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2025年02月06日11:03:19 健康 1074

碳水化合物作为饮食中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近年备受人们关注。其主要代谢成分为葡萄糖,通常以植物淀粉形式被摄入,是多数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然而,随着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碳水化合物的负面情况常被凸显。在肥胖流行背景下,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因有快速减肥能力而受诸多关注,这使得人们觉得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有害健康,进而提倡各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限制糖分及升糖迅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本就是常事,加之减重饮食推荐侧重降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占比,导致患者对碳水化合物印象愈发不佳。但长期降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带来的影响尚无定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虽因能诱导短期减肥广受欢迎,可关于其对健康结果的长期影响,数据不仅不完整,甚至相互矛盾。

一、主食吃太多不利于长寿?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高会增加代谢压力,与糖尿病等相关代谢性慢性疾病的高发病率有关,这点已被多数研究证实。201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的联合声明就建议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用于糖尿病管理,表明其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已达成共识,且该声明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利于降低血糖、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酯浓度,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预后,所以既往所谓主食吃太多不利于长寿确有依据。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但反推主食吃太少就一定健康、能使人长寿吗?许多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随机对照试验虽显示有益的短期减肥和心脏代谢风险改善,可鉴于长期随访难度大、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高,长期风险未被明确说明。既往大型前瞻性队列的数据用于评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时,产生了矛盾结果。比如北美和欧洲大型队列研究荟萃分析表明低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增加死亡率,相反,也有多国和亚洲研究报告称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增加死亡率,且这些研究常依特定人群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范围报告死亡风险,导致结果不可复制。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背后原因可能是多数碳水化合物摄入分析没考虑低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下,用于替代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特定食物来源(动物性或植物性)的潜在影响。2018年,Seidelmann等人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相关研究,针对总体碳水化合物消耗量进行基于人群的研究,调查生活在四个美国社区的大型成年人队列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死亡率和剩余寿命的关系,还关注用动物或植物来源的脂肪和蛋白质代替碳水化合物是否改变上述因果关系。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研究者以问卷调查统计参与者食用特定食物和饮料频率,提供标准份量作摄入量估计参考,评估饮食结构组成及摄入数量。结果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与死亡风险并非线性关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最低的参与者死亡率最高。用蛋白和脂肪高摄入代替低碳水化合物的参与者中,食用动物蛋白和脂肪替代碳水化合物与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有关,增加食用植物蛋白和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与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有关。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除去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总死亡率影响,在心血管疾病方面,饮食在其管理和预防过早死亡中作用至关重要。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饮食风险是女性可归因死亡的第二个风险因素,是男性可归因死亡的第三个风险因素。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不可否认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饮食对促进减肥和降低心脏代谢风险的有效性,但这也暗示长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不是长寿最优解。另有研究重复得到相同结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总体和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风险。2014年欧洲人群队列研究报告称高蛋白质饮食与较高总体死亡率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率相关。Mohsen等人归纳合并既往研究发现,最低碳水化合物摄入组参与者与最高碳水化合物摄入组参与者相比,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死亡的风险分别高出50%、50%和51%。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研究还观察到相同摄入量组别内部,非肥胖参与者摄入碳水化合物多少与死亡率相关性比肥胖者更强。我国相关研究也证实,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与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有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每增加5%,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发病风险相对分别增加2%、4%,对其他特定病因发病率则不显著。

综上,高碳水化合物既往被认为易致代谢性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影响慢性病患者远期预后及预期寿命,而低碳水化合物也非保持健康、延长寿命的长久之计,这证明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重要膳食营养素成分,摄入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示需在过高和过低间找平衡点。

二、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多少较为合适?

