌的周爷爷,在我院经过手术联合辅助化疗后病情稳定。
2025年1月,他因咳嗽做了胸部ct检查,意外发现左肺下叶背段的转移灶。
面对高龄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现实情况,多学科会诊排除手术可能,将希望寄托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
“胸腹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存在器官移动的问题。肿瘤会受呼吸、胃肠蠕动等影响,位置不断上下、左右、前后移动,就像‘跳动的靶子’。”放疗科副主任杨成梁解释。
治疗面临两难抉择:扩大照射范围容易损伤健康组织,缩小靶区又可能导致肿瘤脱靶,治疗不精确。为此,放疗科通过主动呼吸门控技术破解困局。
放疗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让患者在整个放疗过程中呼吸运动幅度和频率保持相对一致。根据训练表现调整训练计划直至找到患者的吸气阈值和适宜的屏气时间。
治疗中,患者只需含住特制呼吸阀,根据屏幕提示控制呼吸节奏。
杨成梁补充说:“对于像周老先生这样病灶随呼吸移动明显的患者,该技术能将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减少40%-60%。特别是靠近心肺、胃肠道的肿瘤,能降低30%以上的并发症风险。”“射线追着肿瘤跑”的精准治疗,让胸部肿瘤患者不伤心肺,腹部患者不伤肝胃,过去因器官移动放弃放疗的患者也重获治疗机会。
“现在的放疗就像用智能导弹对肿瘤实施定点清除,”放疗科主任葛红形象比喻,“我们不仅能精准定位肿瘤,还能预判它的移动轨迹。随着‘亚毫米’级精准放疗时代到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传统放疗模式正在被彻底改写,为器官功能衰退、肿瘤位置特殊的复杂病例开辟了新治疗路径。”
也许你还有疑问,
这项技术适用于哪些患者?
它对身体有没有副作用呢?
一起来看看deepseek怎么说~
专家介绍

葛 红
放疗科主任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扫码即可预约挂号、在线咨询

杨成梁
放疗科副主任
坐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扫码即可预约挂号、在线咨询
审核:葛 红 庞红卫
作者:罗 辉 常 榕
编辑:常 榕
图片:罗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