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2022年10月11日04:05:11 健康 1392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肿瘤病区灯光昏暗,很难清晰划分白天和黑夜的界限。楼道里的呼叫器,此起彼伏,几乎没有停顿。


医生办公室进进出的病人和家属。递给医生的检查报告,无一例外地都是厚厚的一打,只有文件袋才能塞下。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肿瘤病房比一般病房都要安静。病人戴着口罩,身体上拖挂着各种各样的管子、袋子,毛线帽下面,很大概率是光光的脑袋。


癌症,靶点,病灶,化疗,复发,转移……每一张病床上,每天都是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故事。


病友们相互之间也会聊天。聊起化疗后的脱发问题,有人随口讲了个黑色幽默


谁谁谁原本一头直头发,化疗时,都掉光了。没想到停止化疗了,竟然长出了一头大波浪。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55床的徐梅,是病房里最孤独的一个。


2014年,确诊为卵巢癌。现在回想起来,她只是家族里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2015年,徐梅的大姐也查出卵巢癌。再之后,徐梅的妈妈也查出来同样的病。


生病5年,复发3次。先后做了卵巢、宫颈摘除手术,肠局部切除手术。对徐梅来说,只要能活着,能喘口气就行。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去年9月,在省肿瘤医院化疗完,她下楼买泡面。走到电梯里,意外撞见了从连云港来南京做化疗手术的妈妈。


眼前的妈妈,因为化疗消瘦到变形,而自己因为化疗头发都掉光了。肿瘤医院的母女偶遇,让徐梅心碎成渣了。


她扯过丝巾,包裹住光头,生怕被生病的妈妈知道,自己第三次复发了。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与癌症反复纠缠的5年,让徐梅的老公变成了信用卡卡奴。


徐梅做手术,他请过一天假,别的时间一天不敢停止赚钱。800一个月的房租,一双儿女要抚养,以及巨额的药费开支,是送煤气的他无法承受的账单。


被逼到墙角的他,把南京各家银行能办的信用卡都办了,累计欠下20多万的卡债。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徐梅给自己准备的午饭




活命这道题,42岁的徐梅答起来特别的难。


别人都劝她弄个水滴筹。徐梅死活不愿意。向社会募捐需要公布所有检查报告,家庭情况,基因检查的结果必然随之公布。


女儿今年21岁,刚刚找了份实习护士的工作。如果自己的基因检查结果被公布,女儿以后还怎么找对象?


她不能因为自己想活命,就毁了女儿的人生。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相比徐梅,隔壁床的王茹琳家庭条件似乎要好很多。


生病前,她是公司HR,老公跑销售,儿子懂事乖巧。经过多年的打拼,正步入安稳的准中年人生活。


但你不知道命运会在什么地方埋雷。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里最凶险的一种,多见于年轻女性。王茹琳不幸踩到了这颗雷。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省人医有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药临床研究,只收初次复发的病患。但信息的不灵通,接受过其他治疗的王茹琳,进入省人医时已经不符合药研的收治条件。


现有的治疗手段只能是化疗。2年时间,20次化疗,王茹琳头发掉光,人也极度虚弱。


在省人医肿瘤四病区,她是个资深的病号。看着性格迥异的病友进进出出,唯独她,看不到住院期限。


同病房乐观的病友,化疗完,水果瓜子饼干毫不忌口,一边吃一边呕吐,特别卖力地活着。王茹琳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对她来说,生命承受的下限,一次次被现实拉低。


刚切除乳房时,她觉得自己就像个残疾人。后来,经历过癌细胞肺转移,脑转移,才知道身体的残缺算不了什么。


癌细胞转移到大脑,严重的时候,压迫到运动神经,她半个身子瘫痪在床,丧失自我意识,癫痫发作狂躁起来几个人都按不住。


如今,化疗完能和老公一起去省人医食堂吃个饭,已经是奇迹。


曾经,她一度厌倦了无休无止的化疗,尝试口服药,结果肿瘤飞快生长。


可是,已经做了20次化疗的王茹琳,实在不知道自己还能承受多少次化疗。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86年的李倩是科室里最年轻的病人。2年前,29岁的她被确诊乳腺癌。


复盘起这两三年,年轻的李倩觉得其中的每个细节,都像噩梦一样荒诞。

2017年5月,李倩坐在老家医院妇科就诊室。对面的专家,“就用手轻轻摸了摸,说了三个字,恶性的”。

一年前,她曾出现过左乳疼痛,公司体检说是乳腺增生。她跟女同事们私下交流,大家都说正常。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听到医生的诊断,李倩一时发懵。直到一系列检查做下来,绝望感才变得真实:乳腺癌晚期,并且已经扩散到全身。

那意味着,不能手术,即便化疗可能也只能延续几个月的生命。

在此之前,和很多人一样,李倩按自己规划的人生在走:大学毕业,跟同学结了婚,各自打拼,还有了个可爱的孩子。

闪光的命运之线,这次不是走偏,而是直接从中残忍断掉。李倩一度想放弃自己。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肿瘤科四病区的药物研究办公室


但他老公不肯放弃,当着她的面装淡定。晚上却整夜睡不着觉,背着她流眼泪。

当地医院推荐他们来省人医,正赶上新的乳腺癌靶向药招募临床研究病人。


李倩的老公上网查了一下,药研用的抗癌新药,在国外已经上市。因为国内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加入药研,药费免除。


前期做了八次化疗,新药用了快2年。现在乳腺的病灶控制在了1公分,李倩觉得已经是万幸了。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一说到孩子,李倩的眼圈立马就红了。刚确诊那会儿,根本看不得儿子,“一看他那小小的样子就受不了”。

