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日益追求“快餐式”生活的时代,传统中医似乎早已被很多人遗忘。再往深了说,老祖宗的智慧,连同那些承载着百年历史的药方,也开始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显得有些“过时”了。可是,偏偏有一位61岁的非遗传承人,急得“拍桌子”了——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宋兆普。
当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宋兆普这位“怒发冲冠”的中医外科传人,带着一箩筐的“救命药丸子”走进了京城,愤怒地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案。他紧急呼吁:如果再不给民间中医的这些“古方药丸”加个“法律保护伞”,中医就要断根了!这么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铿锵有力,让整个两会会场都“哗”地一阵静默。
“不做药丸,就违法了!” 宋兆普的这句话,简直让人惊掉下巴。你没听错,不是“不做大生意”,也不是“不做高风险投资”,而是做一个救命药丸竟然会被罚款三万!为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死抗争”,宋兆普这一位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家,真是心急如焚。他生气得用力拍桌子,仿佛要把沉重的责任给拍得碎片四溅。
让人更惊讶的是,宋家中医外科传了六代,眼看着这些传统药方一个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宋兆普心急如焚,恨不得把这些传统精髓拯救回来。这可是事关“老百姓的健康”啊!比如,宋家传统的接骨膏,三副药就能为病人省下两万块的手术费,可就是因为没有“药品批号”,所以这几副药只能偷偷在村里使用,难以进入正规的市场。
传统药方的背后,那些急需法律“庇护”的老中医
“药丸子”作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治疗方式,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然而,随着现代医疗体系的逐渐完善,很多人开始以为中医已经成为了“过气的明星”,古方药丸也随之被边缘化。更有一些年轻人,根本不愿意继承父辈的医术——你想做药丸?不行!得有证书!否则,怕是违法的。
在一些地方,古法炮制的中医药技艺的继承者,已经不到2000人了。尤其在河南某县,曾经有87种古方膏丹,十年之间,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古老的技艺,如果没有保护和传承,真的可能会逐渐成为“历史的遗物”。而更令我们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做外卖员,而不是接手这些令人心疼的“药丸子”。
为什么不愿意学呢?宋兆普把原因一一列举:药丸子做不好,容易出错,还可能被罚款。每一颗药丸子,背后都可能藏着法律的“重锤”。这样一来,谁还敢冒这个风险呢?
而且,宋兆普指出,现代制药企业对中药的处理方式,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炮制方法。为了追求利润,许多药企“玩”起了包装上的小花招,甚至将一些没有经过正当炮制的药材推上市场,价格翻了好几倍。老百姓的健康岂能如此“拿捏”?这一点,宋兆普心中的不满已经积压得太久。
所以,宋兆普提出了三条解决“药方危机”的“药方”:
发放“特别行医证”,让那些有经验的老中医能够继续合法行医;
经典验方免临床审批,让那些经过千百年验证有效的药方不必再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
建立国家级膏丹数据库,让这些珍贵的药方能够有一个系统化的存档和保护。
这三条“药方”,一字一句都透露出一种紧迫感,宋兆普的决心可见一斑。他不仅是在为自己家族的“药丸子”争取生存空间,更是在为全国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争取健康的保障。
这不仅是“守旧”,而是“守健康”的责任
说实话,宋兆普这一番激动的发声,不仅仅是为了某个“药方”的利益。实际上,他是在守护我们的健康宝贵财富——那些历经时间沉淀的经典药方,它们承载了几千年的医学智慧,给无数人带来过健康的希望。如果说我们不加以保护,最终让它们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才是真正的“失去”。
难道我们要等到疫情发生,大家都争相拿起中药清肺排毒汤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中医的价值吗?事实上,早在疫情期间,许多中医药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药方,恰恰是由那些有着深厚经验的老中医们传承下来的。只不过,我们早该意识到,保护这些药方,早已是对老百姓健康的“责任担当”。
不只如此,日本抢注了汉方专利,韩国把“牛黄清心丸”当作国礼赠送外交官,然而我们中国,反而在自己的传统药方上丧失了足够的保护。我们不仅要对这些古方药丸“加油加油”——还要为它们撑起一把法律的“保护伞”。
行动起来,为中医药撑腰!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自己也该行动起来了呢?支持宋兆普代表的提议,我们不仅仅是在为一些药方发声,更是在为老百姓的健康发声。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继续承载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智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而你家有老中医吗?你又是否曾经在自己的生活中接触过传统药方呢?留言告诉我,来分享你对这一议题的看法吧!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曾经辉煌的传统医术,能够在法律的庇护下再度复兴,带给我们更多的福祉。
保护传统药方,不是守旧,而是守护我们最宝贵的健康财富。你认为宋兆普的提案会得到采纳吗?你家有没有那种“药丸子”的老中医,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