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6日讯 2月大婴儿的腹腔仅有拳头大小,为他做胆道手术,操作需要非常精细。武汉专家借助达芬奇机器人精心操作,顺利完成手术。像这样受益于手术机器人的患者,在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已有1000名。
7月26日,该院授牌成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儿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同日还启动了限制类技术第一期儿外科培训班,该培训班由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卫健委授权,目前全国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武汉儿童医院两家医院有此开班资质。这标志着该院成为全国儿外科领域的“重量级”医教平台。
医生操作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资料图)。通讯员张祖国 摄
手术机器人示范中心落户武汉
男婴俊俊(化名)2个月大,确诊先天性胆道闭锁,黄疸居高不下,面临生命危险。在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二病区主任闫学强团队紧急出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拳头大小的腹腔内精细操作,顺利打通了胆道“死胡同”。术后复查,孩子消化功能恢复,黄疸也明显消退。
“医疗机器人代表了外科手术治疗微创化、精准化的方向,能为患儿降低创伤、减轻痛苦。手术越复杂,机器人的优势越明显。”闫学强介绍,医院自2020年10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来,已为1000名患者进行治疗,年龄最小的患儿仅出生1天。
7月26日,武汉儿童医院被授牌成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儿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标志着该院继“国家级限制类技术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小儿外科和妇科手术机器人培训基地”后,成为儿外科领域又一“重量级”医教平台,这也是该培训基地首次落地湖北。
同日,限制类技术第一期儿外科培训班在武汉儿童医院启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国家对医疗技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将医疗技术分为禁止类、限制类、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三类。禁止类医疗技术目录以外,且具有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等情形的,可作为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的限制类技术,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严格管理。该培训班由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卫健委授权开班,目前全国仅两家医院有此开班资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武汉儿童医院)。
医教结合,培育儿外科“火种”
培训班开班当天,来自北京、武汉、广州、宜昌的儿外科专家齐聚一堂,分享手术机器人在儿外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并进行泌尿、胃肠、肝胆系统的手术操作演示,全方位实况展示儿外科高新微创技术。
“一名成熟的外科医生需要经过半年的培训和考核,才能获得机器人手术的资质。”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段栩飞表示,作为武汉市最早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儿童专科医院,医院会承担起教学示范的责任,通过培训让更多的儿科医生了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手术方法,掌握这项“高精尖”技术的操作,让更多患者受益。
授牌现场。通讯员张祖国 摄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介绍,目前,医院的机器人手术已覆盖新生儿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及妇科等多个专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资源,拥有了一支配合默契、技术一流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团队。作为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同时也是湖北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组长单位,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牵头单位,将持续为联盟内成员单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为湖北的儿童健康建设添砖加瓦。(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 官笑涵)
【编辑:余丽娜】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