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血糖,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指标,其实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晴雨表”。
它像是身体内一支指挥棒,默默地控制着能量的分配。
如果血糖太高,长期下去会像给人体的每个器官“上了一层糖衣”,让血管变脆、神经失灵;如果血糖太低,身体又会闹饥荒,严重时甚至可能直接晕倒。
很多人以为控制血糖就是单纯看餐前餐后测的几个数字。
其实,血糖控制得好不好,身体的感知系统比那些仪器还要灵敏。
尤其是手脚这两个末端,往往是最早发出警报的“前哨站”。手脚是否正常,能直接反映血糖水平是不是“听话”。
比如,手脚麻木,这是一个经典的信号。
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尤其是那些位于手脚末端的周围神经。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管中的糖分会黏附在神经纤维上,干扰神经信号的传导,导致感觉异常。
这种麻木感一开始可能只是在脚尖、指尖,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扩散到整个手脚,严重时甚至会让人对温度、疼痛完全失去感知。
这就是所谓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021年《糖尿病研究与临床实践》发表的一项数据显示,
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10年内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神经病变,而麻木感正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
这并不是单纯的手脚发麻,而是神经在“抗议”:血糖控制不力,神经开始受损了。
除了麻木,手脚发凉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信号。
高血糖水平可能损害小血管,进而影响血液循环效率,特别是在四肢等远离心脏的部位,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这些区域更容易感到寒冷。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冬天感觉手脚冷得像冰块,穿再厚的袜子也不管用。
长期的血液循环不良,不仅会让手脚发凉,还可能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形成溃疡甚至坏疽。
手脚冰冷背后的原因还包括糖尿病足,这是糖尿病患者中特别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血液变得黏稠,血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完全堵塞,导致下肢血流中断。
2020年全球糖尿病联盟的一份报告指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而每年因为糖尿病足截肢的人数高达200万。这种手脚冰凉的信号,绝不能轻视。
再看伤口愈合速度。手脚上的小伤口,正常情况下几天就能结痂愈合,但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可能会变成难以愈合的“顽疾”。
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的活性,削弱免疫系统的能力,让细菌和病毒有机可乘。
再加上血液循环不良,伤口部位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愈合速度自然就变慢了。
一项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小伤口感染率比普通人高出4倍,而严重感染可能会引发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
这种伤口愈合困难的问题,往往发生在手脚这些容易摩擦和外伤的部位,更需要引起重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手脚疼痛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尤其是在休息的时候,疼痛感更为明显。
其实,这也是高血糖对神经系统影响的表现之一。
长期高血糖会让神经变得异常敏感,即使没有外界的刺激,神经也会错误地发出“疼痛信号”。
这种疼痛感可能是刺痛、灼烧感,甚至像电击一样的感觉。
疼痛的同时,有些患者还会感到手脚肌肉无力,连拿个杯子或者站起来都显得吃力。
这是因为神经受损不仅影响感觉功能,还会影响运动功能。
2022年《国际糖尿病期刊》的一篇研究指出,大约20%-30%的糖尿病患者会因为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尤其是下肢的肌肉无力更为常见。
除了疼痛和麻木,有些人还会发现手脚皮肤变得干燥、脱屑。
这种变化并不是单纯的季节性问题,而是高血糖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但高血糖会让皮肤中的水分流失,导致干燥、瘙痒,甚至出现皲裂。
特别是脚部,因为长期被鞋袜包裹,更容易发生干燥和裂口问题。
2020年发表在《皮肤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和裂口,而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成为感染的温床。
最后再来说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手脚出汗异常。
有些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手心脚心经常出汗,甚至在冬天也会感到潮湿。
而另一些患者则发现,自己手脚干得像纸一样,从不出汗。
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是高血糖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表现。出汗过多可能是因为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而完全不出汗则说明汗腺功能已经被破坏。
总的来看,手脚是血糖控制状况的一个直观“监控器”。
麻木、冰凉、伤口不愈合、疼痛、皮肤异常,都是身体在发出的求救信号。
这些变化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是高血糖对神经、血管、免疫系统综合影响的结果。
每一个症状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更严重的问题。
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这些信号,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就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而一旦错过了这些“前哨站”的警报,可能就会走向不可逆的阶段。
除了手脚的异常表现,高血糖对其他身体部位是否也有类似的“警示信号”?
比如眼睛和肾脏。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而肾脏作为身体的“过滤器”,同样是高血糖的受害者,长期血糖失控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
这些信号如何与手脚异常的表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血糖监控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
[1]杨剑英.糖尿病血糖控制饮食护理管理策略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