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5日讯 同时患有心脏和脑部疾病该怎么办?黄冈女子因经常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还有头晕和胸闷等症状,多年来倍受困扰,在汉求医后确诊为烟雾综合征和冠心病,若不及时治疗,生命危在旦夕。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脑科医院通过心脑双搭桥,一次手术帮助患者解决心脏和脑部两大疾病,开启新型一站式“外科心脑同治”模式。4月25日,经过精心救治,患者顺利出院。

心脑同治手术团队。
一站式解决心脑血管问题
家住黄冈的胡女士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乏力,伴头昏、胸闷,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胡女士找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确诊为烟雾综合征。检查还发现胡女士心脏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堵塞超过90%,如不及时治疗,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先治疗脑血管,患者发生心梗或心脏猝死风险较高;如果先治疗心血管,易引发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脑梗死。”中南医院脑科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陈劲草教授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理,随着当今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逐年上升,“心脑同治”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心脑血管疾病往往相伴而来,且都不能等,对治疗的迫切性和水平都提出极高要求。
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外科主任刘金平教授说,往常这类患者需要完成脑血管疾病治疗后再转入心血管疾病专科,接受两次手术,手术所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患者所耗费的时间、经济成本也会成倍增加。
陈劲草教授和刘金平教授考虑到胡女士心、脑互相影响,为减少单一手术导致另一器官病情恶化的概率,决定通过同台外科手术治疗,心脑双搭桥“一站式”解决胡女士两大问题,进行真正的“外科心脑同治”。据了解,此次治疗同时进行脑血管外科和心血管外科手术的一站式“外科心脑同治”新模式,在国内罕见报道。
刘金平透露,中南医院近年来不断探索医疗模式的创新,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断提升,真正做到让患者少操心,以患者为中心,同时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这次手术是继心血管内外科融合后,心血管病与脑血管病团队跨专业成功合作的典范。

术前多次举行MDT多学科讨论会诊。
术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联合麻醉手术科、超声医学科和医务处进行多次MDT多学科讨论,同时邀请心血管内科主任鲁志兵教授、神经内科主任梅斌教授和介入诊疗中心主任卢伟教授等专家进行多学科研讨,为胡女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
1毫米血管上完成高难度“心脑双搭桥”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4月中旬,由心血管外科刘金平教授、周建良教授实施微创小切口冠脉搭桥术,由神经外科陈劲草教授、章剑剑教授为患者实施颅内外动脉搭桥术。他们都需要在直径1毫米左右的血管上操作,任何一步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心梗或脑梗的严重后果。

刘金平教授团队微创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中。
技术精密度高的手术需要团队密切的配合,在“心脑同治”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脑外和心外手术顺利结束,总耗时不足5小时。术后,胡女士立即转入ICU进行监护,2天后转回普通病房。
陈劲草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他建议,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最好能每年定期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检查,如脑血管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等;另一方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应对病情定期进行全面评估,不应等到疾病发生,或者症状出现时才去就医,而应有意识地定期查体,最大限度预防心脑疾患。

陈劲草教授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手术中。
据悉,手术当天,心血管外科和神经外科团队还为另外一位患有卵圆孔未闭+烟雾综合征的患者,成功进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心脑同治”手术。患者恢复良好,目前也已出院。
专家表示,外科心脑同治新模式的开展源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中院的快速发展,统筹医院最强学科力量,通过深度学科交叉融合参与患者救治,为罹患多种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让患者最大限度受益。
(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于鑫益 夏萌萌)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