现在孩子慢慢长大,会讲话了。每次来医院前,儿子都跑到家门口要妈妈抱抱,但李倩体力不行,从来都没抱起来过。


无法成为一个普通的母亲,是从生病那天起就压在心头的愧疚感。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跟李倩一起进入药研组的老太陈素云,李倩很羡慕她。她是病友们闲聊时口中的奇迹。


73岁的陈素云,跟李倩一样,现在每3个礼拜来一次省人医,每次在这住院一两天。


老伴儿刘叔形影不离地陪着她,两个老人从安徽马鞍山,坐高铁到南京南,再倒地铁公交。已经快2年了。


2016年秋天,陈素云洗澡时,发现右乳有个结节


刘叔陪她去老家医院,拿到检查结果,刘叔眼泪唰就下来了:乳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脏和肺部。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瞒着陈素云实情,一家人又辗转到了南京。


医生看过病情,跟家属通气:肿瘤扩散,没法开刀,只能化疗,生命期限没法保证。


全家人闷着头哭。陈素云那也瞒不住了,老太太一边掉眼泪,一边跟女儿把自己的后事都交待好了。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现行疗法没有效果,或者没法承担费用,参加新药的临床研究成了某些肿瘤患者最后一线希望


事情有转机是几个月后,主治医生说省人医正在招募乳腺癌新药的临床药物研究患者,建议他们去试试。


2017年4月份,家属签协议书,以前在机关工作一向镇定不乱的刘叔,签字时手是抖着的。




怀揣着的,是对新药未知的忐忑与活下去的希望。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正式用药已经是17年的5月份,两个70多岁的老人,开始频繁地奔波在马鞍山和南京之间。2年下来,南京来了30多次。


与死神的赛跑,陈素云赢了。新药在她身上效果明显。谁能想到2年前被命运判了死刑的人,现在还能给上高一的小孙女买菜做饭呢?


劫后余生,难免庆幸当初参加临床药研的决定。一年多时间免除了近100万的巨额药费。


活下去,南京医院里癌症患者 - 天天要闻


在医院,除了ICU,肿瘤科成了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一扇自动门,好像隔开了两个世界。


在门外,涌动着世间无数平凡普通的心愿:换一个更大的房子,升职加薪,去更远的地方旅行……


而在门里,一切心愿只剩下三个字:活下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贵州一患者家属扛樱桃树冲进医院!真相竟是…… - 天天要闻

贵州一患者家属扛樱桃树冲进医院!真相竟是……

近日一位患者家属为表示感谢拿着一棵樱桃树的树枝冲进了医生办公室上面挂满了红彤彤的樱桃“害怕樱桃不新鲜就直接折断了树枝”这位家属有些羞涩地笑着说这温暖的一幕发生在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三年前左侧肢体偏瘫的张女士辗转多家医院求助无门后来到了该院康复科康复科主任丁培东回忆道“入院时患者连抬脚这样的基...
医疗AI从“点状突破”走向“系统赋能” 轻松健康集团荣获年度卓越企业 - 天天要闻

医疗AI从“点状突破”走向“系统赋能” 轻松健康集团荣获年度卓越企业

2025未来医疗100强“年度卓越企业”发布 轻松健康、腾讯健康、圆心科技获行业认可5月9-10日,2025未来医疗医药百强大会暨未来医疗医药生态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大会聚焦医疗、医药全产业链,汇聚300位专家大咖、上万名医疗健康相关企业人士、院校及科研机构人员参会,搭建产、学、研、用、投多方链接平台,满足中国医...
夏日瘦身建议:轻松拿捏成为瘦子的13个习惯,助你快速减重 - 天天要闻

夏日瘦身建议:轻松拿捏成为瘦子的13个习惯,助你快速减重

这几个神仙习惯真的能让你不知不觉变瘦!先说吃饭这点,千万别饥一顿饱一顿,胃都被折腾坏了还怎么瘦?每顿按时开饭,细嚼慢咽不仅能尝出食物的美味,还能让大脑有时间接收“吃饱了”的信号,不然狼吞虎咽容易吃超量! 生活作息更是瘦下来的关键!
戴手套!戴手套!致死率或达100% - 天天要闻

戴手套!戴手套!致死率或达100%

在日常生活中被鱼刺刺伤或许已经司空见惯然而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伤口却可能隐藏着不容小觑的健康风险01 浙江丽水58岁的张阿姨近4个月来一直被手部肿痛折磨起初只是一个小脓疱没想到之后却整只手都红肿疼痛近期张阿姨辗转去到丽水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医
全市首个社区脑健康中心落地嘉定,半年服务患者超200名 - 天天要闻

全市首个社区脑健康中心落地嘉定,半年服务患者超200名

2024年11月,上海市首个社区脑健康中心落地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通过利用AI检查设备开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筛查,以及三甲医院专病专家下沉社区,加强脑健康疾病的早期筛查、诊疗与干预,也为病人就医提供更多便利。半年来,项目已累计筛查出脑神经疾病患者200余名。5月10日下午,瑞金医院的神经科专家再次来到安亭镇社...
控制体重,如何防止“借吃消愁” - 天天要闻

控制体重,如何防止“借吃消愁”

有人面临工作压力、情感焦虑时,会出现“情绪性进食”行为……这些看似满足口腹之欲的举动,实际上是情绪困境的“求救信号”。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到来之际,心理健康与体重管理的关联再度引发关注。