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医西医各有所长。那么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究竟适合哪个方式去治疗呢?
具体是要看病种的,如果是西药或手术就能根治的,就看西医;如果是有些慢性疾病,还有内分泌方面的某些病等等,去选择中医还是比较好的。
中医必须要号脉。
各种偏方、单方,作为食疗和药用,需要辩证看待,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效。其实,中医不只是理论知识,实操看诊经验包括师承也都很重要,死读书只能四平八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没有经验是不敢下猛药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患者病情:
患者是一名36岁的男性中年刘某,慢性肠炎,是中学时在学校里落下的病根,已经有20年了,现在一旦受凉或喝温开水、早晨抽根烟,甚至没有任何由来就会肚子疼,然后拉肚子。最后是每天都会疼,不吃药时坐马桶上拉不出,绞痛到虚脱。大便不成形,常年吃黄连素,肚子一疼吃三颗,有次在外面肚子疼没带药,就疼得晕倒在厕所门口。
在患病后,他试着吃了一个月黄连素,也吃过几个月培菲康,喝了大半年盐水瓶,一年多的枫斗,但是大多是停了一个月就拉肚子,不能治根。
开方:党参 炒白术 茯苓 肉豆蔻 补骨脂 淡附片 干姜 炒薏苡仁 砂仁 白芷 羌活 炙甘草 诃子。(中医治病,但要根据每个人体质号脉开方,此方仅供参考)。
病情恢复:四个月后,开始不停放屁,一分钟能放十几个,于是停药观察,再也没有复发过。后来还给开了十斤酸枣枝,继续调养,每次一小把。至此,20年的慢性肠炎,最后用4个月中药治好。
我们来看,这次开的药方即为有名的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为治疗气虚的基础方剂。主治面色白、精神萎靡、言语声低、四肢倦怠无力、动则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脉来虚濡等症。
慢性结肠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和其他因素有关,并且是非特异性的。西医治疗是抗感染加免疫抑制剂等。中药主要是调理脾胃,必须一人一方,因人因时而异。如果是脾气虚引起的,可以服用四君子汤。
党参为君药,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药是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药为茯苓,甘淡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药为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主治脾胃气虚证,在中医的临床应用上多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做为辨证要点。
看到这里,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针对病情,究竟应该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其实还是要根据患者本身的病症与时间,做到有针对性的分析,进而选择适当的调理治疗方式。中医是一个需要时间的方式,相信的人一定会发现它的妙处。
关注我了解学习更多的中医知识吧,有细节问题请及时与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