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2024年12月17日13:33:03 健康 186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吃饭这件事,本是人类与美食的一场温柔“邂逅”,可放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环境里,许多人早已把吃饭变成了“战斗”。

时间紧迫,工作繁忙,一顿饭匆匆几分钟解决,食物还没来得及品味,就已经消失在胃里。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但看似轻松的“速战速决”,背后却隐藏着健康隐患。

研究显示,吃饭速度过快,会让死亡风险增加35%,看似无关紧要的进餐时长,竟成了决定寿命的一把隐形“刻度尺”。

为什么吃饭太快会增加死亡风险?这个看似惊人的结论,实际上有着扎实的科学依据。

首先,吃饭过快,意味着食物在口腔中的咀嚼不够充分。

咀嚼是人体消化过程的第一步,口腔中的牙齿将食物磨碎,唾液中的淀粉酶则开始分解碳水化合物,为后续的胃肠道消化做好准备。

如果食物未经充分咀嚼便匆忙吞咽,胃和肠道就必须承担更繁重的工作,分泌更多的胃酸消化酶来“收拾残局”。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胃可不是一台高效率的“粉碎机”,对未经咀嚼的食物束手无策时,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胃胀、消化不良、胃酸倒流等。

长期如此,胃黏膜会因过度刺激而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胃炎或胃溃疡。

肠道也不好受,大块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蠕动的负担,影响营养吸收,久而久之,整个消化系统都会出现问题。

更可怕的是,吃饭太快还会让人摄入过量的食物,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一顿饭从开始进食到大脑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大约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这个过程涉及到胃部拉伸刺激饱腹神经、激素分泌等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果吃饭太快,食物大量进入胃部,而大脑还未及时接收饱腹信号,人就很容易不自觉地多吃几口,甚至吃到撑。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研究数据表明,吃饭速度快的人,患肥胖的风险是吃饭慢的人的2.5倍。

而肥胖并不仅仅是外形的问题,它更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导火索,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疾病又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终提高死亡率。

2018年,日本一项长达5年的研究显示,进食速度较快的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了35%。

代谢综合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问题的集合,是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的“罪魁祸首”。

吃饭太快,还会对胰腺造成巨大的负担。胰腺是负责分泌胰岛素的重要器官,而胰岛素的任务就是调节血糖水平,防止血糖过高。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当人快速进食时,大量食物在短时间内进入胃肠道,血糖水平会迅速升高,胰腺不得不分泌大量胰岛素来“救场”。

长期的过度工作,会让胰岛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素抵抗随之而来,糖尿病风险大大增加。

数据显示,进食速度过快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30%以上。

除了对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的影响,吃饭速度还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快速进食会导致血糖和血脂水平急剧波动,这些指标的不稳定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最终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严重疾病。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吃饭速度过快的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比正常进食速度的人高出20%-30%。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更有趣的是,进食速度还与人的情绪状态息息相关。

进食过程中的咀嚼动作,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这些物质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而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则会让大脑失去这段“享受食物”的机会,反而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进食速度过快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正常进食速度的人高出40%。

那么,吃饭的“最佳时长”究竟是多少呢?

营养学专家建议,一顿正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0-30分钟。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这个时间段,既能保证食物被充分咀嚼,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又能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接收饱腹信号,避免过量进食。

此外,缓慢的进食过程还有助于细细品味食物的味道,享受食物带来的愉悦感,从而改善情绪,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如何才能让自己慢下来?首先,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直到食物被充分研磨成泥状,再慢慢咽下。

这不仅能促进消化吸收,还有助于锻炼面部肌肉,减少暴饮暴食的风险。

其次,吃饭时要远离电子产品和其他干扰物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看电视,是许多人进食过快的原因之一,因为注意力分散,人很难察觉自己吃了多少食物,也无法控制进食速度。

专心享受食物,才能让身体更好地感知饱腹感,避免过度进食。

此外,选择合适的餐具也有助于控制进食速度。使用筷子代替勺子或叉子,可以减少每口食物的摄入量,从而延长进食时间。

还有研究发现,使用较小的餐盘和碗,也能有效减少食量,帮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吃得更少,更健康。

最后,要调整进餐的节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长期饥饿后再进食,人往往会不自觉地狼吞虎咽,因此要保证三餐按时进食,避免过度饥饿。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同时,进食时要注意放下筷子稍作停顿,让自己有时间感知饱腹感,逐渐养成慢食的习惯。

吃饭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其实蕴含着大大的学问。从消化系统到代谢系统,再到心理健康,进食速度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细嚼慢咽不仅能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营养,还能降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让人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那么,除了控制进食速度,日常饮食中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才能更好地预防代谢综合征,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例如,晚餐的最佳进食时间、食物的搭配比例以及进餐顺序,

这些问题都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们的饮食习惯,值得深入探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

[1]吃饭快比吃得油更易胖[J].中国食品学报,2018,18(09):231.

吃饭太快,会增加35%的死亡风险?研究公布进食的“最佳时长”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山大齐鲁医院回应“子宫肌瘤男性患者”论文 - 天天要闻

山大齐鲁医院回应“子宫肌瘤男性患者”论文

近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被网友广泛议论。论文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子宫肌瘤男性患者”引发质疑。据报道,上述论文2017年6月发布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在线公开时间为...
本周三起沈阳连续三天有雨,气温再搭“过山车” - 天天要闻

本周三起沈阳连续三天有雨,气温再搭“过山车”

今天进入立夏节气象征着春天的告别与夏日的开启然而立夏并不等于入夏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为夏季开始所以沈阳离真正的夏天还需要等一段时间近日冷暖空气在天空下展开拉锯战把日子切成了色彩斑斓的调色盘明天沈城是多云有时晴的天
“不开绿灯”的麻医生和“仗义执言”的女护士 - 天天要闻

“不开绿灯”的麻医生和“仗义执言”的女护士

前两天我写“肖飞事件”后,原配谷医生的处境会如何?我收到了这样的一条评论: “请你不要补刀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肖飞也是北大医学部的高材生,也曾经拯救过很多病人,请你....
粤味喜歌剧《神奇医生》50场热演,广州模式激活文旅新场景 - 天天要闻

粤味喜歌剧《神奇医生》50场热演,广州模式激活文旅新场景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五一假期,国家艺术基金2025 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沉浸式喜歌剧《神奇医生》在广州大剧院复演。沉浸式喜歌剧《神奇医生》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指导与支持下已经演出15场,该系列制作也迎来了第50场演出,标志着本土打造的歌剧“广州模式”正式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新体验:“广东味道”吸引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