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站节气话养生 | 白露润肺,预防秋燥

2023年09月08日08:43:13 健康 1505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郑珊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古老的诗句描绘了秋天的画卷。

白露作为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宣告着仲秋的到来。而“秋老虎”也将渐行渐远,温度骤降,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早晨和傍晚都增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

健康小站节气话养生 | 白露润肺,预防秋燥 - 天天要闻

图源:视觉中国

在这样一个“夜凉、昼燥”的节气里,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提醒,掌握一些养生方法,与健康相伴。

滋阴润肺 预防秋燥

在中医理论中,四季养生各有侧重,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而在金秋时节,正是养肺润肺的最佳时机。肺作为气的主宰,肾则是气的根源。只有养护好肺部,到了冬季才能使肾气充沛,减少生病的机会。

白露节气过后,许多人会出现口干唇燥、便秘、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

健康小站节气话养生 | 白露润肺,预防秋燥 - 天天要闻

图源:视觉中国

为了预防这些症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摄取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菠菜、豆芽、苹果、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等。这些食物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秋天干燥的问题。同时,应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适当食用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如乌梅、西红柿等。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维持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秋冻有度 不可贪凉

民间有一句谚语:“春捂秋冻”,意味着在秋季适当地进行“冻一冻”可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但“秋冻”也要讲究科学,并非人人皆宜。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等都不适合“秋冻”。早晚尤其要注意腹部和后背的保暖,尽量不开空调,以免着凉导致旧疾复发。

健康小站节气话养生 | 白露润肺,预防秋燥 - 天天要闻

图源:视觉中国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以免夜里的寒凉之气侵入机体,损伤人体的阳气,诱发疾病。饮食上要尽量避免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

加强锻炼 动静结合

白露时节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容易加重的时期,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这时应适当增加运动量,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健走、打太极拳、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以微出汗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同时也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可选择听轻音乐、散步、冥想等进行放松。从而达到运动调养,动静结合的目的。

白露养生食谱

山药薏仁粥

功效:清补脾胃,润肺生津

配方:山药60g,薏苡仁60g

做法:先将薏苡仁加入锅煮至烂熟,之后把将山药捣碎,一同下锅煮粥至熟即可。

健康小站节气话养生 | 白露润肺,预防秋燥 - 天天要闻

图源:视觉中国

酸汤鸭

功效:养阴润燥,滋五脏之阴

配方:鸭400克,番茄、枸杞各适量

做法:用盐、料酒酱油抹匀鸭身,炖煮1小时,加入番茄、枸杞同炖10分钟。

百合粥

功效:滋阴润肺,清心安神

配方:大米60克,小米40克,百合40克,莲子40克

做法:将食材放入锅中,炖煮30分钟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中疾控提醒4月以来新冠感染呈上升趋势,香港呼吁接种疫苗 - 天天要闻

中疾控提醒4月以来新冠感染呈上升趋势,香港呼吁接种疫苗

近期,亚洲多个国家(地区)卫生部门通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升高,提醒居民注意防护。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中国香港等地已开始安排针对JN.1毒株的疫苗接种。
“盒马无抗鸡蛋抗生素超标”陷抽检争议 生鲜品控信任危机拉响警报 - 天天要闻

“盒马无抗鸡蛋抗生素超标”陷抽检争议 生鲜品控信任危机拉响警报

每经记者:陈婷 每经编辑:杨夏2个多月前(2月20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检,让一贯标榜“品质”的盒马陷入了一次食品安全风波。近日,青岛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销售的来自“小町蛋业(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町蛋业)的保洁无抗鲜鸡蛋,在抽检中发现农兽药残留超标,受到了广泛关注。图片来源:...
男子后脑勺长出12cm长“魔鬼角” 吓呆医生:行医25年第一次见 - 天天要闻

男子后脑勺长出12cm长“魔鬼角” 吓呆医生:行医25年第一次见

【点新闻报道】俄罗斯一名男子的后脑杓突然长出一个5英寸(约12cm)「恶魔角」的角质瘤,起初他不以为意,一直忍受头痛,后来因为严重影响到生活,便前往医院就诊,将角质瘤移除。而负责手术的医生坦言,这是他行医25年来,第一次遇到如此罕见的病例。
《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疫病经典名方仍具指导意义 - 天天要闻

《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疫病经典名方仍具指导意义

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主办的《中华医藏》(简称《医藏》)温病卷发布暨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中医药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根基,也是推动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