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环境及饮食文化。上述研究中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一般指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20%-26%或<150g-200g/天。亚洲国家、低收入国家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占比更高,欧洲和北美地区碳水化合物消费量显著较低。亚洲各国研究中人群平均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约61%,北美和欧洲研究中人群平均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约为50%。根据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结果,预期寿命和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50-55%的人寿命最长,这一水平在北美和欧洲可能是中等水平,在亚洲等其他地区则较低。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对于我国人群,相对偏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或是降低疾病发病风险、延长预期寿命的最优解,且应选择主要以植物为基础的脂肪和蛋白质作为碳水化合物减少的替代物。这样的饮食结构接近“地中海饮食”,它更倾向于以全谷物食物、蔬菜、豆类、天然脂肪为基础,辅以适量海鲜、禽类及鸡蛋,减少红肉和甜品摄入。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数证据表明饮食碳水化合物质量可能比数量发挥更关键作用,这也是地中海饮食推荐全谷物食物作为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而非精米细面的原因。最近一项荟萃分析验证了这点,作者关注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质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率,选择膳食纤维摄入、全谷物摄入比例、血糖指数或血糖负荷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膳食纤维摄入和全谷物膳食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三、小结

在糖尿病及肥胖流行背景下,人们认识到碳水化合物摄入不利于糖尿病管理及体重控制,且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短期内有良好减重效果并减轻代谢负担,所以常产生多吃主食不利于健康及长寿的片面认识。随着研究深入,大量研究显示预期寿命和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过高或过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都非延长寿命、保持健康的最优解。

主食吃太多不利长寿?研究发现:每顿饭把主食控制在这个量最长寿 - 天天要闻

有研究观察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50-55%的人寿命最长,且推荐以植物为基础的脂肪和蛋白质代替碳水化合物是促进健康衰老的长久之计。在日常生活中,除关注碳水化合物占比应处于正常偏低水平外,其来源应以全谷物、蔬菜、豆类等粗加工或植物来源产品为主,减少精米细面摄入,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质量。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越来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医生劝告:罪魁祸首已揪出,5物少吃 - 天天要闻

越来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医生劝告:罪魁祸首已揪出,5物少吃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我也没吃
雷雨减弱,35℃高温将强势上线!这些防暑误区你中了几个? - 天天要闻

雷雨减弱,35℃高温将强势上线!这些防暑误区你中了几个?

广州这几天的雨带有后汛期的特征一直下个不停从昨日(6月30日)的天气看连日来的雷雨天气开始出现转折今天广州还可能有局部暴雨明天起就转以雷阵雨为主了35℃高温即将重回C位雷雨逐渐减弱35℃高温蠢蠢欲动广东省气象台预计,7月1日—2日,副高西伸加强,受偏南气流辐合影响,广东大部多云,中南部多雷阵雨天气,局部雨势较...
34岁男子手部外伤住院,医院开出“奇怪”检查单,包括前列腺检查,院方、当地卫健委回应 - 天天要闻

34岁男子手部外伤住院,医院开出“奇怪”检查单,包括前列腺检查,院方、当地卫健委回应

“一个手外伤的人,居然去检查内脏?”6月30日,江苏常州的市民朱先生反映,自己的堂哥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宜兴市和桥医院)处理手部伤口,却被告知需要进行多项内科彩超检查。手部被玻璃划伤住院需做多项彩超检查据朱先生介绍,前几天,他的堂哥在换玻璃时不小心被玻璃划伤,前往了距离最近的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宜兴...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一个我们平常根本不会多想的生活习惯——打麻将。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动的老人。年纪到了七十多,有些人
福州男子脚趾突然“失灵”!医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闻

福州男子脚趾突然“失灵”!医生:病根在脖子!

【来源:福州晚报】“四年了,终于找到这怪病‘真凶’!”近日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病房里看着恢复正常的脚踝、脚趾60多岁的程大叔热泪盈眶4年前,程大叔发现左侧脚踝、脚趾无法正常动作,他辗转多家医院求治无果。
三四级手术增长40.89%!南医五院专家常驻破解山区就医难 - 天天要闻

三四级手术增长40.89%!南医五院专家常驻破解山区就医难

无影灯下,腹腔镜显示屏清晰呈现患者右肾上腺区3.8厘米的肿物。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钳,在毫米级空间内精准分离血管组织。随着一枚完整切除的肿瘤被取出,困扰患者邓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压病根被
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 天天要闻

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智通财经APP获悉,今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方信息互通与协同,做好医保数据资源管理,推动医保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利用。在确保数据安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探索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必要的医保数据服务。依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