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医馆来了位爱长痘痘、痤疮的年轻患者,她是被母亲硬拉来的,整个脸被包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
详细询问后,得知患者刚大学毕业,因为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压力太大,脸上开始连续长痘痘。
经常是这次长得还没好,新一批又长了出来,整个脸摸着都喇手。短短三个月,脸上就没有一处光滑的地方了。
加上患者才20多岁,正是爱美的年纪,这导致她越来越自卑,连见人都不敢了。
诊见,面部痤疮,伴脓头、瘙痒,时有头晕,口干,失眠、食欲都很差,平时经期量少,色暗有血块。
又看其舌脉,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
辩证后,开出方子:生地黄、当归、赤芍、香附、益母草、鸡血藤、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蒺藜、紫花地丁、蒲公英、砂仁、神曲。
结果呢?
服药半个月后,患者痤疮比之前稍有缓解,新的不再继续长出来。在上方加减后,叮嘱患者继续服药半个月,痤疮明显减少,余症亦缓。继续守方调治2月余,月经恢复,痤疮问题得到解决。
那这位患者是在怎么回事呢?
本案患者平素月经量少,本次经闭不行,而兼见痤疮反复,知其本于血虚而标于邪实。
作息失调,火邪内生,上蒸头面,加之火热生风,风热毒邪阻于肌肤,则营卫郁遏,故见痤疮、脓疱,而时有瘙痒。
营血亏虚,经血乏源,故见平素月经量少,色暗;恰逢工作繁忙之时,肝气郁结,血行不畅,冲任瘀阻,胞脉不通,经血不得下行,遂致月经不行;营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时有头晕;心血不足,神失所养,故失眠。
四诊合参,辨为营血虚滞,毒蕴肌肤证;治以补血调经,祛风解毒,散结消肿。
我的用药思路呢?
方中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而滋补营阴;当归味辛性温,主入血分,可补血活血;赤芍清热和营,又可凉血散瘀。
以香附取其入肝经,解郁行气调经之力强,故《本草纲目》载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四药同用则养血调经,补而不滞。
血虚不行,胞宫瘀滞,故加益母草活血祛瘀,以畅胞宫;鸡血藤助当归养血活血,畅行经脉。
白鲜皮、地肤子合用祛风止痒,清热除湿;土茯苓解毒除湿,消肿散结;蒺藜活血祛风,兼可舒肝解郁。
紫花地丁、蒲公英合用则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力强,与土茯苓同用以解疮毒。
砂仁暖脾醒胃,神曲消食健脾,二药同用可顾护中州,助其运化药力而无寒凉伤脾之虞。
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清热解毒而不伤正,养血调经而不壅滞,则痤疮得解,经血得下。
二诊时痤疮改善,而经血未行,故加三棱、莪术以破血行气,通达胞脉。
复诊时月经已行,痤疮亦缓,药已中的,乃守方加减续服,以固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