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anova T, Stief CG, Magistro G. Akute Prostatitis: Diese Diagnose wird weitgehend klinisch gestellt [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 MMW Fortschr Med. 2022 Sep;164(15):41-43. German. doi: 10.1007/s15006-022-1815-x. PMID: 36064922.
急性前列腺炎:这种诊断主要由临床做出
一位 58 岁的患者表示他排尿出现问题5 天。他不得不经常上厕所,尿流异常微弱。他有一种感觉,他不能完全排空膀胱。患者进一步报告说,尿液现在也变得非常混浊。此外,他感到会阴区域剧烈疼痛,这在体力消耗和长时间坐着时尤其明显。从昨天晚上开始,他发烧(39°C),感到虚弱和不适。患者一直很健康,不服药。在直肠指检(DRE)中还注意到前列腺肿胀和极度压力疼痛。根据获得的结果,您做出急性前列腺炎的疑似诊断。
基本信息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分类,前列腺炎分为4类(表1)。
表1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类对前列腺炎的分类
类别 | 分类 |
---|---|
I |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
II |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
III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
IIIA | 炎症型 |
IIIB | 非炎症型 |
IV | 无症状前列腺炎 |
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然而,只有约10%的前列腺炎样症状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表现为明显的会阴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排空障碍和储存症状),可能伴有全身感染体征。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最常见的泌尿致病剂是大肠杆菌(E. coli)。
诊断
由于典型症状,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可以主要通过临床进行。确认性诊断步骤包括:
临床检查:应检查腹部、肾轴和外生殖器。在 DRU 中,触诊具有极度压迫性前列腺。在脓肿的情况下,可以触及波动。由于菌血症的风险,应避免进行前列腺按摩。因此,DRE应谨慎进行。
尿分析:尿液试纸和尿沉渣提示尿路感染(亚硝酸盐、白细胞尿、菌尿)。尿液培养应由无菌中段尿液产生。
实验室化学分析:在全身感染体征中,C 反应蛋白 (CRP) 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增多)等参数病理性升高。此外,在 60% 的病例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病理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它在具有适当反应的治疗背景下再次脱落。在一般状况不佳和/或发烧的情况下,也应进行血培养。
尿路造影:经腹超声检查用于排除或确认尿运输障碍(排尿后残余尿;肾积水)。经直肠检查不应作为标准进行。在不清楚的情况下,适合排除或确认脓肿形成,然后确定程度。
应鉴别诊断急腹症、急性阴囊、急性尿潴留、胃肠道原因(乙状结肠憩室病、炎症性肠病)和肌肉骨骼触发因素。
只有大约10%的前列腺炎样症状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疗法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严重病程的治疗需要立即进行抗菌治疗。这是通过静脉(静脉注射)给予广谱青霉素、第 3 组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来计算的。如果初始临床反应不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会升级。
随着充分的临床改善和微生物培养结果,抗生素治疗可以根据测试转为口服给药。氟喹诺酮类药物继续被批准用于该适应证,由于其良好的药理学特性,应用作首选药物。治疗时间为2-4周。如果轻度至中度症状可以门诊治疗,也推荐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初始计算治疗的首选药物(洞穴:局部耐药情况,过去6个月内氟喹诺酮类药物摄入量)。收到微生物结果后,如有必要,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以进行测试。治疗持续时间也是2-4周。在 10% 的病例中,由于明显的排尿症状,可检测到排尿后残留尿液增加,这使得尿液改道是必要的。耻骨上导尿管优于经尿道引流,因为这里进展为慢性前列腺炎的风险较低。在存在前列腺脓肿的情况下,应将其从1厘米的大小中缓解。这可以通过穿刺、引流或经尿道干预(“揭开屋顶”)来完成。对于较小的发现,也可以采用保守的方法。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尿沉渣可确认尿路感染。在实验室化学检查中,CRP,白细胞计数和PSA值病理升高。经腹超声证明膀胱中需要的联合上间隙需要400ml(图1)。如果发烧39.5°C并且一般状况降低,则患者住院治疗。插入耻骨上膀胱导管,并开始使用环丙沙星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在第2天,在接受尿培养(大肠杆菌)和良好的临床反应后,环丙沙星可以根据测试切换到环丙沙星。在超声控制中,膀胱可以排空至40毫升。因此,耻骨上导尿管也被移除。患者可在第 4 天出院,病情明显改善,无发热,并在门诊继续抗生素治疗。

图1在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背景下排尿症状中排尿后残留尿液增加。
实践结论
1.在急性会阴疼痛,排尿问题和发热中,应将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视为疑似诊断。
2.极度压伏的前列腺,尿液诊断以及在严重的情况下,实验室化学检查和收集血培养确保诊断。
3.氟喹诺酮类药物超过2-4周是首选治疗药物(局部耐药情况,过去6个月内氟喹诺酮类药物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