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某山村的小广场上,几十位白发老人围坐一起,紧张地注视着“专家”手中的实验——一根电解棒插入清澈的自来水中,透明液体瞬间翻涌出铁锈色泡沫。“看看!你家自来水多脏!”“专家”举着检测仪向老人们展示。老人们攥紧了衣角,面色发白。
这是今年夏季发生在我国多个农村地区的场景。净水器骗局正以“健康讲座”为名,在全国10余个省市蔓延,将黑手伸向老年人的“钱袋子”。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测到多起针对老年群体的净水器销售投诉案件,揭开了这一专门“坑老”“骗老”的骗局。
成本仅200元至500元的劣质净水器,被包装为“高端养生神器”“救命神器”后标价2680元至5000元。据人社部2024年数据显示,农村老人新农保养老金为每月100元至200元,购买这样一台“神器”相当于1年至3年的养老金总额,对依赖有限养老金生活的老年人而言,无疑造成极大困难。
精心设计的骗局套路
此外,还应关注净水器骗局对老人身心健康产生的危害。三无净水器的材质不达标,滤芯偷工减料,反而导致重金属析出或细菌滋生。安徽消保委接诉发现,有老人使用所购净水器后甚至连水垢都滤不掉。骗子大肆鼓吹净水器能“治疗三高”“预防癌症”诱导老人依赖“净水”而忽视正规治疗,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加重。部分受骗老人因羞耻感或怕被子女责怪,选择隐瞒实情,独自承受焦虑与自我否定,易诱发心理健康问题。子女发现父母受骗后也易生埋怨,老人则感到委屈,指责子女“不关心”,也使得代际矛盾尖锐化。
这些诈骗团伙像蝗虫般流窜作案,给老年人维权带来极大困难。
会销组织者常租用临时场地,会后迅速解散,难以追溯。流动销售商不设固定网点,不提供购买凭据,甚至诱导老人签订“自愿购买承诺书”。
售卖后,销售人员立即失联,售前承诺成空,售后服务没有着落。在安徽黄山警方破获的一起净水器诈骗案中,部分推销员售出产品后迅速失联,留下的“售后电话”竟是空号。
生产商则往往以消费者与其无直接买卖关系为由推诿责任,造成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安徽消保委接到的投诉中,有老人花光三个月养老金购买的净水器,却连水垢都滤不掉。

老人们花高价买回来的净水器。图片来源:央广网
在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典型案例中,钟某某及其团队谎称净水器滤芯可预防“三高”,将实际进价245元的普通净水器卖至上千元,骗取10名老人共计4万余元。最终钟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4万元。
四招识破净水器骗局
面对日益猖獗的净水器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和执法部门给出了具体防范建议:
戳破伪科学谎言
-
电解水变色≠水质有毒(实为正常化学反应)
-
净水器不可能补充微量元素
-
化学污染物无法被普通滤芯过滤
-
所有滤芯都需要定期更换
警惕四大虚假宣传
凡遇到以下宣传,均为违规产品:
❎ 净水器能补充微量元素
❎ 化学污染可被过滤
❎ 选购净水器不考虑水质
❎ 滤芯长期不用更换
科学选购四步法
查资质
认准“三证一报告”
卫生许可批件、厂名厂址、合格证及第三方检测报告
选技术
根据水质匹配类型
北方水质偏硬可选反渗透机,南方可选超滤机
看售后
了解滤芯价格和更换周期
pp棉3~6个月,反渗透膜2~3年
避雷区
警惕“不用换滤芯”“国外高科技”等虚假承诺
维权关键步骤
购买时要求卖方提供付款凭据、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
拒签空白协议
保留宣传单、承诺书等证据
发现受骗立即拨打12315投诉,或向“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举报
子女应成为第一道防线
诈骗团伙往往专挑工作日上午
年轻人不在时进村推销
浙江省绍兴市受骗的市民
赵大爷回忆道:
“他们算准了时间,
等子女上班后才来。”
预防老人受骗
家庭防线至关重要
子女应主动向父母科普
常见的诈骗手法
特别是要揭穿
“电解水实验”的把戏
同时提醒父母
警惕突如其来的“亲情”
那些热情过度的“干儿子”“干女儿”
很可能另有所图
守住父母的钱袋子
从揭穿这场“水质魔术”开始
安徽消保委特别提醒:
子女要经常陪伴老人
了解他们的生活消费情况
以防骗子有机可乘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朱琳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